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美元降息从去年暗示到现在,全世界的脖子都跟着转抽筋了,最终却等来一句‘今年或许不需要降息了’。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 葉倫大概猜到了中國會再次掄起民族主義大旗,於是財強調「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並非出於反華情緒或脫鉤的願望」。(美聯社) 葉倫大概猜到了中國會再次掄起民族主義大旗,於是財強調「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並非出於反華情緒或脫鉤的願望」。(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月4日下午抵達中國廣州,開啟六天訪華行程。很多媒體用了這樣的標題:「成效不大」。大家關注成效,當然是認為她有既定目標。葉倫訪華主要談了三點,第一是警告北京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可能會引發美國制裁。但是第二天,習近平就見了俄羅斯外長,為的是給下個月普丁訪中做準備。葉倫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當然不是她的重點。 第二點是台海局勢,南中國海,美中關係,這也幾乎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新意,更不談成效了,葉倫壓根就沒想在這幾個問題有突破,因為拜登都做不到。第三點,才是此行重點,就是美國對中國的三大產業產能過剩的擔憂: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她說:「我尤其擔心中國長期存在的宏觀經濟失衡——即家庭消費疲軟和企業過度投資,而政府對特定產業部門的大規模支持又加劇了這種失衡——將如何給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和企業帶來巨大風險。」 那麼問題來了,她最關心的問題為什麼是中國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到底會有什麼後果? 美國像中國官方的回應那樣,此舉是貿易保護主義嗎,是因為擔心自己競爭不過中國,所以在酸言酸語嗎? 中國通過大量發展電動車,極大擺脫了對石油的極度依賴,而且搶占了很大部分汽車市場,也成功讓美國感到威脅。(美聯社) 當然最重要的,中國這三個產業到底是不是產能過剩? 葉倫為什麼擔心中國產能過剩?她的原話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支持,產能大幅攀升,而中國國內需求疲弱,因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商品價格被人為壓低,當這些產品出口到歐美,當地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困境,如同十多年前,中國鋼鐵席捲全球市場一樣。」 更有意思的是,她大概猜到了中國會再次掄起民族主義大旗,於是進一步強調,「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並非出於反華情緒或脫鉤的願望」,相反是出於防止全球經濟失調、與中國建立健康經濟關係的願望。同時葉倫也沒有威脅對「產能過剩」的行業施加新的關稅。 可以說是非常苦口婆心,誠意拳拳了,處處都在為中國操心。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一點,美國還真的是過來人,作為產能過剩以及效應外溢的受害者,美國嗅到了百年前的老味道。 眾所周知,1929年—1933年之間全球經濟大衰退,這個大蕭條怎麽來的呢?教科書和各種百科會告訴你,這是因為美國錯誤的貨幣機制、週期性問題、消費不足、投資過度、政府監管的不力…以及產能過剩。 其實,這個問題,還得往前追溯。 自從美國南北戰爭以後,國內穩定了,大規模西進運動,打開了廣闊的腹地和市場,跟上工業革命的腳步,進入大規模發明創新時代,經濟起飛,商業環境極好,也催生了托拉斯主義,壟斷經濟隨之產生。然後經過跟西班牙的戰爭,又獲得了古巴跟菲律賓,撬動了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既有秩序,列強開始瓜分世界,矛盾不斷加劇,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王公被暗殺,連鎖反應開始,一戰打響。 結果一戰成了美國的天賜良機,前期,歐洲紛紛跟美國買武器買物資。到1916年,出口總額比1913年增加一倍。一戰尾聲,美國才介入,雖然付出了代價但也坐收漁利,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經濟和科技再次起飛。加上美國中小城市的城鎮化以及中產階級的崛起,國內市場巨大,到了1929年,美國的汽車登記數量來到了2,300萬輛,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擁有汽車。而這個時候,因為1921年,威爾遜卸任,領導世界的追求和進步主義改革也停止。接任的總統哈定在經濟上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取消限制壟斷、爭取社會公平的政策,托拉斯主義進一步擴張。同時美國在歐洲到處發放貸款,尤其是戰敗的德國。 這樣到了1920年代末,美國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了,但是產能還是過剩,加上金融泡沫,1929年股市一瀉千里,加上由於哈定政府扶持壟斷企業造成很多中小企業倒閉,這時候更是雪上加霜,失業狂潮來臨。胡佛政府提油救火,1930年6月,簽署了著名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大幅度提高關稅,希望打壓進口商品。結果別的國家包括盟友英國、法國都採取報復性措施,最終導致美國的進出口額急遽下降。國內生產進一步過剩,商品賣不出去,因此公司開始倒閉狂潮,股票狂瀉引發的金融海嘯外溢,造就了瀰漫全球的經濟大蕭條。 這個經濟危機外溢,德國損失最大,於是新的極權主義就誕生,希特勒趁機崛起,1934年擔任元首後,很快就宣布拒絕支付一戰賠款,英法也藉機不再還款給美國。連鎖反應接踵而來,各大洲紛紛出現極權主義,共產主義極權、法西斯主義極權、納粹極權、軍國主義極權,可謂百花齊放、百鬼夜行。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二戰打響,全世界陷入戰火。誰也沒能阻止那場戰爭。 當然,經濟大蕭條是綜合的結果,還有其他很多原因,包括緊縮貨幣政策,流動性問題,金融泡沫,但是產能過剩的外溢效應無疑是最初的暗線。 那麼,中國這三個產業到底是不是產能過剩? 不得不承認,中國通過大量發展電動車,極大擺脫了對石油的極度依賴,而且佔領了很大部分汽車市場,也成功讓美國感到威脅。但是,這三大產業並不是科技型產業,而是資金密集型產業。 首先,中國這三個產業的突出,不是靠自由競爭,而是靠大量國家補貼,2016年的統計,國產電動車的補貼裡,竟然有接近1/3的錢被企業騙走了,從這點來說,這三大產業至今都是資金密集型企業。第二,雖然這些產業通過擴大規模,降低了成本,但是提升的並不是革命性的科技含量,而是商品屬性。比如,一個國產電動車,第一代是電動山寨保時捷,第二代就是在山寨電動保時捷上加個電冰箱,第三代就是加個卡拉ok,他技術叠代了嗎?要說這三大產業真正有什麼優勢,那就是佔有了產業鏈和政策資源。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當然是擁有創新能力和領先技術,現在的科技創新顯然集中在運算能力和AI領域。而說到運算能力,那又是一個更加致命的問題。美國聯合日本、荷蘭、台灣限制中國採購高端芯片,這又限制了中國三大產業的發展天花板,把他的創新空間留在電動車上加冰箱還是按摩椅上。 最終,這三大產業依靠在數量和成本上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國內又消化不了,那就是產能過剩。學界有個說法,對於鋼鐵、煉油、半導體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當產能利用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低於75%時,大多數觀察家都會看到產能過剩。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榮鼎集團的研究顯示,中國的矽片產能利用率從2019年的78%下降到2022年的57%。2022年,中國的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國內安裝量的1.9倍。這表明,這些清潔能源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目前正在顯現出來。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數量已是2019年的七倍,而2023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出口量將是2018年的五倍,比2022年增加40%。 但是中國為什麼還是不遏制產能過剩呢?因為中國經濟嚴重放緩以及房地產行業困境加劇,北京迫切希望從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行業轉向新的成長動力,實現經濟再平衡和權力的延續。 上世紀30年代那場經濟危機,最終美國是怎麼度過的?主要就是依靠凱恩斯主義色彩的羅斯福新政,讓政府進來干預市場,實現公平。而中國走的是相反的路,一上來就是政府干預和扶持,那麼將來如果面臨同樣的危機,解套唯一的方式就是放權和市場化。可是,按照目前中共的習性和局勢,任何放權都被看作自殺。那麼,還有別的什麼出路呢?(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突然摊牌!全世界被老美闪了腰 www.creaders.net | 2024-04-05 12:54:53 燕财局 自由时报 墙内自媒体燕财局文章:突然摊牌了! 从去年10月老美就各种暗示会降息,且可能会在2024年多次降息,这根挂在驴嘴前面的胡萝卜,牵着全世界跑了半年,最终也没让全球啃到嘴里。 昨天多个美联储官员发声,其中一位说了实话:如果通胀进展停滞不前,尤其是在经济保持强劲的情况下,今年或许不需要降息了。 结合前两天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和就业数据超预期的好、等同再次告诉世界美国经济一片向上,上面美联储官员的发声,翻译过来就是告诉全世界: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一片大好,通胀(物价指数)持续稳定,那这种通胀就不是坏事而是大好事,因为合理的通胀本就是经济发展的核动力,既然经济这么好,那还降个毛线的息?!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选择降息,用于刺激居民贷款、企业贷款,去消费、投资、购买大件商品等等,实现需求扩大,传导到生产制造环节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资金从银行流到生产制造消费再回到银行,实现正循环。 经济过热的时候,选择加息,抑制居民贷款、企业贷款,降低通胀(物价指数),抑制经济泡沫,防止泡沫吹的过大。 现在再看美联储官员的发话,老美经济并不过热,也没有不景气,而是一片大好,就业数据、制造业数据都挺好,经济不好才要降息刺激,现在根本不用降息刺激经济了。 但是,美元降息从去年暗示到现在,全世界的脖子都跟着转抽筋了,最终却等来一句‘今年或许不需要降息了’。 为什么全球都在关注美元啥时候降息,很重要两块因素,一方面是美元降息,就等于之前从全球收紧美元的趋势转变为向全球输出美元,大河水满、开闸放水,其他股市等交易市场按理会迎来一波高涨。 突然摊牌!全世界被老美闪了腰 另一方面,美元降息预期不落地,很多资本操作或配置就等于头上悬着把剑,预期落地等于风险被释放,很多资本操作甚至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是要跟随美元路线。 就好比,美元一直暗示降息是黄金上涨的动力之一,但它一直放嘴炮、就是不来真的降息,那你到底是买入黄金呢还是卖出呢?现在美联储说可能今年都不降息了,那黄金就极有可能要回踩。昨夜美股暴跌、黄金下跌就是例证。 确实是糊弄人的顶尖高手,耍的全世界团团转,这也是美元的霸权所在,关键还手握第一手数据,数据背后就是信息差,信息差可几乎是这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所以从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老美收割全世界就跟它收割自家后花园一样一样的,尤其是那些货币与美元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家。 而且关键是,从现在全球大宗商品的涨价上来看,老美也不太可能降息。 黄金在涨,但涨不过很多大宗商品,尤其是像小麦等农产品、白糖棉花等农副产品、石油煤炭等能源材料、铜铝等基础原材料,像可可这种制造巧克力和一些咖啡的关键原材料,今年以来纽约可可期货价格累计上涨135%,还有最近又上调的油价,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今年到现在涨了21%。 大宗商品暴涨,美联储如果降息就等于在火上浇油,通胀(物价指数)怕会飙升,前面一年多疯狂加息控制通胀就等于白做了 老美加息估计是加不动的,债务太高了,降息看来也难,但美元喊了半年不降息,也等于把全球耍了个遍,很多国家外汇迅速被消耗,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国家央行选择购入黄金。 而大宗商品上涨,说明供不应求,本质却是有国家及机构在限制出口和抬高价格,叠加外部动荡加剧,一方面有避险情绪,一方面也是在争夺定价权。 对于很多小国家就比较惨了,对像埃及这种,可能连买小麦都要买不起了,毕竟埃及80%的小麦要进口,养活一亿多人,俄乌开打之后埃及进口小麦就从每吨130美元涨到每吨500多美元,再涨下去,怕是大饼都要吃不起了,吃饭都成问题那只会增加混乱。 中国是大宗商品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油价调高是最直观的感受,电动汽车又有大卖理由了。 这时候对偏好较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风浪越大鱼越贵。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更是身临其境经历历史。 延伸阅读:Fed官员:今年可能不会降息 来源:自由时报 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准备银行总裁卡西卡里(Neel Kashkari)周四(4日)表示,如果通膨持续停滞,今年可能不会启动降息。 里奇蒙联邦准备银行总裁巴尔金(Thomas Barkin)同日也提到通膨的担忧,并认为,在委员会可以放心降息之前,需要看到物价上涨的速度更广泛的放缓。 卡西卡里周四接受《退休金与投资》(Pensions & Investments)杂志访问时指出,如果持续看到通膨在进行横向整理,那么自己将质疑美国是否需要降息。 在上(3)月举行的政策会议中,卡西卡里预计今年将降息2次。但卡西卡里表示,现在美国经济有很大的动力,如果通膨继续强于预期,联准会(Fed)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将基准政策利率维持在目前的5.25-5.5%区间。卡西卡里补充,若是这样仍不起作用,进一步升息“也不是不可能”。 与卡西卡里一样是今年利率政策决策者之一的巴尔金同(4)日接受《路透》访问时,也提到了对通膨数据的担忧。巴尔金表示,2023年底的数据看起来很好,很容易说服当局往下一步前进,联准会改变了立场,为最终降息奠定基础。 然而,1、2月通膨高于预期,削弱决策者年初的乐观情绪。巴尔金指出,接下来可能会看到1月或2月的情况重演,这会将市场带向一个非常不同的前景。巴尔金表示,当通膨数据可以带来足够信心时,自己对降息持开放态度,对于启动降息没有预设时机点。 突然摊牌!全世界被老美闪了腰 里奇蒙联邦准备银行总裁巴尔金(Thomas Barkin)。(彭博资料照)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 10万亿国际大行紧急宣布:首席财务官被开除(组图) 新闻来源: 证券时报 于2024-04-07 1:37:38 大字阅读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加拿大最大银行、总资产超10万亿元的加拿大皇家银行的一则声明,引发关注!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当地时间5日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该行首席财务官Nadine Ahn已被解雇,因为该行通过内部调查发现,她与另一名员工存在未披露的密切个人关系。 Nadine Ahn今年50岁出头,她于2021年9月被任命为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财务官。当时,她是加拿大六大银行中唯一的女性首席财务官。2023财年,她获得了410万加元的直接薪酬,折合人民币约2100万元。 加拿大皇家银行成立于1869年,是加拿大市值最高、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70名。目前,加拿大皇家银行的员工数量超过9万人,业务涵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保险、投资银行等。该行的总资产达到1.48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7万亿元。 首席财务官被开除 当地时间4月5日,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宣布,解雇首席财务官Nadine Ahn,因为一项内部调查得出结论称,她与另一名员工存在未披露的密切个人关系,违反了该行的行为准则。 Recommended by Overnachten in het Plopsa Hotel? 5 redenen waarom dit een fantastische ervaring is Overnachten in het Plopsa Hotel? 5 redenen waarom dit een fantastische ervaring is Plopsahotel.be 加拿大皇家银行称,最近获悉涉及Nadine Ahn的指控,并立即启动了内部调查,并聘请了外部法律顾问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证据表明,Nadine Ahn与另一名员工存在未公开的密切个人关系,令该员工获得了包括升职和加薪在内的优惠待遇,这违反了加拿大皇家银行的行为准则。 在声明中,加拿大皇家银行表示,Nadine Ahn和该未具名的员工均已被解雇。声明指出,Nadine Ahn于当地时间5日早些时候被解雇。 声明指出,调查没有发现前首席财务官或其他员工在银行之前发布的财务报表、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战略或财务或业务表现方面存在不当行为的证据。 据了解,Nadine Ahn今年50岁出头,是一名注册专业会计师,她于1994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获得商业学位。1999年,她加入了加拿大皇家银行,在2021年9月被任命为首席财务官之前,曾担任财政、风险、投资者关系和其他财务职务。当时,她是加拿大六大银行中唯一的女性首席财务官。 根据公开资料,2023财年,Nadine Ahn获得了410万加元的直接薪酬,其中包括65万加元的工资和340多万加元的奖金和股票奖励。这比前一年增长了约25%。 加拿大皇家银行的年度代理通知指出,如果其一名高管因故被解雇,该银行将不会支付遣散费,该员工还可能失去其他各种奖金。 加拿大皇家银行表示,Katherine Gibson已被任命为临时首席财务官,该行将寻找最终接替者。Katherine Gibson在该行工作了22年,最近担任该行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加拿大皇家银行称,在新职位上,Katherine Gibson将带来领导全球团队和重大战略企业举措的广泛经验,包括对银行几个不同领域的业务驱动因素和增长机会的深入了解。 刚完成巨额收购 加拿大皇家银行是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是加拿大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为北美前五大商业银行。该行在全球拥有9.4万名员工,为加拿大、美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万客户提供服务。 根据最新财报,2023财年(截至2023年10月31日的12个月),加拿大皇家银行的营业总收入为561.29亿加元,同比增长14.58%;净利润为148.66亿加元,同比下降6%。截至目前,加拿大皇家银行的市值为1448亿美元,股价报102.34美元。此前2月中旬,Jefferies评级报告首次覆盖加拿大皇家银行,首次评级为持有,最新目标价为138美元。 就在几天之前,加拿大皇家银行完成了其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当地时间3月28日,加拿大皇家银行宣布,已完成对加拿大汇丰银行的收购。2022年底,汇丰控股曾宣布,加拿大皇家银行将以基本现金代价135亿加元(约99.6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汇丰的100%已发行普通股。 加拿大皇家银行此前曾表示,此次收购将合并加拿大最大和第七大银行,将提振其国内业务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3月28日当天,加拿大皇家银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e McKay表示:“今天是我们155年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也是我们长期增长故事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我们欢迎来自加拿大汇丰银行的4500名员工和78万名客户。” 此前,为了支持此次收购,加拿大皇家银行于2023年12月宣布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承诺创造新的加拿大就业机会,继续将税前净收入的1%捐赠给社区,并为加拿大的新住房建设提供资金。在温哥华,该银行还将在未来五年内建立一个新的全球银行中心,这将得到多个学科1000多个工作岗位的支持。 “加拿大皇家银行对加拿大汇丰银行的收购扩大了我们国际银行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并建立了我们将加拿大人与全球经济联系起来的能力。”加拿大皇家银行个人和商业银行集团负责人Neil McLaughlin补充道。 Recommended by Benieuwd naar het Studio 100 Festival in Plopsaland? Boek hier je tickets! Benieuwd naar het Studio 100 Festival in Plopsaland? Boek hier je tickets! Plopsahotel.be 4月1日起,加拿大汇丰银行的分行和办事处作为加拿大皇家银行的营业地点开始营业。 据悉,这是加拿大皇家银行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克服了环境和反垄断组织以及保守派的反对,他们对该行业的日益集中以及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更高费用表示遗憾。 自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皇家银行对蒙特利尔银行的收购被监管机构阻止以来,加拿大银行业从未尝试过如此规模的交易。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