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 不顾全球多国警告,以色列军事打击拉法 2024-02-12 21:23:07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109518 最后更新: 2024-02-12 22:49:50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2月12日凌晨,以色列军队对被认为“最后避难所”的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发动军事打击。加沙卫生机构当天晚些时候表示,以军袭击已导致至少6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由于拉法聚集了大量躲避战火的巴民众,多国曾警告以军对当地开展军事行动将引发“灾难性后果”。就在前一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时,首度公开警告以军不要计划对拉法采取行动。 以军打击拉法引发多方担忧 据路透社和半岛电视台报道,以军当天凌晨从多个方向对拉法及周边地区发起打击。报道援引拉法的巴勒斯坦居民的话说,以色列战机、坦克和军舰发动了一个多小时的攻击,包括两座清真寺在内的多栋房屋被毁,正处在睡梦中的民众普遍陷入恐慌。 “这是我们上个月抵达拉法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夜晚。炮弹和导弹落在距离我们帐篷营地200米的地方,死亡就在眼前。”一名加沙地带商人说。路透社形容,很多人担心以色列已经在这座城市开始了令人担忧的地面攻势,超过一百万人因巴以冲突而流离失所,目前无处可去。 加沙卫生机构12日晚些时候表示,以军袭击已造成至少67人死亡,随着救援行动的展开,死亡人数可能还会上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巴勒斯坦红新月会早些时候的说法,以军12日对边境地区和拉法多地的袭击导致了超过100人死亡。现场照片显示,以军轰炸导致大量建筑物被毁。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以军12日凌晨袭击了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半岛电视台 CNN报道称,以色列军方在12日的一次特别行动中成功救出了两名被哈马斯扣押的人员。此次行动发生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整夜都遭受着以色列的空袭。被救出的两人是60岁的费尔南多·西蒙·马尔曼(Fernando Simon Marman)和70岁的路易斯·哈尔(Louis Har),他们拥有以色列和阿根廷双重国籍 与此同时,以军打击拉法引发了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担忧。 据半岛电视台12日报道,巴勒斯坦外交部“最强烈地谴责”以色列军队继续对巴勒斯坦人,特别是流离失所者实施的“大规模屠杀”。 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呼吁以色列在夜袭拉法后停止当前的军事行动,他重申暂停战斗才能换来永久停火。卡梅伦告诉记者,英国认为不能在拉法发动军事行动,因为当地人无处可去。“我们非常关注局势,希望以色列在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之前停下来认真思考。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的是立即暂停战斗,我们希望这种暂停能够带来停火。” 土耳其外交部表示,该国对以色列加强对拉法的袭击“极其担忧”,“继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造成破坏和屠杀之后,以色列对南部城市拉法的袭击不断升级,我们对此极为担忧。我们认为这次行动是把加沙民众驱逐出自己土地的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以色列。” 澳大利亚参议员大卫·舒布里奇谴责了对拉法的轰炸,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加沙时间凌晨2点,美国正在观看超级碗比赛,同时拉法遭到袭击,这是极其可怕和毁灭性的。”他补充道:“我们的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与巴勒斯坦人民同在。 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对以色列在拉法采取军事行动的报道“深表关切”。声明说,“随着当地人道局势恶化,包括大量儿童、妇女和老人在内的平民伤亡人数持续上升,尽快改善人道局势并保障环境至关重要 可以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无国界医生组织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说,“以色列宣布对拉法发动的地面进攻将是灾难性的,绝不能继续下去”。“随着对该地区的空中轰炸继续进行,超过一百万人,其中许多人住在帐篷和临时避难所里,现在面临着这场持续屠杀的急剧升级。加沙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一再被迫流离失所迫使人们来到拉法,他们被困在一小块土地上,别无选择。”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发言人内巴尔·法萨赫告诉半岛电视台,加沙已无处可容巴勒斯坦人前往。“拉法已经拥有加沙近一半的人口。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人们遵照以色列的疏散命令逃往拉法。可是,人们应该去哪里?根本没有安全的地方,也没有办法撤离。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被彻底破坏,交通的缺乏也使人们无法前往任何地方。” 点击查看大图 遭以军轰炸后的拉法居民区/路透社 多国曾警告以色列不要军事打击拉法 拉法是加沙地带仅剩的未被以色列控制的主要人口中心。此前,以色列将拉法描述为“安全区”,后者被称为加沙地带“最后的避难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多次威胁升级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当地目前有上百万遭以军驱赶至此的加沙地带北部居民。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11日报道称,在加沙地带的230万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为躲避战火而逃亡南部的拉法,在规模庞大的难民营和联合国运营的避难所求生,拉法目前有130万人亟需人道主义救援。 就在以军对拉法发起打击前,美以领导人刚刚就巴以局势进行过沟通。NPR援引一名拜登政府高级官员的说法,拜登与内塔尼亚胡11日当天进行了大约45分钟的通话,重点就以军可能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开展的地面军事行动和交换被扣押人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这名官员说,最近几周的谈判取得“真正的进展”,尽管巴以仍有一些“明显”分歧需要弥合,但协议“已经基本达成”。 白宫同日证实,拜登当天与内塔尼亚胡进行通话。双方讨论了为确保被哈马斯扣押的所有剩余人质获释而进行的持续努力。拜登强调,现阶段需要利用谈判取得的进展,确保所有人质尽快获释。拜登还表示,如果没有保护平民的“可靠计划”,以色列不应在人口稠密的拉法开展军事行动。报道称,这是拜登首次公开警告以色列不要对拉法开展行动。 “在目前的情况下,考虑到当地的人口密度,我们无法支持在拉法开展军事行动。”这名高级官员说,虽然以色列官员已向美国同行明确承诺,任何对拉法开展行动的“先决条件”都是将那里的居民转移到安全区域,但美国对以色列是否能做到这点表示担忧。 其他拜登政府官员也做出了类似表态,比如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告诉NPR,在目前的情况下,以色列无法按计划对拉法采取军事行动。 点击查看大图 以色列12日凌晨对拉法发动打击/法新社 欧洲多国同时对以色列提出过警告。欧洲联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说,以军进攻拉法将引发“难以言状”的人道主义灾难。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说,对拉法开展地面行动将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加沙民众不可能凭空消失”。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对以军进攻行动的前景表达“深刻担忧”。 与此同时,中东多国11日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对拉法展开地面行动的计划,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避免局势升级。 巴以冲突在地区的一大利益攸关方是埃及。若以军对拉法发动地面攻势,一方面可能造成大量居民逃往埃及西奈半岛。另一方面,相关行动很可能扩展至费城走廊,势必引发埃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美联社11日援引两名埃及官员和一名西方外交官的话说,埃及警告称,如果以色列军队被派往人口稠密的加沙边境城镇拉法,埃及将中止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并称那里发生战斗可能会导致通往加沙的主要援助补给线被关闭。 卡塔尔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卡塔尔拒绝任何将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地带的企图。声明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紧急行动,制止以军对拉法展开地面行动,保护加沙地带民众。同日,阿曼外交部警告称,以军对拉法展开地面行动将导致局势不断升级,后果十分严重。阿曼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实现加沙地带停火。黎巴嫩方面也对以色列发出谴责,并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履行职责,通过立即停火与向巴勒斯坦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决议。 内塔尼亚胡在11日晚播出的电视访问中说,以色列仍将向拉法进军,但他承诺将为平民提供一个“安全通道”,让他们可以离开加沙地带南部这座过度拥挤的城市。另外,内塔尼亚胡在10日播出的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中说:“胜利已触手可及。这是我们的最后冲刺。我们将把拉法的残存哈马斯分子一举摧毁。” 匈牙利总理顾问回怼弗朗西斯·福山:比你被困在“历史终结论”里好 2022-11-10 15:13:01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19986 (观察者网讯) 日前在匈牙利宣传新书的知名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匈首都布达佩斯受到了总理欧尔班的接见。匈总理政治主任欧尔班·巴拉兹(ORBÁN Balázs)还在推特上发布了两人会面的照片,并称两人就乌克兰问题有着一致的看法。匈牙利曾多次在欧盟对俄制裁问题上投下反对票。 9日,曾提出“历史终结论”且在俄乌问题上与米尔斯海默观点相左的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转发上述推文“哀叹”,称米尔斯海默转为了“彻底的MAGA主义者”(full-on MAGA)。不料此话遭欧尔班·巴拉兹“回怼”:这总比你被困在“历史终结论”里要好。 本月,米尔斯海默的《大妄想:自由主义梦想与国际现实》被翻译成匈牙利语在该国出版上市,他也应出版社邀约前往布达佩斯进行新作宣传。 据《布达佩斯日报》(Budapester Zeitung)报道,当地时间周二(8日),欧尔班在布达佩斯的加尔默罗特修道院接见了米尔斯海默,并与他进行了非正式的交谈。 同日,欧尔班·巴拉兹也在推特上发布消息称,欧尔班欢迎了米尔斯海默的到来,并与他讨论了乌克兰问题。从其发布的现场照片来看,欧尔班也拿到了一本米尔斯海默的新作。 他表示,二人“一致认为这(俄乌冲突)是数十年来最危险的冲突,因而必须尽快结束”。 点击查看大图 推特截图 欧尔班本人也发推称,二人进行了“精彩的对话”(great conversation),其中最大要点是“自由主义者们完全搞错了”。 他写道:“我们需要更多像他这样头脑冷静的现实主义者,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点击查看大图 推特截图 这自然招致了自由主义理论派的不满。其著名代表之一、与米尔斯海默相识已久的福山便于9日转发欧尔班·巴拉兹的推文“感叹”道:“约翰正在从现实主义者转向彻底的MAGA主义者。” 众所周知,MAGA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缩写,如今也常被视作美国民族主义者的象征,持右翼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立场的欧尔班,曾自称是特朗普的“好友”。 不过,欧尔班·巴拉兹也很快发推“反击”:“比起被困在同一个立场,比如‘历史的终结’,转向别的地方或许还是好多了。” 欧尔班·巴拉兹与总理欧尔班同姓,但并无血缘关系。 1989年,福山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前夜提出“历史终结论”。他当时声称,西方所谓“自由民主”将成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不可能再有更好的选择”。 俄乌冲突爆发后,福山再提出“预言”,称俄罗斯将在乌克兰“彻底落败”。他还预言,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对世界历史产生长期影响:俄罗斯告负将使“自由获得新生”成为可能,并让西方摆脱对“全球民主”走向衰落的恐惧。 米尔斯海默则以其开创的“进攻现实主义学说”闻名,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指出,任何国家都难以取得全球霸权,大国之间因此处于永无休止的竞争状态。 在乌克兰问题上,米尔斯海默主张乌克兰中立化。他一直认为,美国在推动北约东扩并与乌克兰建立“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增加了核武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并为俄乌局势奠定了基础。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米尔斯海默就曾写道:"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对这场危机负有大部分责任。" 当地时间周二(8日)晚间在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NKE)的讲座中,米尔斯海默也赞扬了匈牙利在俄乌冲突采取的中立立场。匈牙利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明确反对制裁俄罗斯,并多次在欧盟对俄制裁问题上投下反对票。欧尔班曾形容,欧盟制裁俄罗斯是“对自己的肺开枪”,只会损害欧洲经济。 米尔斯海默:俄乌冲突或引发粮食危机,并影响美国东亚遏制政策 https://www.guancha.cn/api/search.htm?click=news&keyword=%E7%B1%B3%E5%B0%94%E6%96%AF%E6%B5%B7%E9%BB%98 米尔斯海默:俄乌冲突或引发粮食危机,并影响美国的东亚遏制政策 点击139209评论 147乌克兰之殇2022-05-02 07:21:22 匈牙利总理顾问回怼福山:比你被困在“历史终结论”里好 (观察者网讯) 日前在匈牙利宣传新书的知名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匈首都布达佩斯受到了总理欧尔班的接见。 点击219986评论 258乌克兰之殇2022-11-10 15:13:01 陈吉宁会见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琳达·米尔斯 陈吉宁会见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琳达·米尔斯 点击3131评论 0上海观察2023-09-11 20:43:11 外交部:乌克兰问题早已超越俄乌双边关系范畴 2015年,美国教授米尔斯海默表示,美国在奉行门罗主义的同时,始终没有停止把乌克兰拉进西方阵营。俄罗斯作为大国,绝不会同意美西方这样做。 点击53029评论 43乌克兰之殇2022-03-08 16:29:37 总台CGTN推出重磅专题片,深度扫描美国民主体制弊病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表示拜登的这一说法就是为了撇清责任,“拜登想表达的其实是美国不对‘新冷战’负责,中国人才是罪魁祸首。” 点击454评论 02023-03-31 12:28:39 中美国家利益是否兼容?美国学界现分歧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当代亚洲研究员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认为,在公平贸易、知识产权、国际仲裁、争议地区领土完整、政治自决权、人权等方面,中美完全对立。 3. 点击94117评论 97中美关系2018-08-16 21:19:44 中国和平崛起 ↑这人硬是不信 米尔斯海默等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对谈 关注中国和平崛起(视频) 点击94451评论 0中美关系2015-07-31 10:45:48 侯汉廷:由蔡当局定义假新闻 台湾民主开倒车 (后更正为503)然而隔天,行政机构发言人谷辣斯却说,行政机构官网从来没说这叫假新闻专区。侯汉廷质疑,“秘书长”说“实时新闻专区”内是假新闻,发言人却说不是假新闻。那么这两者冲突的消息,谁是假新闻? 点击38375评论 32018-09-21 09:58:53 英媒提醒美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称,在大国政治的无政府世界中,这种争夺不可避免。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称,战争经常随之而来。 点击256565评论 161中美关系2018-11-01 16:39:57 民间团队撤出4名在阿美国人,美国务院“摘桃子” 美国一私人安保团队负责人米尔斯(Cory Mills)抱怨到。米尔斯口中的“他们”,指的正是美国政府。 点击29642评论 24阿富汗2021-09-07 13:51:01 瓦尔代论坛:傅莹与美学者激辩 陆克文提G3 由瓦尔代俱乐部学术委员会主席卢甘诺夫主持,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以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印度卡内基中心主任莫汉和俄罗斯“瓦尔代 点击245134评论 200中美关系2016-10-27 09:01:24 外交部原副部长:做大做强中国自己的NGO 两国关系处于微妙调整期,不少美国学者包括米尔斯海默认定美中已进入冷战,而且热战风险大于美苏冷战。 当然,中美虽然分歧严重,尚未到“冷战”境地。 点击153849评论 165一带一路2022-01-22 19:57:41 美空军重建“假想敌中队”,用F35模拟歼20?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美国空军官方网站当地时间6月10日消息,美国空军9日在位于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正式重新组建了第65“入侵者”中队(AGRS,又称假想敌中队)。 点击65447评论 133中美关系2022-06-11 13:20:26 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举行G20会议,中国、沙特抵制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5月22日至24日,二十国集团(G20)旅游工作组会议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举行。 点击359352评论 425印度惊奇2023-05-25 11:54:02 吓唬“表现差”的小孩,他们被指控虐待儿童 其中,塞拉·麦坎德利斯(Sierra McCandless)、奥西-安娜·基尔伯恩(Oci-Anna Kilburn)、詹妮弗·纽曼(Jennifer Newman)和希恩·米尔斯(Shyenne Mills 点击73953评论 51美国一梦2022-10-22 20:22:51 感动中国丨杨振宁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点击3287评论 02022-03-04 20:25:04 热身赛两连败,美国男篮主场被狂嘘 澳大利亚队中NBA球员英格尔斯和米尔斯首节加起来获得15分,让球队早早领先,但美国队依靠利拉德的5投4中,咬住比分。 次节开战,美国队在防守端恢复了活力,将澳大利亚队限制在13分之内。 点击61521评论 252021-07-13 15:47:37 拜登下飞机的这张图,被玩坏了… 【文/观察者网 李泽西】 当地时间30日,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宾西法利亚州威尔克斯-巴里市进行演讲。 点击184777评论 66美国政治2022-08-31 14:41:18 俄“间谍船”意图在北海破坏基础设施?克宫驳斥 北部以开阔水域与大西洋连成一片,东经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通。 点击33554评论 39俄罗斯之声2023-04-20 16:08:01 纽约地铁“英雄”最终被控过失杀人 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办公室的检察官约书亚·斯坦格拉斯在听证会上表示,案发时,地铁已经到达下一站且尼利已经停止行动,但潘尼仍在对尼利实施压制行为。 点击104178评论 1152023-05-13 10:04:17 查看更多内容... 观察者头条查看全部 新春伊始,一批大国重器取得新突破评论 25 新加坡大使回应了:美国太过分评论 88 出岛机票上万元?海南官方回应评论 221 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井深度突破9900米评论 125 “整个欧洲不寒而栗:只靠北约这一份保险不行”评论 223 风闻 · 24小时最热查看全部 1中国的宗族制度的逐步消亡是好事还是坏事?评论 112 赞 4 2有家长认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赞同吗?评论 96 赞 4 3说《热辣滚烫》不好,有那么难吗?评论 94 赞 12 4你们不是说纯电才“先进”,怎么都来搞增程了?评论 81 赞 7 5卡尔森采访普京,关于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评论 67 赞 68 6俄罗斯西红柿现在40多元人民币一斤,鸡蛋20多元一斤而且没货,一个小平底锅500评论 51 赞 4 7不想年味越过越淡,我们需要找回过节的仪式感评论 49 赞 38 8马督工过早地投身自媒体行业,做节目不免追求效率,使他丧失了深度洞察社会的能力评论 42 赞 27 9体谅基层的同志,就是在体谅我们自己评论 35 赞 43 10原创丨半岛风云突变,朝鲜传来三个重磅消息评论 32 赞 3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版权声明服务条款刊登广告联系微博加入我们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