美國智庫:華府目標是要拖慢侵蝕香港自治權的速度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美國智庫:華府目標是要拖慢侵蝕香港自治權的速度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美國智庫組織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在美東時間周四(9日)早上舉行網上論壇, 來自政界、學術、法律、新聞界的代表一致確定,香港的自治權已被嚴重侵蝕,有資深學者提出,美國對香港能做到的,只能拖慢香港自治權被北京侵蝕的速度。
主辦單位邀請了八人出席網上論壇,分別代表美國外交界﹑美國智庫﹑學術界﹑法律界和新聞界。
除了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還有撰寫CSIS兩日前發表的報告的三位作者﹕肯尼迪(Scott Kennedy)﹑麥克爾威(Lily McElwee)和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法學教授洛佩爾(Kelley Loper)﹑網上新聞媒體《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以及前《華爾街日報》駐港記者道威爾(Andrew Dowell)。
香港的管治過渡期已經提早結束
麥克爾威提及,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香港的民主急速倒退。原本美國國會在1992年通過《美國-香港政策法》,賦予香港獨立的外交地位,假設北京會致力於維護香港的自治權直到2047年,但很明顯,香港的管治過渡期已經提早結束。
曾經為撰寫報告訪港,約談了三十多人的布蘭切特直言,此次香港之行不符預期,感覺受訪者未能暢所欲言。回憶起幾年前與香港學術界朋友的對話,談及「一種新的恐懼、自我審查和報復文化」,感覺現時自我審查的情況更嚴重。
布蘭切特說﹕「最引人注意的是『軟約束』和自主權的下降。這些很難量化,但透過城市內外激勵結構的重新佈局就可以明顯看出,無論是學術界、媒體﹑還是言論自由的各個方面,不確定性和對潛在負面影響的恐懼導致自我審查,導致不舉行和不同意以前認為相當乏味和正常的會議;某篇文章不再被刊登,不是因為擔心會否違反法律條文,而是因為受到國家安全和恐懼的氣氛所影響 。」
香港現狀處於內地政治文化的陰影之下
布蘭切特解釋,這種不可量化的「軟約束」做法,比起透過製造形式上的混亂或設定「紅線」更加有效打壓公民自由。內地一向以此手段管治,而香港的現狀明顯是處於內地政治文化的陰影之下。
史墨客指出,香港的主權交接原本被視為「一種資產、一個機會和一個模式」,也是中美關係的共同點,雙方都希望培育香港成為商業中心,但是北京錯判「反送中運動」為港人渴望獨立,將香港視為威脅和風險,接著又反應過度推出《國安法》,令中美關係變得更差。
美國目標是要拖慢香港自治權被侵蝕的速度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報告中要求華府重估對港政策,又提出懲罰、撤出、接觸三大選項。肯尼迪在論壇上解釋,華府需要就香港問題制定一套特別的政策。華府對港政策需要有懲罰性,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是可行選項之一,但他強調在個別領域,美國仍存在與香港保持接觸的必要性,華府對港的政策目標,有別於內地,目的不是期望改變北京的行為,而是希望保存香港現狀,拖慢自治權被侵蝕的速度。
肯尼迪說﹕「我們認為目標應是盡可能長時間地保護香港仍存在的自治權,以減緩香港滑入北京的懷抱,成為另一個內地的普通城市。我們相信撤出(resignation),即是放棄香港,從現實角度來看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會加速香港的變化,而這是很多人並不樂見。」
記者:江穎(華盛頓) 編輯:溫曉平
美前國安顧問:川普若重返白宮 美國將保衛日本台灣
2024/5/10 05:07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曾於前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擔任國安顧問的麥馬斯特(H.R. McMaster)告訴日經,即使川普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後重返白宮,美國仍將致力於保衛日本與台灣。
麥馬斯特是美國退役陸軍中將,在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擔任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國安顧問。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天刊登他3日接受日經網路採訪的內容。
麥馬斯特說,川普常問「美國的利益為何?為什麼美國必須這麼做?其他國家能多做一點嗎?」這是因為川普的外交政策哲學建立在共同分攤重擔和互惠的基礎上。
麥馬斯特表示,他認為川普假如勝選,將遵守「美日安保條約」,且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適用這份條約。
麥馬斯特也斷言,不論11月的選舉是現任民主黨籍總統拜登(Joe Biden)或共和黨籍的川普勝出,贏家都將深信,要確保日本及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安全及主權,沖繩具有戰略重要性;他們都將認可維持駐沖繩美軍很重要,畢竟「防止戰爭比起必須作戰便宜得多」。
針對美日同盟,麥馬斯特則形容這個聯盟對於嚇阻中國挑釁行為至關重要,「假設我們的同盟在軍事和外交上很堅固…可對潛在侵略者釋出有力訊息,尤其是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共軍,告訴他們無法藉由武力達成在印太區域的目標」。
歷任美國政府針對美方可能如何回應中國侵台,都維持「戰略模糊」政策。麥馬斯特在訪問過程中,被問及是否認為美國將部署軍隊來防衛台灣時,他回答:「我認為答案是『會』。」
但麥馬斯特也說,像跟中國開戰這麼重要的總統決定,應該需要取得國會批准,「我認為針對此事,美國人民必須透過國會享有發言權」。
麥馬斯特強調,美日與其他盟邦加速交付武器給台灣很重要。他主張要避免因為台灣而發生大型戰爭,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台灣軍隊展現出「有能力(讓中華人民共和國)付出重大代價」。
麥馬斯特說:「我希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軍事領導人了解,他們無法用可接受的代價,透過武力來達成對台目標。」
麥馬斯特也預期,不管是拜登連任或川普重返白宮,美國對北京的政策都將維持一致,對中國的態度或許會是新舊政府間最具連續性的領域。
麥馬斯特還說,他預期假如川普重新掌權,將對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和經濟行為採取「強硬且迅速的行動」,而且就算川普「對中國低價電動車(祭出)約200%的關稅」,他也不會驚訝。(譯者:楊昭彥)1130510
#川普#川普#美國#美日安保條約
川普
美前國安顧問:川普若重返白宮 美國將保衛日本台灣
2024/05/10 05:07
鴻海投資威州規模縮水 受4大因素變動影響
2024/05/09 12:37
拜登赴威州為微軟投資造勢 抨擊川普未兌現富士康項目承諾
2024/05/09 06:1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