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敢打!美国对华核打击计划和中美核战损失评估(图) 新闻来源: 万乘之尊 于2024-04-07 19:00 韩咏红:美国“堤丰”中导系统部署菲律宾 时间:2024-04-19 08: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韩咏红:美国“堤丰”中导系统部署菲律宾 备受瞩目的美日菲三边峰会结束后不久,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当地时间本星期一(4月15日)就宣布,美国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队(1st MDTF)已经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部署新型陆基中程导弹发射系统“堤丰”(Typhon),作为美菲联合军事演习“盾牌24” 的一部分。 美军文告形容这项部署为“历史性首次”,提升了美菲陆军协同能力、备战水平和防务能量。对中国来说,则无异于对手把威胁性武器直接摆到家门口。 在美军作出上述宣布后不久,中美防长董军和奥斯汀星期二晚间进行了近17个月以来的实质通话,代表了中美两军沟通正全面恢复。双方会后发出的新闻稿都没有提到“堤丰”二字,但是彼此都重申在南中国海和台海问题的立场,措辞强硬,再次凸显南中国海和台海已然是中美军方最敏感的课题,而且显露出联动可能。 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部把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堤丰”形容为“历史性首次”,此言非虚,这确实是冷战以来美国首次在亚洲部署中导系统,而且在第一岛链现身。 自从1987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和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签署《中导条约》以来,美苏依据条约销毁了2600多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而且还受规定限制不得再生产、研发和部署。然而,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俄罗斯长期违约,以及中国不是缔约国为由,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当时各方都预见到,美国退约后就会放开手脚去对付中国。 “堤丰”正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直接产物,它在去年正式形成战斗力,设计主要用于发射不同型号的“战斧”巡航导弹或“标准-6”导弹攻击地面目标,“战术战斧”射程可达1800公里。这回,美军借由联合军演,将“堤丰”部署在吕宋岛,意味着整个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以至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都在打击范围内。“战斧”巡航导弹还能携带核弹头,因此更具威慑力。 其实,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弗林本月初访问日本时就对媒体透露,美国将在印太地区部署中导系统,目的就是要强化对中国的威慑。外界就在猜想美国能部署在哪儿呢?有哪个国家愿意冒着直接开罪中国的风险?韩国早几年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结果遭中国严厉报复,这次谁会承接“堤丰”?多数评论猜测是关岛、顶多是日本,没想到答案竟然是菲律宾。 在亚细安十国中,菲律宾是最亲美的成员。不久前新加坡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就显示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选择中国的亚细安国家今年首次超越选美国的国家,菲律宾的选择则呈相反走势,选择美国的菲律宾受访者比率在2023年就高达78%,今年再上涨到83%。必须指出,这份报告并非严格的民意调查,但由于每年都进行,它反映了亚细安十国精英对地缘政治看法的走势。 菲律宾亲美的立场,可能是由于菲精英更受西方影响,也跟中菲在南中国海仁爱礁(菲律宾称阿云津礁)的冲突越演越烈有关。再者,相对于亚细安大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有着庞大回教群体,回教徒只占菲律宾人口约5%,以哈冲突导致的美国国际形象滑坡,对菲律宾的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当美国与菲律宾加强军事与经济合作时,中国则热情迎接印尼候任总统普拉博沃访华,防长董军访问另一个南中国海主权声索国越南,同意设立越南国防部与中国南部战区的热线;中共政治局委员兼外长王毅又出访印尼,从亚细安内部施力、多方抵消菲美越走越近的影响。对亚细安而言,这必然会对十国的团结构成压力。 让人稍微宽心的是,中国对“在美军的上述宣布的不久后,中美防长董军和奥斯汀16日晚间进行了近18个月以来的实质通话,代表了中美两军沟通正全面恢复。双方会后发出的新闻稿都没有提到“堤丰”二字,但是彼此都重申在南中国海和台海问题的立场,措辞强硬,再次凸显南中国海与台海已然是中美军方最敏感的课题,而且显露出联动可能。”在菲部署的反应至今不算强烈。中国外交部表示“严正关切”,中国国防部则指责这是“危险的动向”,“将严重威胁地区国家安全,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但强度与当年韩国部署萨德后的中国反应天差地别。个中原因,说白了就是因为陆基“战斧”巡航导弹的威胁还不如由美国海军或空军发射的“战斧”。去年7月,就有中国军事专家质疑,美国陆军发展“堤丰”,可能是拿对抗中国当幌子,和美国其他军种搞竞争。 但无论如何,大国在本地区的外交战、相互的军事威慑,包括美国推进的“小多边”军事合作,都将加剧地区紧张。动员近1万7000军人的美菲年度“肩并肩”军演即将在下周举行,并且首次在菲律宾领海外、涉及中菲存在主权争议海域进行,剑指中国的意思明显。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克4月23日将启程访华四天,再一次重复美国对于中国“边打边谈”,一边沟通一面加剧针对的态势。美中近期一直在重复这危险的平衡游戏,但愿双方都能始终保持冷静、把控局势,不让任何擦枪走火破坏稳定的情况发生。 菲律宾:加强与美日关系是权利不是威胁 时间:2024-04-19 08: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菲律宾:加强与美日关系是权利不是威胁 (马尼拉综合电)菲律宾指出,加强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是马尼拉的权利及“主权选择”,任何爱好和平的国家都不应该将这视为威胁。 菲外交部星期四(4月18日)发声明说,马尼拉是根据国家利益和独立外交政策而作出这个“主权选择”,并敦促中国反思自己在南中国海的行为。 美日菲三国4月中首次在华盛顿举行三边峰会,并发表“联合愿景声明”,概述三国一系列的经济与国防合作,引发中国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指有关声明是“针对中方的肆意抹黑攻击”,并批评菲律宾的挑衅举动和美国“煽风点火、挑动对抗”,导致地区局势升温。 菲外交部因此发声明回应中国的批评。声明说:“对于本地区紧张局势的根源,大家心知肚明。中国应该反思自己在南中国海的行为。” 声明还说,中国“过度的海洋主张和侵略行为”,包括填海造地使岛礁军事化,都是在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并加剧紧张局势。 此外,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巴利洛星期四指出,海岸警卫队下星期将参加和美国的“肩并肩”(Balikatan)年度联合军事演习。这将是菲海岸警卫队首次参加这个联合军演。此前,菲海岸警卫队都只在演习周围水域巡逻,防止有人闯入。 巴利洛说,菲海岸警卫队将派出六艘船只参与今年的联合军演,其中包括四艘44米长的多用途巡逻艇,以及两艘较大的巡逻舰。 今年的“肩并肩”联合军演将于4月22日至5月10日举行,预计有1万6700名士兵参加,地点在菲律宾面向南中国海的巴拉望岛(Palawan)西侧12海里领海外的国际水域举行,是美菲近40年来首次在菲领海外举行这个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巴拉望岛西边就是菲律宾和中国之间有主权争端的南沙群岛海域。 “肩并肩”联合军演菲方负责人洛希科上校星期三(17日)指出,今年的演习内容将包括模拟击沉目标船、模拟收复靠近台湾、位于菲律宾最北端被敌对势力占领的岛屿等,旨在展示“我们的战备状态,以及美国和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协同工作能力”。除了美菲两国,今年澳大利亚和法国也将参与部分演习。 美国的对华核打击计划 前言: 2020年8月,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德上将在军方高层视频会议上称:“美国不能等着在使用常规冲突开始后才开始考虑核威慑,不应该让美国的对手认为自己会获胜,只要战争爆发,美军就随时先发制人,主动使用核武器,从而不给对手打赢美军的机会。 一:美国的对华核打击计划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被打得连滚带爬到38线以南后,麦克阿瑟就要求动用原子弹扭转战局,但被杜鲁门总统拒绝,因为当时美国原子弹存量有限,如果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就有可能威慑不了苏联,所以受到欧洲盟友的反对,1954年8月解放军对沿海岛屿发动猛烈攻击美国参谋联席会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采用核攻击的建议,又受到了北约的再次抵制,金门炮战期间,美国“斗牛士”核导弹营和搭载着核弹的战斗机进驻台湾,参谋联席会宣称已拟订对中国上海、广州以及南京等28个城市的核攻击计划。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立即警告艾森豪威尔总统,任何对中国的攻击都会被视同为对苏联的攻击,由于害怕苏联的核报复,艾森豪威尔总统退缩了,肯尼迪总统上台后,正式制定SIOP-62核武器使用计划,原则是毫不保留地发动核攻击,如果美苏发生核战争,不管中国有没参与,都为中国准备了约600枚核弹头,以在第一波攻击时摧毁中国78个城市,消灭中国70%的工业设施、70%的城市人口,以及大部分军事设施,为此美军第七舰队在1961年至1968年进行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高跟X号”系列核战演习。 1964年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后,美国企图联合苏联共同摧毁中国核设施,但苏联并未理会,美国就自己订定了核轰炸罗布泊试验场的计划,在台湾部署了55枚核弹,不过美国担心攻击可能促使中国与苏联和好最终放弃,中美建交后,美国按照中方要求撤除在台核武器,却又在菲律宾、南韩以及日本的空军基地部署了数百枚战术核弹头,1974年,福特总统签署了SIOP-74核武器使用计划,将中国212个目标列入打击目标,里根总统上台后,SIOP-82核武器使用计划不再将中国列入重要打击选项,另外订立了一个计划以在必要时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再次将中国视为目标,1992年成立的核武器战略指挥部完成了“太阳城扩展计划”,花了整整13页来研究对华核打击方案,新的SIOP-99核武器使用计划将中国300~400个目标列入核打击清单,小布什政府在2003年还专门拟订了代号“行动计划第5077号”的对华核打击方案,这项计划在2004年按照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要求做了扩增,2009年美国推出了“8010-08作战计划”,与之前的核战争计划不同,该计划除了传统的核打击外,还要求能够对非核国家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2002年1月8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就将中国列为核打击对象国,明确在打击常规攻击无法摧毁目标时,发生“突发军事事变"时可以使用核武器,2005年9月,美国联合参谋部的《联合核作战条令》将使用战区核武器列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允许地区总部司令在总统批准下使用核武器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2018年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中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有可能会升级为核冲突。 Recommended by 5 geheimen die een overnachting in het Plopsa Hotel onvergetelijk maken 5 geheimen die een overnachting in het Plopsa Hotel onvergetelijk maken Plopsahotel.be 二:美国的核战争实力 冷战时期,由于美苏核力量达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平衡,那时的中国国力有限,极少量的核武器只是一种杠杆效应的战略威慑力,但今天国际形势和过去比已是天壤之别,苏联解体后平衡已经被打破,俄罗斯的核力量看似和美国还处于均势,但美国的核武器质量和战备程度实际高于俄罗斯一数量级,俄罗斯大多数的陆基核导弹都是超期服役,到2018年初下降到只有228枚,美军的战略核潜艇几乎都在执行巡逻任务,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都停在港口,美国B-21隐形轰炸机也快首飞了,俄罗斯老态龙钟的战略轰炸机对美国没有多少威慑力,根本无法建立起核均势。 根据2011年2月生效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规定, 美国目前有400枚部署在地下发射井里的“民兵-3"导弹,内装400枚W78核弹头(每枚爆炸当量33.5万吨TNT,总当量1.27亿吨TNT),还有200枚作为长期储备,分属于第20航空队的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第90导弹联队、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第91导弹联队和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第341导弹联队,目前美国有第2、5、509联队3个的重型轰炸机联队,全部隶属第8航空队。其中第2、5联队装备B--52H轰炸机,第509联队装备B--2A轰炸机,共有44架B-52H、16架B-2A理论上出动一次就可以投射1136枚核武器。 美国有1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通常2艘处于大修状态,没有作战能力,所以部署的潜射弹道导弹是240枚,现在美国有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部署在西海岸的班戈潜艇基地,每艘潜艇有20个导弹发射筒,每枚“三叉戟”ID5导弹搭载4个W76/MK-4核弹头,共约960枚,根据战略核潜艇66%的在航率计算,任何时候都有8-9艘处于值班状态,也就是有640-720枚核弹头(总当量2亿吨TNT)处于战斗状态,其中超过60%的战略核潜艇夏威夷附近水下战备巡逻。,位于水下战备巡逻的战略核潜艇分为“高度戒备”状态,“适度戒备”状态,“高度戒备”状态可以在15分钟内发射导弹。 “民兵-3"导弹从1970年开始生产,总共生产了840枚,目前还有400枚,配用W78核弹头,弹头重363千克,裂变材料为钚,聚变材料为氘化锂6,爆炸当量达33.5万吨,“民兵-3"导弹的弹头母舱最多可以搭载3枚,总共生产了1000枚,W87核弹头共生产了560枚,原本装备在MX“和平卫士”洲际导弹上,该导弹退役后移植到了“民兵-3”导弹,弹头母舱只能搭载1枚,“三叉戟”1C4潜射弹道导弹通常搭载8个W76核弹头,W76核弹头重165千克,爆炸当量是10万吨,共生产了1632枚,目前有1486枚,其中576枚处于部署状态。 三叉戟”I导弹还有一部分配备W88重型核弹头,威力达47.5万吨当量,作为冷战时期最尖端的核弹头,W88采用了全固态雷达、蓄电池、辐射加固的微电路以及存储装置等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只服役后不久冷战就结束了,共生产了400枚,目前还有384枚,B83核航弹是为摧毁导弹发射井、指挥、控制和通信设备以及核武器贮存基地等硬目标专门设计的第战略核航弹,生产了650枚,最大威力约120万吨TNT当量,B61核航弹是一种战术核炸弹,共生产了3000枚,爆炸当量可在30万吨-300吨TNT当量间可调,目前共有230枚在役,(总当量1亿吨TNT)。 俄罗斯拥有360个弹道导弹发射井,分布在北纬48度-58度的3700公里弧形地带上,从莫斯科向东延伸至西伯利亚,每个发射井用2枚核弹头打击的话,第一轮打击后就可摧毁93%的发射井,幸存的也可能受到毁伤,俄罗斯有360辆导弹发射车,分布在10个导弹基地内,每个基地有4个面积为0.1-0.45平方公里的驻扎地,每个驻扎地可部署9辆导弹发射车,各配一个拱顶土堆掩体,估计100枚W76核弹头就能全部摧毁。领导机构、早期预警雷达,卫星与空间通信设施、电信及电子战设施等目标共有300多个,每个目标只需1枚核弹头。 俄战略核潜艇战备率极低,分别部署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涅尔皮奇亚海军基地里,亚盖尔那亚海军基地、雷巴奇耶海军基地内,停泊在3.5公里长的码头区,只需要消耗30枚核弹头就可消灭,三个基地不过90枚:为了摧毁包括造船厂、武器贮藏库在内整个基地群,总共需要137枚W76核弹头,俄罗斯空军重型轰炸机主要部署恩格斯空军基地,乌克兰卡空军基地和茹科夫斯基重型轰炸机试飞中心,俄罗斯共有16个核武器贮存场,11个核武器设计与生产中心,根据面积不同各分配不等的核弹头。总共使用了157枚W76核弹头。 三:中美核战争损失评估 如果美国要对俄罗斯发动全面核打击,,美军只要发射500枚W87弹头和220枚W88弹头就可毁伤俄罗斯90%以上的导弹发射井,全部的公路机动导弹驻扎地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60个重要机场,16个核弹头贮存设施和所有的核武器设计与生产综合体,俄罗斯伤亡人数可能高达1100万-1700万,也就是说美国现在的核力量足够应付俄罗斯,还有一部分核打击力量可以用于对付中国,由于台湾问题和中国的核力量过于弱小,中国要独自面对美国的核压力,美中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甚至高于美俄。 就美国看来,如果中国统一,美国的声誉会一落千丈,所有联盟国家都不再相信美国的保护,因此美国介入中国统一之战是有相当大决心的,中美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性是完全可能的,在1996年,美国核力量优势非常明显,中国只有1艘常年停留在港内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7个固定的地下发射井,美国只需要23枚核弹头就可一举摧毁中国核力量,就算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在海上战备巡逻,也要航行到距美国1700公里处才能发射导弹,考虑到美国反潜能力,这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 2003年美国要91枚核弹头才能摧毁中国核力量,首轮核打击后中国还剩6枚核弹头,2010年,中国核打击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核弹头也大幅增加,美国要132枚核弹头才能摧毁中国核力量,首轮打击后剩余核导弹达到13枚,同一时期美国开始在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范登堡导弹试验基地部署战略反导系统,以拦截部署在中国东北地区经由北极通过阿拉斯加上空攻击美国的“东风”31导弹和经过北太平洋上空攻击美国的巨浪潜射导弹。如果反导系统单枚拦截概率为50%,13枚剩余核导弹有3.75枚能成功突防,如果单枚拦截概率为80%则只有1枚,如果单枚拦截概率为90%就仅有0.31枚能突防。 Recommended by 5 Redenen om deze maand een bezoek te brengen aan Plopsaland www.plopsalanddepanne.be 如果中国先发制人,有可能摧毁美国位于佐治亚州的金斯湾潜艇基地、得克萨斯州的德雷斯空军基地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56%的核弹头、40%的核潜艇和92%的轰炸机,但打击不到密苏里州惠特曼空军基地和地下发射井,不足以在首轮核打击中全歼美国核力量,但到了2017年,“东风”5导弹和当年服役的“东风”41导弹都采用多弹头设计,能够威胁美国的核弹头显著增加到160枚,第二代战略核潜艇也增加到4艘,可载导弹48枚,美国要157枚核弹头才能摧毁中国80%的核力量,剩余27枚核弹头,美国陆基拦截弹只增加到44枚。 与1996年相比,现在的美国核武库缩减了2/3,双方核弹头比例下降至13:1的,中国承受首轮核打击的能力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核弹头数量少,奉行的是最低限度核威慑策略,不可能像苏联一样以美国核力量为打击目标,而是针对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人口中心,美国只有东北、西、南三大工业区,内有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西雅图、纽约、休斯顿、费城、达拉斯、底特律、波士顿、亚特兰大、迈阿密、匹兹堡等13座大型城市,城市总面积4991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按照0.3公斤/平方厘米毁伤标准计算,只需要1.2亿吨TNT当量即可全部摧毁。 当然,洛杉矶面积1215平方公里,不可能每一寸土地都要炸到,只需在纽约中央公园上空2000米处空爆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就可瞬间杀伤400万市民,美国问题是人口太少,中国的优势是人口数量,中国有657个城市,19683个镇,几十万条农村,美国的核弹头总威力约相当于4.29亿吨TNT当量,以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摧毁一座大城市计算,4.29亿吨TNT当量只能摧毁400座城市,新一代陆基核力量都实现了机动化,还建设了美国难以掌握大量地下交通网,让美国发动核打击的战果大打折扣,因此中国能保存下来的实力强于美国。 四:结语 中国和美国都是核国家,中国的核政策是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理论上双方爆发核冲突的概率极低,但美国的常规军力渐渐力不从心,美国现在只剩耗费了无数金钱、无数人力和物力建立起来的核优势,在常规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发动核战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只要美国不能保证在首轮核打击中使中国彻底丧失还击能力,那美国发动核战争就是互相毁灭的事。 “星链”的军事应用和启示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4-04-20 22:30 已读 605 次 1 赞 大字阅读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已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空天防御在线 ,转载自军易融 1 .“星链”项目概况 “星链”项目包含约4万余颗低轨通信卫星,通过星间链路组成卫星通信网络,该项目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完成空间段建设。这些卫星部署在330km、550km、1100km三个不同高度的轨道上。星座部署完成后,星座总容量将达到百Tbps量级,单个用户链路的有效通信速率可达Gbps量级,链路时延将缩短至到20ms以下。截至2024年3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总数已突破6000颗,正式开展业务运营的国家已遍布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 1.1 组成 “星链”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 (a) 空间段[1] (b) 地面段[2] 6park.com 图1 “星链”系统组成 “星链”系统空间段即“星链”通信卫星,分为两代产品,第一代卫星质量较轻,仅具备基本中继功能,第二代升级版产品质量提高到300kg左右,新增了以激光为主要通信手段的星间链路功能。 “星链”系统地面段由用户终端和信关站组成,使用蝶形或矩形相控阵天线,通过高精度波束形成实现对“星链”系统卫星的实时捕获和跟踪,并支持地面窄波束在卫星间的快速切换。 1.2 使用方式 “星链”系统有以下两种使用方式: (a) 透明转发 (b) 路由交换 图2 “星链”系统使用方式 1)透明转发模式 所有信息交换在地面信关站完成,卫星不作信息交换。 透明转发模式的信息流为:用户终端1→卫星→信关站→卫星→用户终端2。 2)星上路由交换模式 在星上路由器中直接完成星地和星间的所有信息交换,因此可去掉地面信关站。 星上路由交换模式的信息流为:用户1→卫星1(无路由交换功能)→信关站→卫星1→卫星2(有路由交换功能)→用户终端2。 2 .“星链”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前景 早在2020年“星链”就参加了美国空军演习,通信宽带据称达到数百Mbit/s,相比目前美军战区卫星通信最低5Mbit/s的通信速率要求有数量级的提升。目前的测试表明,“星链”卫星互联网的下载速度最大已突破100Mbit/s,延迟降低到40ms以内,并且随着星间激光链路通视条件日趋完备,后期网络延迟预计将降低到20ms以内的目标值。 “星链”作为支撑现代战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2.1 维持网络连接的通信链 “星链”系统是作战使用方维持全天候网络在线的保底通信手段。在“星链”现有卫星数量规模与组网结构下,若能保证过顶作战地域上空的“星链”卫星具有足够的密度为作战使用方提供接入服务,即便“星链”未在作战地域布设信关站,但只要在与作战地域毗邻地区设有信关站,就可使用这些信关站实现“星链”卫星通信信息的直接落地和星间路由转发功能。“星链”用户终端可便捷安装在汽车、轮船或飞机等移动平台上,适用于移动衰落信道环境。 2.2 获取战场态势的情报链 “星链”系统是不间断情报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星链”用户终端配备有光伏供电系统,即便遭遇大规模停电事故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可保证持续不断地获得情报信息支援。当具备基于“星链”的不间断情报链后,即便处于弱势一方,也能够及时感知战场态势,作出有针对性的军事部署,使强势一方的军事行动丧失隐蔽性、突然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军事力量对比上的弱势。 2.3 无人机作战的指挥链 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以小建制规模进行特种作战的新战术。这种新战术的实施基于对作战目标的实时精确指示、对作战任务的快速分配,以及特战小组状态的及时回告,而“星链”卫星波束的广域覆盖特性、数十到上百Mbps量级的通信速率和数十毫秒量级的通信延迟,恰好能够为分散的游击作战方式提供扁平化指挥链路保障。 2.4 有效对抗网络攻击与干扰 “星链”存在受到网络攻击与干扰的可能性。据马斯克发文称,“星链”系统在某国上空被干扰,每次都被干扰数小时,但在更新“星链”软件后,成功抵御了黑客攻击和干扰尝试,迅速恢复正常网络接入服务。这展现了低轨卫星星座在实施信息支援时抗扰顽存、随遇接入、弹性服务的独特优势。 3 .“星链”的未来军事前景 “星链”系统未来军事前景中最具价值的内容在于业务拓展和支撑无人作战: 3.1 卫星业务从通信拓展到成像和监测 “星链”星座所具有的运行轨道低、重访周期短、卫星数量多等优势,一旦搭载遥感载荷就能够为未来战场提供高分辨率的全球侦察监视能力支撑。 3.2 支撑无人作战样式更快涌现 一方面,“星链”卫星可向全球范围内部署的无人作战平台提供超视距、超宽带通信服务,使无人作战摆脱陆基通信系统的限制,显著提高了无人作战的广域性、突发性和安全性,使非接触远程精确打击和作战人员零伤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大量联网的“星链”卫星具备“云计算”的潜力,可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无人作战的指挥控制、态势共享和实时决策。 4 .“星链”的启示与应对建议 “星链”系统虽离最终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已表现出极高的系统威力和极深远的拓展前景,取得了部分但已是举世瞩目的成功。西方发达国家在5G、6G技术发展上并未取得领先地位,通过发展可回收低成本火箭发射技术构建超巨型星座,降低每颗卫星通信技术复杂度,以高水平的轨道设计弥补通信技术上的落后,一举逆转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上的被动局面,占据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制高点。这种研发思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星链”系统已带来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应充分重视,确保和平与安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速发展天基互联网系统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轨道和频谱资源以“先到先得”方式分配,对后申报方卫星互联网建设形成诸多限制条件。因此,建议尽早建设自主可控的万星量级的天基互联网系统,抢占低轨轨道资源和频谱资源,及时抵消“星链”过度挤占低轨太空资源形成巨大优势。 4.2 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由于低轨卫星服务范围广,国家网监部门难以对拥有接收端的用户进行有效监管,严重威胁国家网络安全。为有效保障网络安全能力,未来应致力于开发专门针对天基互联网系统的新型“防火墙”技术,维护国家信息主权。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