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www.creaders.net | 2024-03-05 11:16:50 老王爱漂移 | 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不能排除北约成员国和其他盟国向乌克兰部署军队的可能性 德意波多国和北约秘书长打脸马克龙: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www.creaders.net | 2024-03-05 08:24:31 西楼饮月 新头壳 | 13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 2024年3月5日,俄乌战争进入第741天。 过去24小时最大的新闻,是克里米亚遭到大规模袭击。半岛多地发生大爆炸。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第一波的报告称,俄罗斯大型军舰谢尔盖·科托夫号被击中并发生爆炸。这艘94米长的战船是否已经沉入黑海海底还有待观察。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此外,根据电报频道的报道,刻赤发生了3-5次强烈的爆炸,克里米亚大桥被关闭之外,是否被炸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消息。 等待中 ......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回到战场上来。 阿夫迪夫卡前线,昨日乌克兰第3突击旅炮兵用集束弹药摧毁了俄罗斯步兵纵队的进攻。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此外,TG上再度出现了布拉德利暴打俄罗斯战车的名场面,乌总参特意发文称布拉德利IFV已经成为乌克兰的一个传奇,“在消灭敌人的战斗中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总体而言,阿夫迪夫卡前线的局势已趋于稳定,过去24小时没有战线的变化,目前俄军的攻击焦点似乎已经转向了新海利夫卡(Novomykhailivka)。 过去几天,俄军再度向新海利夫卡增兵,目前那里每天受到的攻击已经超过了阿夫迪夫卡,形势比较严峻。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东部前线,俄罗斯军队正集中力量攻击辛基夫卡,那里是通往库皮扬斯克的关键门户。不过乌克兰在这一带的防御相当强大,到目前为止俄军还没有取得进展。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巴赫穆特前线,过去24小时,俄军步兵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向安德里夫卡发起进攻,结果遭遇了惨败,丢下了一大堆尸体。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乌总参公布的昨日战果,又是1100+。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英国情报机构估计俄军在整个2月的损失接近3万人,但俄罗斯国防部可以轻易通过招募来弥补损失人数。今天几乎没有任何1个文明国家能连续以大量人命损失为代价来取得军事成果,但俄罗斯却可以。相比难以补充的装备和弹药,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国防部在人员消耗方面拥有惊人的容忍度。 再来看看其它消息。 2 “北欧响应2024”军演开始,北约历史上首次在芬兰领土上开始进行演习——芬兰与俄罗斯有1,340公里的共同边界。 这次演习也将在挪威和瑞典北部地区进行,并将持续到 3 月 15 日,来自13个北约国家超过20,000名士兵将参加本次演习,其中包括4,000名芬兰士兵。大约一半的军人将在陆地演习;其余军队将在海上训练。 据挪威军方称,此次训练将有50多艘潜艇、护卫舰、护卫舰、航空母舰和两栖舰艇进行。空中演习将有100多架战斗机、运输机、海监机、直升机参与。挪威皇家空军准将、挪威空中作战中心特隆斯特兰德司令表示,“我们必须能够反击并阻止任何试图挑战我们的边界、价值观和民主的人“。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秘书扎哈罗娃表示,德国和北约计划轰炸克里米亚大桥,如果德国不改变态度,将面临可怕的后果: “正如我们现在意识到的那样,他们从未完全去纳粹化……最可怕的是,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这将给德国本身带来可怕的后果。”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乌克兰情报局证实,俄罗斯萨马拉地区恰帕耶夫卡河上的一座铁路桥被炸毁。由于轨道的损坏,列车已无法继续使用。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赫尔松的路牌焕然一新,工人们高喊”赫尔松是乌克兰的“。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基辅街头乌克兰人高举牌子,上面写着”把儿子还给我“,要求俄罗斯释放被俘的乌克兰军人。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俄罗斯安全理事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新了俄罗斯的广泛领土目标,要把乌克兰的一大半切走。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如果俄罗斯人停止战斗,就不会再有战争;如果乌克兰人停止战斗,就不会再有乌克兰“。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最后,我想以乌克兰炮兵美女指挥官kydrava的一段话,作为今天战报的结尾: “愿上帝赐予我们对乌克兰超越一切的热爱——在我们还拥有她时,以免我们失去后才痛苦地去爱她。现在是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刻,要么是团结与胜利,走向光明;要么是失败,耻辱,然后再次踏上漫长的自由之路。” 显然,乌克兰人已经做出了选择,答案就在苏格兰独立战争的英雄威廉·华莱士最喜欢的一句诗里: “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延伸阅读:史上首次!无人机遭击落 2万北约军在芬兰军演 俄罗斯不爽了 X(前推特)帐号 rainbow7852 今(5)日发文表示,“北欧响应2024”军演地点为芬兰、挪威和瑞典。该演习从 3 月 4 日开始,将持续至 3 月 15 日。 北约 13 个国家的 2 万名士兵将参与演习。此演习是北约数十年来最大规模“坚定捍卫者 2024”演习的一部分,“坚定捍卫者 2024”演习有多达 9 万名士兵参加,为期数月,旨在表明北约有能力保卫其所有领土,直至与俄罗斯边境。 参与“北欧响应 2024”演习的 2 万名士兵中,有 4 千名是芬兰士兵。大约一半的军人将在陆地演习,其馀军队则在海上训练。 据挪威军方称,此次训练将有 50 多艘潜艇、护卫舰、航空母舰和两栖舰艇进行。空中演习将有 100 多架战斗机、运输机、海监机、直升机参与。 克里米亚遭大规模袭击 北约创下“史上首次” “北欧响应 2024”的空中演习,将有 100 多架战斗机、运输机、海监机、直升机参与。 图:翻摄自 rainbow7852 X(前推特)帐号 挪威皇家空军准将、挪威空中作战中心斯特兰德司令表示,北约必须能够反击并阻止任何试图挑战他们边界、价值观和民主的人。考虑到欧洲当前的安全局势,这次演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北约官方网站也指出,远北地区是北约重要的战略要地,“北欧响应 2024”演习增强了北欧国家的战备状态,提高了在恶劣天气和气候条件下开展大规模联合行动的能力。 面对北约的“北欧响应 2024”军演,被针对的俄罗斯极度不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称,俄罗斯认为该演习具有挑衅性质。格鲁什科强调,任何演习,尤其是在接触线附近的演习,都会增加军事危险性。 格鲁什科补充,为确保俄罗斯国防能力,俄罗斯做好了一切必要措施。格鲁什科说,俄罗斯军事行动和政治艺术,是为北约周年峰会做火力准备。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www.creaders.net | 2024-03-05 11:16:50 老王爱漂移 | 俄乌战争两年后俄罗斯终于扳回一局,“美国情报机构不是笑话,俄罗斯克格勃同样如此”。3月1日,俄罗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段克格勃获取的录音:4名德国高层军官讨论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打击克里米亚大桥,以及如何洗脱德国直接参与冲突的嫌疑……纳尼,这还是那个曾经只肯援乌五千顶头盔的德国吗?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红线多如牛毛,但唯有克里米亚大桥才是红线中的红线。那么,怂成狗的德国为毛还敢密谋帮助乌克兰摧毁克里米亚大桥呢?因为,比德国更怂的法国已变身欧洲第一猛男!   2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正在考虑将特种部队以及其他军事单位部署到乌克兰,帮助乌克兰守卫边境……   呵呵,马克龙宣布考虑出兵后,德国计划帮助乌克兰炸毁克里米亚大桥就不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而是“要点碧莲”的底线了。或者说,如果德国再装死狗,法国就将取代其成为欧盟扛把子!   BUT,法国出兵乌克兰都不是突破俄罗斯红线,而是直接与俄罗斯开战啊!酷爱与大帝煲电话粥的马克龙为毛突然不怂了?伟哥吃多了吗?   所有的事情都要连起来看,德国不怂是因为法国,法国不怂是因为新加坡防长黄永宏的爆料。   2月28日,新加坡国会讨论追加订购8架F-35战斗机的计划时为说明这款战机的巨大威力,黄永宏爆出一个惊天大料:“华盛顿正在使用F-35战机搜索俄军在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阵地,并将搜索结果与北约伙伴国共享”。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毫无疑问,从国际政治角度而言这个爆料很假,但一向严谨保守的新加坡防长黄永宏也不太可能瞎造谣……这么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就能给马克龙出兵乌克兰的勇气?呵呵,任何消息都不可能给一个五常大国出兵的勇气,唯有铁成狗的事实才可以!   没人知道F35战斗机是否进入乌克兰,但所有地球人都知道过去一个月俄罗斯空天军遭遇了毁灭性打击:2架A-50预警机、1架伊尔-22指挥机、5架苏34、6架苏35……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这不是损失多大的问题,而是过去一个月的损失比过去两年都特么大!那么问题来了,除了F35战斗机入乌,你还能想到其他原因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国考虑出兵乌克兰或德国计划摧毁克里米亚大桥,还有芬兰容许援乌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加拿大也对出兵乌克兰持开放态度……于是,X急跳墙的俄罗斯发出了开战以来最严厉威胁!   不再是梅德韦杰夫,2月29日俄总统普京在俄联邦议会发表年度讲话中表示:“俄罗斯拥有能够打击西方国家的武器”,“西方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可能会引发H冲突,从而摧毁文明”。一瞬间,连不关心乌俄冲突的地球人都慌了,生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呵呵,慌你妹吧,俄乌战争才哪到哪啊?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地球人还有着和平守护神!只要它还在,世界就永远不可能爆发H战争!   或许00后会问,丫是哪位?   ◆◇◆   港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今天的乌俄战争相比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和今天的乌俄战争起因一样,大名鼎鼎的古巴导弹危机也是源于美国导弹基地东扩。1959年美国在土耳其公开部署45枚中程弹道导弹,距离莫斯科仅约2000公里……呃,这尼玛不是欺负苏联吗?对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不仅欺负苏联,还有古巴。   1961年1月5日,美国突然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并进行经济制裁,企图逼迫卡斯特罗屈服……然而,卡斯特罗宁可吃草也要和美帝钢到底!于是,1961年4月17日美国又策划著名的猪湾事件,意图用雇佣兵武力入侵古巴并推翻卡斯特罗政府。   可惜啊,美国又特么失败了。但是,总这么被美国欺负也不是一回事,卡斯特罗主动向苏联求援。   同为美帝受害者,双方一拍即合,在1962年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在古巴部署几十枚中程导弹,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20或30倍的H弹头!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苏联在距离美国本土150公里的古巴完成导弹基地的部署后才公开双方的协议,一直被蒙在鼓里的美国瞬间气炸。10月22日,无比愤怒的肯尼迪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要求苏联必须撤走部署在古巴的所有进攻性武器……可是,凭什么啊?   美国可以在土耳其部署导弹针对苏联,那么苏联凭什么不可以在古巴部署导弹针对美国?凭的就是,数架载有H弹头的轰炸机瞬间进入古巴周围上空。同时,美国8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形成一个弧形封锁古巴海域,片甲不得入内!   当然,苏联也不是怂货,10月23日发表声明表示仍要按苏古协议继续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并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于是冲突再次升级,美国集结了二战后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备战,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纷纷进入戒备状态!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这些不是“梅德韦杰夫式嘴炮”,当年美国真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H大战,丫都开始给全国民众发碘片(防核辐射)了。这也说明,今天俄乌战争距离当年古巴导弹危机还有十万八千里……   言归正传,为毛最后古巴导弹危机转危为安了?因为,我们地球有着一位和平保护神,苏联!   眼看H大战就要开打,赫鲁晓夫在10月27日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说:“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   这封信的中心思想是苏联认怂,但也请美国给个台阶下。听起来是不是很合情合理呢?然而,美国直接向全世界官宣“土耳其与古巴危机毫不相干,苏联必须单方面从古巴撤出所有武器!”   想说毛?这特么是把苏联祖宗十八代的碧莲往死里艹啊!不过,苏联依旧立刻答应了美国的无理要求。只因为赫鲁晓夫通过情报部门获悉,如果第二天不给美国答复,美军就会在29日或30日轰炸古巴的导弹基地……   只是,美国不怕H大战,苏联为毛要怕?苏联不是怕,它是为了世界和平忍辱负重!没办法,战斗民族的问题就是心太软,太善良了,可人类自古以来都是人善被马骑!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比如,苏联同意无条件从古巴撤出所有导弹后,美国又得寸进尺地提出所有撤出的苏联运输船必须让美军登舰检查!卧槽,这不等于让苏联当着全世界的面钻美国裤裆吗?   ◆◇◆   港真,美国真特么坏,但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人类未来、为了千千万家庭……苏联还是钻了。也不仅仅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1969年又钻了一次美国裤裆。   或者不提这些00后不知道的古老历史,只说2018年不算历史吧?那一年,面对俄罗斯威胁,川普可是在X上全球直播如何让俄罗斯钻……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So,以史为鉴,今天还有SB会相信俄乌战争将引发H大战吗?别特么逗了,只要战斗民族还在就永远不会发生H大战!   那么,我们地球人除了感谢战斗民族,还能说个锤子? 俄乌战争全面升级,谁来保卫世界和平? www.creaders.net | 2024-03-05 11:16:50 老王爱漂移 | 李泽西 欢迎一切建议和意见 lizexi@guancha.cn 2024-02-27 23:09:56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84426 【文/观察者网 李泽西】 当地时间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不能排除北约成员国和其他盟国向乌克兰部署军队的可能性,引起了轩然大波。马克龙的说法遭到了俄罗斯的抨击,而德国、波兰等国领导人,乃至北约秘书长也纷纷表示,没有计划向乌克兰派兵。 马克龙26日在巴黎举办的一场挺乌领导人峰会后表示,“今天我们并没有就公开、正式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达成共识。但是考虑到实时变化的战况,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尤其考虑到“我们之前承诺不提供坦克、导弹等武器,但是后来都做了”,“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援助乌克兰),俄罗斯绝不能获胜”。不过,马克龙拒绝详细阐述,称要保持“战略模糊”。 点击查看大图 马克龙26日在会上发言(图源:美联社) 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7日警告道,“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与西方将必然爆发冲突。相关国家需要认清这一情况,认真考虑这么做(对乌派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以及国民的利益”。 马克龙的说法也很快遭到了出席同一场会议的其他西方领导人反驳。德国总理朔尔茨27日在德国弗赖堡市表示,“我们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那就是不会派遣地面部队,不会有欧洲国家或北约国家向乌克兰领土派遣士兵,未来也不会变”。 同一天,德国防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在与奥地利防长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表示,“我认为,这将导致局势升级。我还认为,马克龙这么说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思考。据我所知,没有人支持派兵。” 此外,意大利也对该方案予以拒绝。意大利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Antonio Tajani)27日会见克罗地亚外长后表示,“我们就派兵开展讨论时需要审慎,不能让别人以为我们在与俄罗斯作战”。 一向支持乌克兰的波兰这次也没有支持法国的这一倡议。波兰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27日访问捷克期间表示,波兰“不计划往乌克兰派兵”。捷克总理彼得·菲亚拉(Petr Fiala)也表示,应该发展目前的支持路径,而不是开辟另一条道路。 点击查看大图 当地时间27日,维谢格拉德集团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政府首脑会议,从左至右分别是斯洛伐克总理菲科、波兰总理图斯克、捷克总理菲亚拉、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图自美联社) 一同在捷克参与维谢格拉德集团会议的另外两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则明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斯洛伐克总理菲科(Fico)甚至表示,西方应对战争的方式是个“绝对失败”。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同日告诉美联社,北约固然在为乌克兰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是该联盟没有计划直接派兵。 点击查看大图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资料图) 法国最大反对党“国民阵线”的议会领导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则27日发推谴责马克龙“鲁莽”的声明“置国民性命于不顾”。不过,法国总理加布里埃尔·阿塔尔(Gabriel Attal)同日表示,法国的官方立场就是不排除派兵。 法国方面的官员们强调,26日会议的主题并不是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新武器或军队,而是集思广益,讨论如何提高援助效率,以及加强乌克兰与其盟友之间的协调。 半岛电视台评论称,在人们担心美国未来几年的支持可能会减弱之际,马克龙似乎渴望将自己描绘成乌克兰事业的欧洲捍卫者。 俄新社分析认为,马克龙或许是在为冲突升温做舆论铺垫,营造“为了乌克兰可以牺牲一切”的氛围。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欧洲法律副教授尼古拉·托波尔宁(Nikolai Topornin)认为,马克龙要想付出行动需要经过层层繁琐的内部流程,因此他“说到做到”是基本不可能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将近期的一系列军事挫折归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未向乌方提供足够的军事援助。乌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在25日也抱怨称:西方承诺向基辅提供的军事援助有一半迟到,并感叹“承诺并不构成交付”。 北约成立条约规定其为一个防御性联盟,意味着往乌克兰派兵部分北约国家如若与俄军发生直接交火,其他北约成员国没有义务援助。然而,如果俄罗斯对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的北约国实施打击,其他北约成员国有义务增援。 马克龙提议遭拜登政府拒绝:不会派兵乌克兰 齐倩 邮箱:qiqian@guancha.cn 2024-02-28 08:56:15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31609 最后更新: 2024-02-28 09:11:17 (观察者网讯)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引发俄罗斯激烈回应,也令北约方面急忙公关澄清。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表态,包括英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多国与马克龙“撇清关系”。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的多名发言人反复强调,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据法新社和英国《卫报》报道,当天,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就马克龙此前表态回应说:“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派遣军队前往乌克兰作战。”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同样告诉记者,美国在乌仅有的军事人员位于美国驻乌大使馆,正为协调和监督美国援乌武器方面“开展重要工作”。他否认了美军将被派往乌克兰执行军事任务的可能性,同时补充说,是否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是法国或任何其他北约国家的“主权决定”。 “我们不会派遣军队前往乌克兰,总统的态度非常明确,”被问及美国是否可以出于训练等其他目的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重申,拜登政府反对向乌克兰部署任何部队。他表示,拜登政府一致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国会尽快批准对乌克兰的新军事援助。 根据五角大楼发布新闻稿,在同日记者会上,被问及如何评论马克龙表态以及是否排除向乌派遣美军的可能性时,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特·莱德回应说:“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没有计划派遣美国军人前往乌克兰作战。总统对此非常明确,而且这仍然是我们的立场。”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27日回应,视频截图 美国白宫、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发言人上述密集的表态,是对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声明的回应。 此前一天(26日),马克龙在巴黎举办的一场挺乌峰会后表示,他不排除北约成员国和其他盟国向乌克兰部署军队的可能性。他说:“今天我们并没有就公开、正式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达成共识。但是考虑到实时变化的战况,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此番发言一经发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克里姆林宫佩斯科夫27日警告道,如若北约派兵乌克兰,“俄罗斯与西方将必然爆发冲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同日指出,马克龙相关言论表明他“对自己所说的话完全没有认知”。 马克龙26日在巴黎挺乌峰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北约以及法国盟国也相继作出澄清,排除了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7日表示,北约固然在为乌克兰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是该联盟没有计划直接派兵。波兰、意大利、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曾与马克龙出席同场会议的领导人,也纷纷反驳了马克龙“派兵乌克兰”的表述。 随着舆论发酵,出面与马克龙“撇清关系”的欧洲国家越来越多。 英国首相苏纳克发言人27日回应说,英国没有计划向乌克兰“大规模”部署军队。英媒《卫报》则在报道中,将马克龙称作一名“以经常提出反复无常且有时适得其反的外交举措而闻名”的领导人。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似乎对马克龙表态有些恼火,不久前,该国加入北约的申请刚刚获得匈牙利国会批准。克里斯特松27日排除了向乌克兰出兵的可能性,同时指出,马克龙可以讨论法国是否会向乌克兰派兵,但不能讨论北约,“乌克兰目前根本不可能有来自欧洲国家或北约的军队”。 德国总理朔尔茨则直接“打脸”马克龙,27日称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欧洲的北约成员国达成了“不会在乌克兰领土上派遣地面部队和士兵”的协议。德国防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同日称,他认为,“马克龙这么说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思考,据我所知,没有人支持派兵”。 马克龙的相关言论,也在法国国内引发非议。法国最大反对党“国民阵线”议会领导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27日发推谴责马克龙“鲁莽”的声明“置国民性命于不顾”。 马克龙想在乌克兰问题上“挑头”:盟友不听,国内不买账 2024-02-28 21:02:05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55785 (观察者网讯)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引发俄罗斯激烈回应,包括英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多国紧急与马克龙“撇清关系”。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的多名发言人反复强调,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就连法国国内,也炸了锅。马克龙被勒庞、梅朗雄等政治竞争对手谴责为“玩弄法国儿童生命”、“炫耀武力”,还被提醒“一个核国家对抗另一个核国家”是“疯狂”行为。“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熟悉法国民意的民调专家也纳了闷儿。 这时候,有外媒“灵魂拷问”道:毫无疑问,法国总统马克龙想要接过全球领导者的“衣钵”,并扭转西方对乌克兰摇摇欲坠的支持。但他之前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豪言壮语并没有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是,如果他连法国国内都搞不定,他还能指望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西方领导人吗? “马克龙想当‘欧洲老大’”,但法国可能要拖他后腿? “马克龙希望在乌克兰问题上领导欧洲,但法国可能不会让他这么做。”2月28日,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以此为题报道称,法国总统正面临政界的强烈反对。 26日,马克龙在巴黎举办的一场挺乌峰会后表示,他不排除北约成员国和其他盟国向乌克兰部署军队的可能性。他说:“今天我们并没有就公开、正式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达成共识。但是考虑到实时变化的战况,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此番发言一经发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27日警告道,如若北约派兵乌克兰,“俄罗斯与西方将必然爆发冲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同日指出,马克龙相关言论表明他“对自己所说的话完全没有认知”。 “Politico”文章写道,毫无疑问,法国总统马克龙想要接过全球领导者的“衣钵”,并扭转西方对乌克兰摇摇欲坠的支持,但法国政坛将使他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当地时间2月26日,法国举办援助乌克兰国际会议,20多位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出席。马克龙主持会议,并在会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图自IC Photo 随着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被击退,以及西方军事援助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马克龙为扭转局势做出了积极的表态。他告诉媒体称“欧洲处于危险之中”,还提及了西方军队踏足乌克兰的可能性。 他显然将自己定位为一位政治家——可以像意大利的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那样挺身而出,而德拉吉以承诺“不惜一切代价”稳定陷入危机的欧元区而闻名。事实上,马克龙26日也重复了这句话:“我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直到不需要为止。” 在马克龙一通“慷慨陈词”后,美媒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马克龙这次真正准备好走多远?毕竟,他之前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豪言壮语并没有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是,如果他连法国国内都搞不定,他还能指望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西方领导人吗?” 而法国所有反对派力量都在围攻他。 极右翼的勒庞公开批评他关于“不应排除”西方派兵乌克兰的说法,称其“玩弄(法国)儿童的生命”。极左翼领导人梅朗雄则表示, “一个核国家对抗另一个核国家”是“疯狂”的行为。社会党等政党也谴责法国总统炫耀武力。 法国人说“不”,乌克兰人也“厌倦”了 上述论点在法国选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此时临近六月欧洲大选,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的民意调查结果远远落后于极左派和极右派。 27日法国新闻频道讨论的焦点是,法国是否应该为与俄罗斯的战争做好准备。答案普遍是:“不。” “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对法国人来说,派兵可以被视为一个非常危险和令人担忧的想法,尤其是如果我们在欧盟内部还没有达成任何一致的情况下。”民意调查专家布鲁诺·让巴尔特(Bruno Jeanbart)表示。让巴尔特认为,马克龙的声明更多的是“向外交伙伴传递信号”,因为他在战争初期曾因“亲近”俄罗斯总统普京而受到了批评。 然而美媒文章称,乌克兰人厌倦了马克龙的外交信号,更喜欢武器。在武器方面,巴黎非但没有领先,反而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波兰。 马克龙一直面临着在乌克兰问题上“言行一致”的压力,随着乌克兰弹药耗尽,法国对基辅的“贡献”也再度受到审视,马克龙的承诺开始显得空洞。他周一的表态就是为了扭转这种印象。他背离法国“买欧洲货”的口号,承诺参与捷克一项从欧盟以外供应商购买炮弹的倡议,这些都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 不过,马克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他的雄心似乎与法国人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普遍情绪不同步。 对法国人来说,这场战争并不是“欧洲民主和自由的伟大文明冲突”。让巴尔特强调,“俄罗斯并不被视为对法国的直接威胁,这场战争被认为与前苏联因素有关。” 这一点与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甚至德国和北欧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国家的危险更为迫在眉睫。 最近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法国对乌克兰的同情心“不冷不热”,而且迅速降温。民调机构IFOP的数据显示,虽然58%的法国人对乌克兰有好感,但这与战争爆发时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只有50%的人支持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更不用说为乌克兰而战了,而且这一数据比2022年战争初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 此外,只有62%的法国人支持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最开始是72%。 对马克龙来说,法国颇具影响力且日益难管的农民问题是另一个让他头疼的政治难题。廉价的乌克兰家禽和谷物已成为农民们愤怒的焦点之一,他们的领袖正在敦促马克龙限制这些进口。 法国最大农民联盟的地区代表达米安·拉德特(Damien Radet)上个月末向“Politico”表示,因为乌克兰“不是欧盟国家”,而且“与我们的历史无关”,所以必须停止他们的大量粮食流入。这也反映出这一人群对乌克兰的态度,对于马克龙来说,这是一个很难拿下的选区。 “法国官员开始淡化马克龙的话” 综合因素下,马克龙的一系列表态已经开始显得不真实。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回应说:“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派遣军队前往乌克兰作战。”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还把球踢回给了法国,他称,是否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是法国或任何其他北约国家的“主权决定”。 点击查看大图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27日回应 视频截图 当然,德国、波兰等国领导人,乃至北约秘书长已经纷纷表示,没有计划向乌克兰派兵。英媒《卫报》还在报道中将马克龙称作一名“以经常提出反复无常且有时适得其反的外交举措而闻名”的领导人。 周二,面对扑面而来的反对声浪,法国官员和政界人士试图修改马克龙的言论。来自马克龙“复兴党”的法国议员本杰明·哈达德(Benjamin Haddad)表示,该计划“不是要派遣法国或欧洲军队对抗俄罗斯,而是为了起到威慑作用”。 法国外交部长塞茹尔内似乎也淡化了马克龙的话,他称新的支持迹象可能是指西方出现在乌克兰,例如排雷或武器生产。“其中一些行动需要在乌克兰领土上的存在,但又不跨越交战的门槛。” 当地时间2月2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继续回应说,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不排除北约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这与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却未取得明显效果有关。这些人应该为欧洲考虑更理性、更安全的问题。 拉夫罗夫还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表示,希望今年春天在瑞士举行第一届乌克兰和平峰会。各方将在俄罗斯不到场的情况下敲定泽连斯基的“和平方案”,然后不经谈判就交给俄罗斯,这无异于对俄罗斯的最后通牒。 《大家論壇》民主視角:向西看烏雲密佈 川普獲勝也將是中國的勝利 讚 7,846 彭定康(Chris Patten) 2024年02月20日 彭定康(Chris Patten) ●英國末代港督 ●歐盟前外務委員 ●牛津大學校長 在二戰最黑暗的日子裡,年輕的英國飛行員在英格蘭南部與德國空軍英勇作戰,而德國軍隊準備入侵不列顛群島,英國首相邱吉爾負起鼓舞同胞士氣的任務,為他們勾勒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為此,邱吉爾鼓舞人心的戰時演講,時常提到19世紀末他在哈羅公學遇到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是克拉夫(Arthur Hugh Clough),他是學者,曾擔任現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的助手。他呼籲人們拒絕為正義而戰是徒勞的觀念,而這首詩的結尾是:「向西看,這片土地是光明的。」 邱吉爾的母親出生在美國,在她影響下,邱吉爾非常親美,他信心十足地斷言,面對納粹極權主義的威脅,美國將繼續堅持自由民主價值觀。這一宣言中隱含著希望──如有必要,美國會向英國和其他西歐自由民主國家伸出援手。 然而,當我們今天向西看時,看到的是地平線上烏雲密佈。如果美國前總統川普贏得11月的總統大選,誰都不能保證他會像其前任那樣捍衛北約或擁護自由民主價值觀。同樣,烏克蘭也不能指望依靠他的支持,因為共和黨領導人更喜歡俄羅斯總統普丁等獨裁者,而不是美國的民主盟友。 多年來,「西方」一直被當成全球自由民主社會的簡寫。從歷史上看,美國總統一直是這個聯盟的實際領袖,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讓大家團結在一起的則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原則。但川普在2025年重返白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讓人質疑這個聯盟的穩定性。 西方民主聯盟能夠忍受一個不相信自由公正選舉的美國總統嗎?川普目前面臨4項刑事起訴和91項重罪指控,他似乎將法治視為跟批評者及敵人算帳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民主治理的基本支柱。如果他當選,毫無疑問,他的第二個任期將使美國走上威權統治的道路。 隨著西方和中國的治理模式爭奪全球主導地位,川普有望勝選可能使天平向後者傾斜。曾銳生(Steve Tsang)和奧利維亞·張(Olivia Cheung)在他們最近出版的《習近平的政治思想》(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i Jinping)一書中指出,中國國家主席並沒有提出戰後自由國際秩序的替代方案,相反的,習近平的戰略根植於他的中國願景,亦即中國是列寧主義的一黨制國家,由一個領導人——他自己——統治。 因此,對習近平來說,國內政治利益始終高於一切全球責任的概念之上。他信奉儒家的「天命」 觀,統治者的合法性來自天選,他希望他的政權能夠得到與中華帝國鼎盛時期相同的尊重。 此外,習近平一再吹捧中國的威權制度是可供其他國家仿效的治理模式。他認為當國家,特別是南方世界國家面臨選擇時,他們會發現中國模式比西方式民主更具吸引力。如果川普在11月獲勝並領導一個飽受腐敗和混亂困擾的政府,情況很可能就是這樣。 為了讓自由民主秩序得以持續,西方國家必須捍衛在近80年相對和平與繁榮的環境中,支撐其成功的原則,但僅在烏克蘭、東亞或中東為這些價值觀而戰是不夠的,它們在國內也必須得到維護。正如1961年至1965年間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兩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史蒂文生(Adlai Stevenson)的名言:「儘管我們在武器庫中堆滿炸彈和槍支,我們的外交政策也不可能比統治國家的精神更強大。」 川普顯然不同意這種觀點,他的共和黨同僚也不認同,幾乎所有人似乎都放棄自己的原則,或者至少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前途而隱藏了這些原則。我們這些生活在美國境外並欽佩其成就和建國原則的人,祈禱美國民眾在11月投票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之後,也只有那時,我們才能像邱吉爾一樣充滿信心地說:「向西看,這片土地是光明的。」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If Trump Wins, So Will Chin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