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凭借什么对抗美国法律? 送交者: 浏留浏留[♂☆★★声望品衔12★★☆♂] 于 2024-04-30 0:59 已读 2111 次 11赞 美国想禁TikTok有一段时间了,一直不成功。粉红们说是因为周受资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的巧舌如簧,这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周受资在美国国会的辨解并不成功,之后的游说也并不成功。这从美国最近通过的法律就可以知道。法律要求TikTok从它的母公司剥离,否则在美国被禁。TikTok选择对抗,公开声明不卖。周受资还声称要反告美国。其底气来自于美国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周受资的巧舌如簧游说。因为他们知道,在美国要禁一个被年轻人广泛使用的APP不那么容易。周受资们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而在中国,谷歌,脸书,雅虎都是被禁的,根本不需要听证,也不会让你去作证,只要习包子一句话。不管你年轻人喜欢不喜欢。脸书的老板扎克伯格为了讨好中共,到中共国去了好几次,到清华大学用中文演讲。一点用都没有。尽管他的汉语是下了功夫的,不容易。 美国禁中共媒体千难万难,中共禁美国媒体轻而易举。是不是美国失败中共胜利?是不是民主制度不如独裁政体?当然不是。准确的说中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个人说了算,爽了习包子一个人,苦了全国老百姓。人家在你手底下时不敢怒不敢言。一旦离开你的控制,就不想再回去过这种日子。这就是为什么中共国有钱人赚的差不多就走人。有能力的留学生回去的很少。粉红们不是要制裁清华大学吗?罪名是清华毕业生留学不归的比例最高,几乎全部不回去。这正好说明清华毕业生学术水平高,名不虚传。有能力留在美国。中共的统计数字说现在留学生回国的比例比过去有增加。这可能是事实。可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现在出国留学的人数比过去多,整体水平下降。而有能力留在美国的人数,还是跟过去差不多。能回国的比例当然就增加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美国绿卡等待时间比20年前长了一倍多,这也是一部分人回国的原因。决定留学生去留的根本原因,不是回国意愿,而是留下来的可能性。朋友家有一个孩子,不是留学生,而是美国出生ABC。UC伯克利毕业,学术能力不错,选择去了中国工作。因为他有一个日本女孩女朋友,后来一拍两散,被人家告性骚扰,有了记录在美国找不到好工作。先去了腾讯,后来到了TikTok,据说混的不错,并不比在美国赚得少。女朋友大把随便挑。歪打正着因祸得福。 同样的,中共从山寨产品起步,这不奇怪。据说美国当年也是靠山寨英国产品起步,不同的是,美国山寨很快就被禁,美国首创专利制度,打击山寨仿冒。正是因为美国跟英国一样,法院法官律师都不是摆设。而中共从来就没有打击过山寨仿冒。中共也有专利局,其功能是山寨仿冒保护伞。这跟中共的政体有关,人大,法院,专利局,法官,律师。都是党的工具。党叫干啥就干啥。没有人坚持真理。所以中共山寨横行的局面不会改变。就好像孩子断奶一定要大人下决心,孩子自己决定,这奶永远断不了。创新行业自然就不能长大成人。中共是赚是亏,见仁见智吧。 布林肯访华·赖清德就职5·20 罗森伯格指台湾问题将成布林肯访华重点话题 习来回踱步...布林肯见习 美中面临决定性时刻 www.creaders.net | 2024-04-26 07:40:51 RFA | 2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 中美是否对抗的决定性时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习近平说,中美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对手。 布林肯一行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长时间的会面中,表达了对中国贸易政策与非市场经济做法的关切,强调两国避免误解和误判。有学者认为,布林肯访华将是中美关系是否走向对抗的决定性时刻。 本周五(26日)下午,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习近平坐在环形长会议桌的正中央,布林肯一行官员则坐在习近平的右前方。习近平的开场白说,去年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会晤,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双方团队过去几个月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各领域保持沟通,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还提到,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的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给了不少重要启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讲一套、做一套,他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3条大原则,既是总结过去经验,亦是迈向未来的指引。 当天上午,外交部长王毅在钓鱼台国宾馆和布林肯等美国官员举行长达5个小时的会谈。据中国外交部新闻稿,王毅就中美关系表示,中美关系总体止跌企稳,双方各领域的对话增多、合作增多、积极面增多。但他说,中美关系的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面临各种干扰破坏,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遭到无理打压,中方的核心利益不断受到挑战。 路透社报道,布林肯表示需要“积极外交”来推进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11月在旧金山会晤时制定的议程。布林肯说:“在我们的判断中,面对面的外交是无可取代的。”他补充说,他希望确保“我们尽可能清楚地了解我们存在分歧的领域,至少避免误解,以避免误判。” 习来回踱步...布林肯见习 美中面临决定性时刻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的座位安排与去年相同。美联社 布林肯:避免误解 王毅: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资深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当天中午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布林肯中国之行,关键要看与习近平的会面。他说:“如果跟习近平不见面,基本上布林肯访华无疾而终,他不可能取得有实质性意义的进展。因为,他跟王毅继续谈没什么意义,他们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已经见过面了。王毅的这番讲话,没有提及美国真正关切的问题。” 央视报道,王毅强调,中美是坚守稳定向前的正道,还是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辙,是摆在两国面前的重大问题,考验着双方的诚意和能力。双方是引领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双赢多赢,还是彼此对立对抗甚至爆发冲突,导致双输多输,国际社会都拭目以待。还提醒美方“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不要打压中国的发展,不要在涉及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红线。” 布林肯对王毅表示,拜登总统要求他继续推动美中两国总统去年底在旧金山达成的协议。恢复合作、禁毒、重启军事对话、共同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问题包括风险、安全问题,以及努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且也要以负责任的方式批判性地管理差异。 布林肯期待“在这些讨论中非常明确、非常直接地说明我们存在分歧的领域以及美国的立场,我毫不怀疑你会代表中国做同样的事情。但我再次强调,我们这样做很重要,以证明我们正在管理最重要的关系。” 早前美国国务院批评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产生积极鼓励。蔡慎坤说,中国出口毒品芬太尼到美国,还有台海安全等是布林肯要向中方提出的问题,要求中方作出承诺。他说:“从王毅的表态来看,没有回应布林肯或者美国的关切,当然私下有没有说,我们不知道。王毅的这番讲话还是强硬的,中国还是有底线的,你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不要打压中国的发展等类似的套话。” 学者:布林肯访华 决定中美是否进一步对抗的时刻 去年6月布林肯访问中国期间,习近平曾与布林肯会面。不到一年,布林肯在美国释出对华制裁实施前夕,再次访华。中美关系学者陈华书面回复本台采访时说,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之后,布林肯带着七国集团的最新共识访问北京,意在切断中俄之间的经济援助,这是俄罗斯进行了两年俄乌战争后,还能继续这场持久战的关键。她说:“尤其当美国众院在耽搁半年后批准了对乌援助法案,中俄之间的这种特殊伙伴关系就变成阻碍乌克兰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布林肯的访华有着前所未有的摊牌意味,也是决定中美未来关系,即决定中美之间是否提早对抗的决定性时刻。” 资深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对本台表示,布林肯此次访问中国,美国预期的成果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说:“因为双方在不同的轨道上前行,尽管双方说要合作,实际上双方有着非常重大的分歧。尤其是芬太尼也是交易的合作而不是真心实意关心美国人的生命。双方虽然有时候在一起跳舞,但跳的完全是两款不同的舞。” 赖清德就职倒数一个月 分析:北京加大施压不会停 时间:2024-04-20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秦鵬觀察】布林肯「警告之旅」逼北京二選一 大紀元2024年04月23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今天是美東時間4月22日,京港台時間4月23日。 今天焦點:習近平和德國總理舒爾茨剛剛在北京度完蜜月,德國就抓捕了三名中共間諜,加強合作的保證無效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開始訪華,他的核心任務只有兩個字:警告。 中國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馮玉軍,罕見和當局唱對台戲,認定俄羅斯必然失敗。奇怪的是,他為什麼沒有被下崗呢? 首先還是請大家在評論區,關注我的YouTube新頻道,及乾淨世界頻道,謝謝! 布林肯「警告之旅」開始 德國抓捕三名中共間諜 週一,美國國務院的一名高級官員透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週訪問中國期間,將就中共對俄羅斯軍隊的支持提出警告。布林肯將在4月24日至26日訪問上海和北京,轉達華盛頓對此事的「深切關注」。 這位官員還說了更狠的話,「當我們認為有必要時,我們準備對那些嚴重破壞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的公司採取措施。」 實際上,前兩天,在西方七國集團的外長會議上,布林肯已經清晰地對中共提出了警告,要求中共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二選一。 「中國無法實現兩全其美,也承受不起這樣的後果」。布林肯說,他還指責中共「一邊試圖與歐洲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一邊助長『冷戰結束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並敦促其餘六位外長加大對中共的壓力。 美國也並不打算只打嘴炮,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幾位知情人士消息,美國正考慮對中國金融機構和其它實體實施制裁。根據美國上週公布的清單,到2023年,俄羅斯進口晶片90%來自中國,並用於生產飛彈、坦克和飛機。去年最後一季度,俄羅斯進口工具機的70%來自中國,並「可能用於」生產彈道飛彈。 更多的制裁已經在路上。上週三(4月17日),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聯合三名跨黨派議員,提出了《無限制法案》,要求對為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的中國軍事公司實施「全面封鎖制裁」。 法案詳細列出一份涵蓋50多家中國公司的名單,包括奇瑞、哈弗、長安等對俄出口的中國車企,以及中芯國際、曠視科技、海康威視等已經被美國政府認定的中國軍工企業。 最近,西方指責中共幫俄羅斯重建了軍事工業,包括在光學、硝化纖維、微電子和渦輪噴射發動機等方面。本月稍早,彭博社還報道,中共也向俄羅斯提供了用於軍事目的的衛星圖像,以及坦克用的微電子和工具機。 上週五,七國集團對中共進行了譴責,會議發表的聯合公報稱,它們對中國企業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材料和武器部件,表示強烈關注。要求「中國應該確保這種支持停止,因為它只會延長這場違反《聯合國憲章》的非法侵略戰爭,增加俄羅斯對其鄰國構成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的表態,她對記者表示:「當中(共)國與進行非法侵略戰爭的俄羅斯建立越來越密切的關係時,我們不能接受這一點。」「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世界上任何國家啟動普京的戰爭機器。」 貝爾伯克的講話,和前幾天德國總理舒爾茨訪華的態度不一樣。外界普遍認為,舒爾茨更想與中共親善,而不是對抗。在上海同濟大學演講時,他表示支持歐洲對中國汽車開放,提出了「三不」條件,即不要傾銷、不要生產過剩和不要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在被問到有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出的,歐盟要保護自身免受中國產能過剩衝擊的呼籲時,舒爾茨也有所保留。他表示,這必須要從具有自信的競爭力的角度,而不是出於保護主義動機來取得。 舒爾茨的態度讓習近平很開心,兩人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的庭院裡漫步。習近平還給兩國關係指明了方向,「雙方要警惕保護主義抬頭,堅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隨後,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也同舒爾茨會談,希望德國放寬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限制。 不過,很諷刺,就在本週一(4月22日),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在一份新聞稿中宣布,剛剛逮捕了三名涉嫌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的德國人。聲明稱,這三名德國人被指控從2022年6月前開始為中國情報機構服務,並涉嫌違反德國出口法律,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出口了一種特殊的雷射。而且,他們被逮捕的時候,正在進行進一步研究計畫的談判,該研究可以擴展中共海軍的作戰能力。 德國內政部長南希·費澤( Nancy Faeser),也對此進行了表態,稱逮捕行動是「我們反間諜的一個巨大勝利」。「我們在密切注視中國在商業、工業和科學領域間諜活動的重大危險。我們在嚴密監視這些風險和威脅,並明確警告和提高人民的敏感度,以便各方面都能加強保護措施」。 舒爾茨的訪華,被認為是默克爾式的。那麼,怎麼看他的表態和後續的德國政府行動呢?我覺得這其實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雖然部分德國大公司希望加強和中國合作,但是西方對抗中共的大趨勢已經不可改變,德國政府也只能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平衡,最後就是一部分人唱紅臉,一部分人唱白臉。而且,歐洲各國和歐盟之間,也有默契的做了分工,即合作角度讓各國國家去做,得罪中共的事情,主要由歐盟出面。 而從布林肯最近的多次講話以及七國集團的聯合聲明來看,西方已經達成了一致,不會容忍中共在對待俄羅斯和吃西方紅利方面,繼續魚與熊掌兼得的美夢,所以,毫無疑問,未來,西方對中共的制裁和對抗,將不可逆轉的加速、加速、加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將會發生。 打臉當局 中國學者從復旦跳到北京大學 在剛剛過去的週六(4月20日),美國眾議院還通過了4項對外援助法案,包括《烏克蘭安全補充撥款法案》,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610億美元的經濟和武器援助。 法案傳遞出清晰的信號,即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是跨越黨派的,而且這也是西方聯合打擊中共及其邪惡盟友的重要舉動。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更直白的說, 「我相信習近平、弗拉基米爾·普丁和伊朗確實是邪惡軸心,」他警告說,如果現在不停止,俄羅斯可能會入侵歐洲。 而眾所周知,中共是普京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的主要幫兇,後來也一直是俄羅斯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在中國國內,所有媒體、學者,也只能按照中共的論調,公開表達對俄羅斯的支持。 所以,大家應該能想像到,當中國學者馮玉軍在英國《經濟學人》上發表文章,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註定失敗的時候,消息傳到中國國內,小粉紅們的憤怒。 但是,也有的冷靜的中國網友發現,馮玉軍擔任副院長的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還是中共外交部研究重點合作研究院。所以有意思的問題來了:馮玉軍教授的意見,是不是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中共官方的態度呢? 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知名媒體人趙靈敏在微博上也披露了馮玉軍4月20日的一份演講,他同樣談到俄羅斯的失敗不可避免,還指出俄羅斯如果使用核武器會給俄羅斯帶來更大的災難,而且也未必能夠成功的使用。 這很奇怪,為什麼馮玉軍可以如此公開、大膽的說出俄羅斯必敗,而且發表在西方媒體上?我研究了一下,認為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 1、馮玉軍現在已經從復旦大學到了北京大學,這樣不受復旦國際關係研究院相對更官方身分的影響。因為,《經濟學人》文章的最後提到馮是北大教授,所以雖然北大有關網頁對他的介紹還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但是我認為這個最新介紹應該是馮玉軍本人提供的,也就是說,他的新工作關係變動還沒在網頁上體現。 2、中共實際現在也對俄羅斯充滿警惕,所以,允許學者對俄羅斯進行更加全面和真實的研究。這從趙靈敏引述的9條摘要的後3條看出來:第7條,不能輕視俄羅斯,它的外交很厲害,往往能絕處逢生;第8條,歷史上中俄的三次結盟,中國都沒撈到好處;第9條、要提防俄羅斯把中國當槍使,關鍵時刻反戈一擊,把我們推出去給自己解套。 3、馮玉軍教授作為獨立思考學者,對中共當局親俄、得罪自由世界,危害中國國家利益,他心裡實際不滿意。這可以從趙靈敏轉述的第6條看出來:中國傳統文化崇尚中庸,今天很多人的極端化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俄羅斯的影響。這句話,明眼人都知道,是指中國人受了蘇聯傳來的馬列主義的毒害。 顯然,這6-9條對中共都很敏感,這也是趙靈敏刪除微博的原因了。 當然,我們必須指出,雖然中共對俄羅斯不信任,只是相互利用,但是毫無疑問,在俄羅斯失敗之前,習近平當局為了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利益,還是會和普京、伊朗等站在一起,繼續與自由世界為敵,必然導致西方加速脫鉤,讓中國經濟受到更大傷害。 這是由習近平的黨性決定的。在他和他的那些小矮人眼裡,中共的利益,遠遠凌駕於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利益之上。 由此帶來的結果,也早已不言而喻:失敗的將不僅僅是俄羅斯。 好了,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請喜歡我節目的朋友,在評論區訂閱我的新頻道。2024,讓我們一起關注重大事件!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x7du7PHahnSJm8dctzDA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鵬觀察》製作組 II,赖清德就职倒数一个月 分析:北京加大施压不会停 距离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就职还剩下一个月,中国大陆星期五(4月19日)宣布启用紧邻台湾金门、马祖两座离岛空域的衔接航线,由西向东运行;又对产于台湾的聚碳酸酯祭出最高22.4%的反倾销税。受访学者分析,北京为确保赖清德就职演说不出意外,相信在5月20日前,施压不会停止。 1月13日台湾选举结束后,中国大陆民航局1月底就公告,自2月1日起取消位于台湾海峡中线西侧的M503航线自北向南运行的飞行偏置措施,不再西移。后续也将启用向西连接福建福州、厦门的W122、W123衔接航线,由西向东运行,提升空域运作效率。由于M503航线距离台海中线仅4.2海里(约7.8公里),这将大幅压缩台湾空防预警时间。 时隔两个多月,中国民航局星期五在网站正式宣布,启用W122、W123由西向东运行。自5月16日起,福州长乐机场进离场空域将进一步优化调整。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当天上午也以发言人朱凤莲名义发布新闻稿,指这次启用衔接航线是为缓解有关地区航班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对两岸民众都有利。 她并强调,M503航线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内,设立和启用这一航线是大陆民航空域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且自2月1日取消北向南运行的飞行偏置措施以来,总体运行安全平稳,切实改善了两岸航班运营,进一步便利了两岸人员往来。 这项新措施上路后,福州、厦门航班将不再绕至北方航路,直接由西向东飞往贴近台海中线的M503航线。 为此,台湾交通部民航局发布新闻稿表达严正抗议,并强调W122航路紧临马祖终端空域边界南缘,相距约2.8海里,W123航路更贴近金门终端空域,最近处仅间隔1.1海里。 台湾民航局指出,双方空域间隔甚小,存在一定风险,航路进一步双向使用,将导致区域航情及飞航管制作业复杂度增加,如遇有天候不良或航机飞行操作异常时,更大幅升高飞安风险。 台湾民航局并呼吁陆方,依国际规范就相关航路使用尽速沟通,建立双方航管单位作业协调程序,以确保双方飞航安全及空运正常运作。 另一方面,中国商务部星期五也发布公告,指自2022年11月30日对原产于台湾的进口聚碳酸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最终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大陆聚碳酸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为此,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4月20日起,对原产于台湾的进口聚碳酸酯征收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根据公告,大陆方面将对台湾化学纤维、台湾出光石油化学、奇美实业、奇菱科技等公司征收9%到12.2%不等的反倾销税;对其他台湾公司则征收22.4%的反倾销税。 聚碳酸酯可用于电子电器、板材、薄膜、汽车、光学、包装、医疗器械、安全防护等诸多领域。 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北京在选前就对赖清德的台独定性明确,随着5月20日赖政府就职进入倒数一个月,施压必然不会停止,更不会止于M503航线以及贸易制裁,后续还可能进一步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 他说,这是因为北京虽对赖清德的就职演说没有期待,但仍要确保不会产生意外。 I,临近赖清德就职 罗森伯格指台湾问题将成布林肯访华重点话题 时间:2024-04-20 22: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据报将在下周访华,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透露,台湾问题自然是布林肯此行讨论重点。受访学者分析,美国试图通过向北京担保台湾候任总统赖清德就职演说不出现意外,来确保美国选前的中美关系稳定。 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星期三(4月17日)报道,布林肯将在4月23日展开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但报道并未透露布林肯将与哪些中方官员会面。 中国外交部隔天也对布林肯的访问表示欢迎,但没有提到日期。截至发稿,美国国务院尚未宣布布林肯访问中国的具体日期和行程。 由于台湾候任总统赖清德将在5月20日宣誓就职,布林肯此时访华,会如何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交锋,格外引人注意。 据美国之音报道,罗森伯格星期五(4月19日)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一场纪念《台湾关系法》签署45周年的线上讨论中,也被问到布林肯在台湾新总统上任前访问中国大陆,会如何与中方讨论台湾问题。 罗森伯格坦言,几乎每次美中进行高级别互动时,都自然会提出台湾议题。“美国一直都对北京非常清楚地表示,我们的政策没有改变,它依旧是有连贯性的。它也会继续保持一致。要能够真正传递直接的信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也预期我们将见到这种做法持续下去”。 在传出布林肯访华消息前,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星期二(4月16日)证实副主任仇开明,前一天会见了美国分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一行。 中国国台办并未披露双方会谈的具体内容与细节,仅指仇开明“阐明了中方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美国国务院新闻稿则提到,双方讨论了台湾问题。美方强调了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重申美国以《台湾关系法》、三份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为指导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 随着台湾新任政府就职进入倒数一个月,种种迹象显示,台湾问题必将成为布林肯此次访华的重要话题。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登及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拜登政府基于选举考量,必须利用520前台海的暂时缓和,试图稳住、拉住中美关系,确保选前台海无事。因此会向北京提供有把握让赖清德不会踩线的“再保证”,希望北京能够了解美方在台海问题的意图。 另一方面,罗森伯格星期五也提到,尽管北京持续对台海两岸对话设下某种前提,但美国会继续鼓励对话的举行。“我们认为这对两岸和平稳定是一件好事。” 罗森伯格还说,赖清德1月在胜选演说就透露渴望能从对抗走向对话,表达了和对岸展开对话的兴趣。 张登及推测,美方很可能已开始与赖清德磋商520就职演说内容,但即便美国愿意向北京提供担保,北京也很可能是半信半疑。 他说,毕竟对北京而言,美国不论在区域围堵或是经贸制裁上,都未实践去年旧金山峰会所说的共识。“光凭赖清德讲稿这种‘不确定的善意’,恐怕很难换取北京在俄乌、中东乃至朝鲜半岛问题上,愿意与美国互惠”。 温伟中:交流避险与朝贡舔共 时间:2024-04-20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台海和平稳定备受瞩目,不过两岸官方零互动已长达八年。两岸执政党之间缺乏沟通管道,误判局势的风险越来越大。 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民进党主席赖清德,今年初在总统大选胜出;眼看在他未来四年的执政下,两岸关系不容易改善或融冰,最大在野党国民党领袖正前赴后继到中国大陆与对方高级官员交流。 据蓝营公开说明访问大陆的理由,不外都是要推动对话与和平,避免战争风险,或简言之:交流避险。 不过,台湾内部对与大陆“敌对政权”接触,充满了疑虑。尤其执政的民进党立委,炮轰的用词更是没在客气的,包括:朝贡舔共。 举最近的例子。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上周三(4月10日)带团在北京与、中国官方会谈进行“习马二会”后,立法院国民党团总召和政策执行长傅崐萁,星期三(4月17日)宣布他将在下周四(4月25日)率蓝营立委到北京访问四天三夜。他透露,这趟行程是受邀且自费。 消息一曝光,民进党多名立委就狠批国民党大阵仗跑去朝贡、舔共,充当北京在台代理人、中共传声筒,向国际释出错误讯息,恐会让民主盟友质疑台湾“捍卫主权”的信念。 面对“朝贡舔共”的隆隆炮火,傅崐萁反驳也振振有词。他说,要在候任总统赖清德5月20日宣誓就职前,到大陆推动两岸对话与和平,让观光客走进台湾,让台湾农渔产品行销大陆。“两岸断线的情况下,我们人民只有自救……政府不做,我们自己来做”。 朝贡和舔共,这两个具强烈贬义的字眼,在台湾语境中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执政党长期主张抗中或反中,向来批评主张“和陆”的在野党是“亲中”或“倾中”。只要跟大陆政权接触,就有如屈服于封建朝廷的皇帝,是对共产党领袖奴颜婢膝。 这样的说法很有市场。从2016年至今,施政绩效饱受质疑的民进党,虽然两度在地方选举输得灰头土脸,却凭着高举抗中牌,三次赢下中央政权。抗中牌之所以有效,也与大陆军机频繁越过台海中线,令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施压反感有关。 有人认为,民进党得以长期执政,也与国民党被指控有“买办”长期穿梭两岸,拿大陆好处做“亲中卖台”的事有关。这些有如泼脏水的指控不容易洗清,也造成许多选民“对民进党不满意,对国民党更不放心”的心理。 不过,民进党今年初主要是得益于在野党分裂、靠四成不过半选票保住江山,也说明民意如流水,至少六成主流民意也未必同意抗中路线,更可能倾向支持交流避险的做法。 在此背景下,马英九访陆的后续效应值得注意。虽然他在台湾内部的政治影响力已式微,甚至因选前一句“信任中国官方”被蓝营视为票房毒药。但在习马二会的和缓氛围下,近期已传出更多蓝营大咖将接棒访陆,包括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等人,甚至现任立法院长韩国瑜、第三大党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据传也可能赴大陆交流。 曾有蓝营学者私下向《联合早报》分析,马英九去年和今年两度访陆,获得超高规格接待,甚至在大陆各级领导人面前表述“中华民国”“一中各表”的立场,原因之一是马英九两度访陆都没有“买办”色彩。毕竟他两次都带学生进行“和平友谊之旅”,也凭着满腔热血的家国和民族文化情怀,赢得两岸民间共鸣。 马英九在内部杂音下两度访陆,“虽千万人吾往矣”之举也被反对者斥为争取历史定位、不顾大局的自私行为。但不少人也支持这是有效舒缓两岸紧张局势,以拖待变的好招。 值得关注的是,马英九访陆回台后,朝野热烈讨论修改《反渗透法》的议题。有关法律严禁台湾民众接受中国大陆等境外敌对势力指示、委托或资助,以防大陆介选。在大选期间,数百名里长因到大陆旅游获得部份资助,被检调单位约谈。因此,反渗透法被指导致寒蝉效应,阻碍两岸交流。 在野党立委认为,应避免滥用反渗透法对付异己。赖清德则辩护,反渗透法是要防止境外势力恶意渗透,没有阻碍任何交流、商贸和学术往来,他还指国民党主张修法会伤害台湾和区域的稳定与和平。 赖清德5月20日掌权后,新政府如何拿捏“交流或渗透”的差别,会不会以反渗透之名行反交流之实?在台湾意识高涨下,两岸关系能否在“同属中华民族”和“一中宪法”的框架下春暖花开,展开更多交流?这或许才是台海稳定和平的关键。 要交流,还是不惜交恶交战?要对话,还是继续对呛对抗?或许都在一念之间,更需要两岸领导人发挥大智慧。 北京强化中华民族论述应对“去中国化” 时间:2024-04-17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北京强化中华民族论述应对“去中国化” 习马二会侧重中华民族论述,引发两岸舆论关注,甚至传出台湾候任总统赖清德若能把握“中华共识”,就能促使两岸关系趋缓。不过学者分析认为,北京此时强化中华民族论述,意在应对民进党长期执政造成的“去中国化”现象。 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中国官方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继2015年新加坡会谈之后,睽违九年,上星期四(4月10日)在北京再次会晤。双方会谈重点聚焦在中华民族、血脉、文化等软性诉求。 不过,进一步对照双方释出会后的谈话稿可以发现,尽管两人均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侧重角度却有所不同。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内容,中国官方除了持续强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追求和平统一之外,在谈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直指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 接着,中国官方才说:“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增进了解,累积互信,化解矛盾,寻求共识。” 这显示,对北京而言,中华民族论述的重点,在于凸显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中国官方(右)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左),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会谈。 双方论述聚焦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新华社)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接受《联合早报》时分析,北京认定民进党长期执政,在台湾推行去中华民族、去中华文化;且相较于“法理台独”,“去中国化”才是民进党一直在做的事,是“真议题”,因此中国官方此时才会格外强调。 在习马二会前,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月下旬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已下降到仅2.4%,创1992年调查以来新低。 曾任大陆国台办副主任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去年8月出席公开活动时就曾指出,多数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变异,是受台独势力进行台独教育、宣传和实行“去中国化”政策影响而产生,但仍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有认同感。 他认为,只要台湾民众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族和文化基础就在。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则对本报指出,习马二会进一步释出两岸需要反对去中国化,反对两岸对抗、脱钩断流的信息。“台湾同胞更需要‘再中国化’,需要增加两岸青年交流,塑造共同情感、共同记忆”。 相较之下,马英九在这次会谈中,则通过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论述,抛出尊重制度不同、和平发展的呼吁,更暗指两岸若兵戎相向,就无法达成民族复兴。 他在会中强调,对台湾来说,没有稳定和平的两岸,就没有安定进步的台湾。对中华民族来说,没有和平共荣的两岸,也不会有璀璨光明的未来。“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另一方面,由于赖清德即将在5月20日上台,有观点认为,北京借习马二会递出橄榄枝,只要赖清德愿意谈“中华民族”,便有机会缓和情势。 曾参与促成2015年习马会的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赵春山,在习马二会后接受网络直播节目访问时就研判,“中华”二字就是通关密语,只要有中华共识,什么都可以商量。 赵春山认为,如果民进党做出调整,两岸关系即使在民进党执政之下,还有和平可期;但若民进党在民族、中国人等概念中仍然模糊,对北京来说就是“非我族类”。 习马二会后,有观点认为,只要台湾准总统赖清德520就职时愿意谈“中华民族”,便有机会缓和两岸情势。图为赖清德4月10日在台北举行记者会,宣布准阁揆人选。(法新社) 马英九返台后,星期一(16日)也在脸书(Facbeook)发文,建议赖清德宣誓就职时,能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依据《宪法》“一中”架构,确认两岸不是两个国家,并保证不走台独道路,让两岸回到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对等、尊严展开各项交流。 但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受访时分析,习马二会主要是从加强两岸民间交流的角度去思考,而民间交流只要双方具有共同民族意识,就能进行,未必需要“九二共识”这么严谨的政治基础。 他认为,倘若赖清德在5月20日就职演说时,能够提到中华民族的思考逻辑,对推动两岸关系是有积极加分作用的。但包承柯指出,中国官方在习马二会上还是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项政治基础依然必不可少。 而在习马二会前,赖清德4月6日出席活动时公开抛出,他上任后将会坚决守护台湾主权,延续民主自由制度,并进行“国家重建、社会改造,洗涤每一个人的人心”。有观点推断,这意味着赖清德将进一步从教育、文化层面着手,推动“软台独”。 王信贤则认为,北京对赖清德的台独定性明确,“这种定性要去改变其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此,即便赖清德愿意在就职演说释出友善信号,北京“观其行”仍会多于“听其言”。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