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01 【黎智英案】黎智英正式答辯否認三控罪 控方點名7海外人物與黎串謀 2024.01.02 sharethis sharing button 【黎智英案】黎智英正式答辯否認三控罪 控方點名7海外人物與黎串謀 黎智英精神不俗正式答辯,高聲稱:Not guilty;控方點名7海外人物與黎串謀。 路透社資料圖片 「黎智英案」在踏入新一年後,周二(2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續審,踏入第4天審訊,案件同時正式開審,黎智英及3間跟《蘋果日報》關聯的公司作出答辯。黎智英在聽畢法庭書記讀出控罪後,高聲回應稱:「Not guilty」(不認罪);3間蘋果公司的代表亦同樣否認所有控罪。控方之後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代表讀出開案陳詞,形容黎智英為一名激進政治人物,趁2019年與逃犯條例修訂相關的嚴重社會動亂,與他人串謀利用其傳媒業務作平台推動其政治議程,並與其公司高層一同策劃串謀,以倡議所謂民主及自由的組織「Stand with Hong Kong Fight for Freedom」(SWHK)作平台干犯本案控罪。 黎智英兒子與黎智英太太出席傍聽。(吳婷康攝) 黎智英兒子與黎智英太太出席傍聽。(吳婷康攝) 黎精神不俗 答辯時高聲稱:「Not guilty」(不認罪) 被告依次為黎智英、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各被控一項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以及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涉及已認罪的6名《蘋果》高層及其他人。黎另被控兩項勾結及串謀勾結罪,涉及陳梓華、Mark Simon、李宇軒、劉祖廸及其他人。 黎智英周二身穿藍色西裝、白色襯衫步入法庭,看來精神不俗,開庭前不時面露微笑望向家人方向,頻頻挺直與他們揮手及點頭,同時亦向公眾雙手合十。 早上甫開庭,法庭即需先處理控辯雙方早前曾爭議,涉及「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檢控時限,雖然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裁定,控方檢控沒有逾時,惟辯方就提出,擬基於法官的裁決再爭議控罪範圍,法官當時下令控辯雙方就此呈交書面陳詞,而法官杜麗冰早上表示,已閱讀控辯雙方的書面陳詞,但因在開庭前才收到辯方的回覆陳詞,故把案件押後半小時以閱讀辯方陳詞內容。 案件之後正式進行答辯,而在答辯之前,控方先申請把黎智英單獨面對的勾結外國勢力罪存檔法庭。黎智英之後在聽畢法庭書記讀出其面對的3項控罪,包括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及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均高聲回應稱:「Not guilty」(不認罪);至於3間跟《蘋果》關聯的公司,所任命的代表亦同樣否認控罪,包括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及一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 三間蘋果公司的代表亦同樣否認所有控罪。(吳婷康攝) 三間蘋果公司的代表亦同樣否認所有控罪。(吳婷康攝) 控方開案陳詞指黎為「激進政治人物」 控方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之後開始讀出開案陳詞,指黎智英是著名傳媒商人及《蘋果日報》創辦人,同時形容他為一名「激進政治人物」(radical political figure),與他人串謀帶起憎恨、煽動反對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以及與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 又指黎趁2019年與《逃犯條例》修訂相關的嚴重社會動亂期間,利用傳媒業務作為平台進行政治宣傳,推動其政治議程,並與《蘋果》高層一同策劃串謀,以及一個倡議所謂民主及自由的組織「Stand with Hong Kong Fight for Freedom」 (SWHK)(「重光團隊」)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同時顯示黎是控罪中的「主謀」(mastermind)人物。 涉案161篇煽動文章 31項在《國安法》後發布 而就「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控方指當中共涉及161篇煽動文章,根據庭上顯示文章的附表,當中包括黎智英專欄「成敗樂一笑」、「Live Q&A with Jimmy Lai」影片,《蘋果》網上版自2021年6月起推出英文版亦涉及其中。而在2019年4月1日與2021年6月24日間,為促進串謀協議,共發布了161項煽動刊物,相關意見可「荼毒易受影響人士的心智」,並試圖煽動針對中央及香港政府的仇恨及藐視。涉及的煽動刊物中,31項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發布,當中7項為黎的現場直播訪問,內容提及請求國際社會包括美國政府,對中央或香港政府實施制裁、封鎖或其他敵對行為。 控方之後續指,將依賴5名「從犯證人」(accomplice witness)的證供,以及黎與各人的WhatsApp訊息,以證明黎屬本案「主腦」。又提及黎假借爭取自由民主之名,多次要求美國制裁中國及香港,於 2019年6月後多次與外國官員會面,包括在美國會見時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及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等人,包括問及美國可為香港做甚麼,並指港府所做的「壞事」會引致後果。控方另指,除以《蘋果日報》作平台外,黎亦與李宇軒、「攬炒巴」劉祖廸、Mark Simon及陳梓華等人,串謀請求多國對港府及中國實施制裁,指黎擁有廣闊的國際人際網絡,透過該網絡與人合作、下達指令及獲取資訊,向其他涉案人士作出指示以推動制裁。 控方更特別點出其中7名人物之詳細背景及案中角色,包括黎智英的私人助理Mark Simon、美軍前副參謀長Jack Keane、美國前副國防部長Paul Wolfowitz、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Christian Whiton、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郭明瀚(James Blair Cunningham)、「香港監察」創辦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顧問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及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創辦人兼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指在控罪期間,多個境外勢力對中國及香港實施制裁,包括擬定多項制裁官員、限制貿易及進出口、擴大對港人居留權或其他留在海外等法例及政策,其中美國對42名中國及香港官員實施制裁。而控方將倚賴美國法律及國際經濟法專家王貴國,以解釋制裁行動的法律效力。 案件編號:HCCC51/2022 記者:吳婷康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江復 中国时间 17:38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黎智英案续审 检方称其“勾结”多名美国官员 黎智英拒不认罪 2024年1月2日 17:23 美国之音 2021年2月1日,亲民主媒体大亨黎智英在香港终审法院外被护送进入香港惩教署的面包车。(资料图片) 针对香港民主派的媒体大亨黎智英的审判,周二(1月2日)持续进行,他被控违反国家安全法,检方详述了他们所谓黎智英勾结外国势力勾结的细节。在审判中,黎智英拒不认罪。 根据中国在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黎智英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等罪名,指控依据包括黎智英呼吁对香港和中国官员实施制裁。 在每一项指控被宣读时,黎智英皆三次表达“不认罪”。他坐在法庭内被警卫围绕,显得很平静,而法庭上挤满了支持者和外国外交官。 76岁的黎智英是现已停刊的亲民主报纸《苹果日报》的创办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最著名的批评者之一。包括美国、英国和欧盟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都在密切关注这场审判。审判被视为可能引发外交紧张的焦点,也是中国自2020年对香港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以来,香港司法独立和自由的关键考验。 自黎智英被捕以来,历时三年的漫长法律程序之后,检方首次在法庭上阐述了案件的关键细节,包括黎智英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高级官员的会面,其中有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和美国退役四星上将、前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杰克·基恩(Jack Keane)等人。检方声称这些是他与外国势力勾结的证据。 控方代表、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告诉三名高等法院法官,黎智英是“激进政治人物”,与他人共谋旨在制造“仇恨和煽动反对”香港和中国当局。 在法庭上展示的一张图表中,黎智英的照片与特朗普、美国前副总统麦克·彭斯(Mike Pence)和前国务卿麦克·蓬佩奥(Mike Pompeo)的照片一起显示。其他包括前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以及一些台湾人士的照片也同样被展示出来。 周天行说,黎智英“假借争取民主自由”,自2019年6月以来一直请求外国,特别是美国,制裁中港官员。 2020年6月在港区国安法颁布后,华盛顿对香港和中国官员实施了多轮制裁,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李家超。 此外,黎智英被指控与多家公司及与《苹果日报》有联系的六名前高管,包括美国公民马克·西蒙(Mark Simon)合谋制作煽动性出版物并与外国势力勾结。 检方点名参与共谋的其他人物包括香港活动人士“揽炒巴”刘祖廸(Finn Lau)、金融家兼活动人士比尔·布劳德(Bill Browder),以及英国维权人士、“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行政总裁裴伦德(Luke de Pulford)等人。 美国和英国都呼吁立即释放黎智英,称对他的审判是出于政治动机。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的报道。) 黎智英案.開審|辯方指控方逾期檢控煽動罪 認為法庭無權審理 撰文:朱棨新 凌子淇出版:2023-12-18 12:36更新:2023-12-22 19:58讚好1037418146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請求外國對中國及香港實施制裁,涉違國安法,他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共四罪,今(18日)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等法院)開審,為首宗涉勾結外國勢力罪的審訊,先會處理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檢控時限等法律爭議。 代表黎的律師今先作陳詞,指黎面對的煽動罪名設有檢控期限,控方須在6個月內提出檢控,但指控方未有在期內提出檢控,認為法庭無權審理有關控罪。 辯方明天將繼續陳詞,之後會由控方作出回應。 4名被告,包括黎智英(76歲)和另外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即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共被控4罪,包括1項「串謀刊印、發布、出售、要約出售、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罪」(下稱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兩項 「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下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和1項「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下稱勾結外國勢力罪)。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案開審,已被關押三年的他出庭時精神不錯,但較以前明顯消瘦了不少。+6黎智英案|「肥佬黎」還柙3年變瘦佬 出庭豎姆指向公眾席飛吻黎智英案.法院情況|警方加強法院保安 劉慧卿等到庭旁聽黎智英案|法院外劍齒虎戒備 「王婆婆」持英國旗被警帶到示威區黎智英案|卡梅倫批《港區國安法》破壞香港 籲港府釋放黎智英北京回應黎智英案開審:反對美英說三道四黎較前消瘦但精神不錯 黎智英今早10時許在4名懲教人員看守下步入法庭,他身穿灰色西裝外套及藍色襯衫。黎較早前消瘦,但精神不錯,他步入法庭時向公眾席點頭,公眾席多人向他揮手,他則以手指指向對方。他坐下後,不時望向旁聽人士,並戴上耳機準備聆訊。黎改聘新西蘭有御用大律師資格律師代表 此外,黎智英原本有意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其後引致人大釋法,他最終亦未能聘用Tim Owen。他今改聘一名在港有執業資格的新西蘭大律師Marc Corlett,Corlett於2016年在新西蘭取得御用大律師資格,2020年正式獲准在香港執業,他亦成了黎的律師團隊成員之一。黎智英的律師團隊,新西蘭御用大律師Marc Corlett (左一),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前,右一)及關文渭(左二)。(林靄怡攝)法官澄清未見辯方要求視像證人 法官杜麗冰甫開庭便表示,上星期有傳媒報道指法庭拒絕辯方申請,以視像方式傳召海外證人作供。杜麗冰指,跟據法例要求,該申請需在交付程序後42天內作出。在本案中,辯方未有作出相關申請。黎的律師亦回應稱,未有相關申請。指控方未在檢控期內提控煽動罪 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首先陳詞,他指律政司檢控黎的首項控罪「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犯案時間在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然而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159D條的相關條文,這項控罪設檢控限期,並須在6個月之內提出檢控。若控方要從2019年4月1日起計,便須在2019年10月1日前作出檢控。認為法庭無權審理該罪名 即使法庭不接受以上說法,若以控方所指干犯煽動罪的最後日期為2021年6月24日,控方亦應於2021年12月24日前提控,然而控方是在同月28日才加控煽動罪,當時已超過檢控期限4天,因此法庭沒有司法權審理這項控罪。主審黎智英案的3名法官。(詳看下圖)杜官質疑煽動可能涉及不止一次事件 法官杜麗冰質疑,煽動罪可能涉及一連串犯罪行為,有別於串謀謀殺等只涉及一次事件的罪行。若按辯方說法,被告首度「實踐(consummate)」干犯煽動罪行,6個月後再實踐的相類罪行,便不會在檢控範圍之內。 法官李素蘭亦問到,應就每一篇文章,是否應分開檢控不同控罪。彭回應指若相關罪行未完成,便沒有此時限問題,但若該罪行一經實踐,檢控期限便開始計算,並強調設置檢控期限的目的,是要防止控方等待被告累積罪行及延誤檢控。有外國領事及公眾人士一早到法院外輪候旁聽。(詳看下圖)+6法官續問時限的計法 法官李運騰指,假設兩人在某時刻達成及執行協議,第三者在6個月後加入,該第三者是否可以「脫身(get off the hook)」不被檢控?彭回應指,控方可考慮該第三者是否和另外兩名共謀者達成其他協議。法官李素蘭追問,辯方說法是否代表控方提出檢控後,便不會有其他串謀行為? 彭解釋說,假如罪行只橫跨6個月,控方沒有必要再作檢控,但若被告首度干犯控罪的6個月之後再犯,控方便要考慮另作檢控。他重申檢控時限不只適用於單次性罪行,亦適用於持續性罪行,否則等同削弱(emasculate)《刑事罪行條例》第159D條有關檢控時限的條文。彭指控方不能用串謀提控以避過檢控期限 法官李運騰亦問及,若該被告不在港,控方便無法提出檢控。彭回應指,此屬立法機關需處理的問題。李官亦指,根據辯方的說法,「提出告發(institution)」不屬開始檢控程序,需由被告親身到法院應訊開始計算,但若涉及串謀情況,被告仍可繼續在港干犯罪行。彭則說控方不可控以串謀的控罪,避開檢控時限的限制。黎智英的囚車在警方嚴密保安下押送離開法院。+4彭指控方選擇用串謀提控便要承擔後果 法官李運騰便指,如果被告干犯一連串罪行,控方將每項罪行分成獨立罪行檢控,便會出現首項控罪失效,其他控罪未失效的情況。彭確認此說法,又指控方大可分開以「實質罪行(substansive offense)」起訴黎,但他們選擇控以「串謀罪」便須「承擔後果」,受制於檢控時限。 杜官追問,辯方說法是否指控方意圖以「串謀罪」繞過「煽動罪」所設檢控時限?彭回應指,他並不是要說控方有此「邪惡(diabolical)」動機或要濫用檢控程序,純粹是指檢控時限已過。相關法例列明時限已過便不能檢控 案件下午續審時,辯方續就涉案控罪用字的定義陳詞。彭透露控方於2021年12月13日通知法庭打算加控黎,翌日再發信通知黎,但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11條有關煽動罪的條文,控方必須在被告犯罪後6個月內開始檢控程序;第159D條亦明確指出,一旦相關法律程序的時限已過,控方便不能提出檢控。控辯雙方就開始及提出檢控詮譯不同 彭續指控辯雙方對條文中「開始」及「提出檢控」的詮譯不同,控方認為兩詞均指控方「提出告發(laying of information)」的一刻,即控方去信法庭申請加控當天;辯方認為兩詞應解作:「被告就該控罪被帶上法庭應訊」一刻為准,即是黎於12月28日提堂時被加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當天。 根據《裁判官條例》第26條,控方須在成文法罪行發生後6個月內提出申訴及告發。彭則指只有很少控罪會訂明時限,倘若第26條適用煽動罪,立法機關毋需再訂立《刑事罪行條例》第11條就煽動罪設下檢控時限,否則第11條便是多此一舉。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總警司李桂華亦有到庭。(江麗盈攝)彭舉出多國案例印證說法 彭繼而列舉多項海外案例印證這個說法,但法官認為該些案例只針對個別條例或者案情,相關地區的司法程序亦是有別於香港。另彭指從其中一項案例可見,法庭不應只著眼於檢控的行政步驟,反而應針對控方作出的實際檢控行為,即是正式加控一刻。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總警司李桂華今亦有到庭,並坐在控方的律師團隊後方,期間不時低頭和合眼。 案件明續。黎智英案・開審前夕|排公眾席首位市民:此案代表新聞工作者自由黎智英案・開審前夕|警西九法院外嚴密戒備 大批傳媒冒寒排隊黎智英案.法院情況|警方加強法院保安 劉慧卿等到庭旁聽黎智英案|法院外劍齒虎戒備 「王婆婆」持英國旗被警帶到示威區黎智英案|數名領事入法院旁聽 英國駐港領事:公開審訊非常重要黎智英案|卡梅倫批《港區國安法》破壞香港 籲港府釋放黎智英黎智英案今早在西九龍法院開審,警方加強法院外保安。(詳看下圖)+1 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和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等代表;黎智英的律師團隊則包括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和大律師關文渭,三名公司則由大律師王國豪代表。 案件不設陪審團,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和李運騰審理。而黎智英自2020年12月3日被還押,期間一度獲批保釋但後被撤銷,至今被還押逾1100天。 在聆訊完結前,杜麗冰指因農曆新年假期,明年2月12至16日將不會有聆訊,同月19月才再續審。 案件編號:HCCC51/2022黎智英案|案件涉4罪包括3項勾結外國勢力 最高可判無期徒刑黎智英案|2020年被捕 案件一波三折 事隔3年後周一開審黎智英案|衍生多項法律程序 引發國安法爭議  曾需人大釋法黎智英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煽動法庭01 Video我主場搶先表達7418146熱門文章查看更多內地客滯留|網民稱在街頭吹2小時冷風 麥當勞如難民營:哭出來00:42煙花迎2024 有市民讚尾聲「好靚好複雜」 散場時仙氣女警成焦點一文看清內地旅客元旦滯留風波 為何整個政府只有運輸署發預警?帶耳念珠菌老翁被要求出院 苦尋院舍三月無果如人球 家屬盼支援01:09內地客滯留|元旦凌晨未能北返 旅客網上控訴需排三條街買皇巴票內地客滯留|在港內地生稱 朋友凌晨好狼狽:以後唔揀大節過香港31:55內地客滯留|港府3招應對研當有大型活動 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六合彩新年金多寶|1.3晚攪珠 一注獨中贏8,000萬 即睇最旺冧巴 港聞社會新聞黎智英案|法官裁定控方沒有逾時檢控 明年1月2日正式開審撰文:朱棨新出版:2023-12-22 16:42更新:2023-12-28 12:49讚好90696186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請求外國對中港實施制裁,涉違國安法,他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等共四罪案,控辯雙方早前就煽動罪的檢控期限爭辯,辯方指該例有列明6個月的檢控期,認為律政司提控時已逾期,認為法庭應無權審理,控方卻對檢控期的算法有不同詮釋,強調未有逾時。案件今(22日)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等法院) 續審,法官裁定控方沒有逾時檢控,並將案押後至明年1月2日,到時控方會讀出開案陳詞。 4名被告:黎智英(76歲)、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被控4罪,包括1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和1項勾結外國勢力罪。黎智英還柙3年,身型消瘦了不少。串謀控罪具持續性須由最終日開始計算 法官裁定當控方向法院提出相關告發時,煽動罪的檢控已經「開始進行」。在本案中,裁判法院於2021年12月14日,收到律政司就煽動罪的檢控書,屬開始檢控。法官亦裁定由於該項煽動罪是串謀控罪,屬持續罪行,因此其時限須由指稱串謀的最終日期後才開始計算,在本案而言,即2021年6月24日。法官有司法管轄權審理 由於針對各名被告的煽動罪檢控於2021年12月14日開始進行,早於2021年12月24日檢控時限屆滿,所以有關檢控沒有逾時,法官亦有司法管轄權審理。黎智英案在西九法院審理。(林靄怡攝)就煽動與串謀的條文有不同詮釋 被告被指涉及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設有檢控時限,須在6個月之內提出檢控。惟以那個時間點作開始,控辯雙方有不同看法,因煽動罪在《刑事罪行條例》第11條,及有關串謀罪行的第159D條條文,有著不同的詮釋。控方稱已在限期內知會法庭 控方認為,把檢控通知法庭已屬提出檢控。控罪指被告於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期間,發布至少160篇煽動文章,應以控罪最後一天開始計算,並在6個月內提出檢控,即最後期限應為同年12月24日。控方於2021年12月13日知會法庭,因此未有逾時。辯方堅稱被告現身應訊才算檢控 辯方卻指,若以控罪首日的2019年4月1日開始計算,控方須在同年10月1日前作出檢控。即使法庭不接受此說法,黎智英一方認為應以控罪最後一天,即2021年6月24日開始計算,亦應在2021年12月24日前提控。但辯方認為應以被告就控罪親身到庭才算是檢控。黎在2021年12月28日被帶到法庭就這罪應訊,當時已超過檢控期限4天,認為控方有逾期之嫌,認為法庭無司法權審理。串謀屬持續性罪行動點在協議 法官判辭指,串謀屬持續性罪行,重點在於協議(agreement)何時達成,而非何時執行。根據終院案例,在一些持續發展的串謀案件中,控罪日期完結一刻,檢控時限才會開始計算。辯方稱檢控時限是從串謀協議中,首個實際行爲「實行(cosummated)」之時起計,法官拒絕接納這個説法,並指倘若串謀行爲只涉一次性行爲,情況會有所不同。然而,本案被告與他人串謀實行多於一次的違法行爲,串謀協議必定是持續進行。以完結日計算看不到造成任何不公 法官認爲,只要控方有足夠證據指控被告在控罪日期之間,按照同一串謀協議行事,法庭實在看不到檢控時限要從控罪日期完結起計算,會對被告造成任何不公,因此裁定案中6個月的檢控時限,應從控罪日期完結的2021年6月24日開始計算。換言之,控方需在2021年12月24日之前提出檢控。辯方引用案例在本案不適用 至於辯方爭議如何界定控方何時開始檢控,並引用英國案例指法庭應以被告到法庭答辯日作准。法官指雖然辯方引用的案例同樣涉及法例演繹,但該案例所屬的司法管轄區與香港的刑事訴訟程序不同,案例關鍵字眼為「法庭程序(proceeding)」,而非本案所爭議檢控「開始進行(begun)」的定義,故認爲案例並沒就如何理解檢控「開始進行」定下任何原則。相反,終院早已確立一系列對法例演繹的原則。開始檢控因通知法庭起計 法官又指,控方展開刑事檢控,可能早於該被告親身到庭。同時,法官參考《裁判官條例》,指控方向法庭提交檢控文件後,便屬開始檢控。而裁判法院收到控方的檢控文件後,便可向被告發出通緝令,或發出傳票指示該被告出庭應訊。該程序屬法庭的事務,而非控方。法官因此認為,控方開始檢控必然是他們有權管轄的事項,即就檢控通知法庭。 法官認為,涉及煽動罪檢控時限的 《刑事罪行條例》第11條,雖然曾使用「Begun(開始進行)」和「instituted(提出)」,但都是表達「提出告發」,即就檢控通知法庭。就辯方認為,被告就控罪親身出庭才算是開始檢控,法官則指以辯方說法,被告因留院、不在香港或潛逃,在檢控時限制後才被帶上法庭,便屬逾時檢控。法官指,此情況明顯不是立法原意。 法官因而認為,就檢控通知法庭屬開始檢控。而在本案中,裁判法院於2021年12月14日收到控方相關文件,當時屬開始檢控,為同月24日的檢控時限前。裁定控方檢控沒有逾時 此外,黎的律師指法庭裁定於2021年12月14日屬開始檢控,因應該罪有6個月的檢控時限,以此推算,則是否控罪應由同年6月14日開始計算,至2021年6月24日。惟法官李運騰認為法庭已裁定該罪沒有逾時檢控,相關控罪的日期則列明為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不明白黎要澄清何事,又認為案件續審當天,可以聽取答辯和控方讀出開案陳詞。法官要求黎智英一方就澄清的事項於續審前向法庭呈交書面陳詞。 案件編號:HCCC51/2022黎智英案|辯方指煽動刊物應發布即提控 以讓公眾了解何事不可為黎智英案・首日審訊|法庭內外一片看清 未開案先爭拗檢控期限黎智英案|「肥佬黎」還柙3年變瘦佬 出庭豎姆指向公眾席飛吻黎智英案.開審|辯方指控方逾期檢控煽動罪 認為法庭無權審理黎智英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煽動蘋果日報壹傳媒法庭搶先表達696186熱門文章查看更多內地客滯留|網民稱在街頭吹2小時冷風 麥當勞如難民營:哭出來00:42煙花迎2024 有市民讚尾聲「好靚好複雜」 散場時仙氣女警成焦點一文看清內地旅客元旦滯留風波 為何整個政府只有運輸署發預警?帶耳念珠菌老翁被要求出院 苦尋院舍三月無果如人球 家屬盼支援01:09內地客滯留|元旦凌晨未能北返 旅客網上控訴需排三條街買皇巴票內地客滯留|在港內地生稱 朋友凌晨好狼狽:以後唔揀大節過香港31:55內地客滯留|港府3招應對研當有大型活動 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六合彩新年金多寶|1.3晚攪珠 一注獨中贏8,000萬 即睇最旺冧巴港聞社會新聞黎智英案|控方指黎是案中主腦 與多名前美國官員有直接聯繫撰文:朱棨新 凌子淇出版:2024-01-02 12:51更新:2024-01-02 17:23讚好21172110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請求外國對中國及香港實施制裁,涉違《港區國安法》,他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共四罪。法庭上月處理其中一項控罪「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法律爭議,並把案件押後至今天(2日)在西九龍法院續審。控方撤回黎獨自被控的「勾結外國勢力罪」後,黎智英正式答辯,並否認餘下三項控罪。 控方讀出開案陳詞,指黎智英是案中主腦,並指案中將依賴五名「從犯證人」的作供,包括《蘋果日報》 前高層張劍虹、陳沛敏和楊清奇。案情亦指,黎於涉案期間,和多名前美國官員有直接聯繫,包括前駐港澳總領事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前國防部副部長 Paul Wolfowitz、退役上將 Jack Keane等,黎並曾會晤多國多名官員,包括美國前副總統彭斯及時任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 4名被告:黎智英(76歲)、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被控四罪,包括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和一項勾結外國勢力罪。黎智英還柙3年,身型消瘦了不少。+12黎智英今出庭時 精神不俗 黎智英今在4名懲教人員看管下步入犯人欄,身穿深藍色西裝及白色襯衫,精神不俗。他在開庭前多次探頭望向家屬席點頭微笑,並嘗試做口型溝通,坐在家屬席的幼子則輕輕揮手回應。黎智英以英語答辯 稱「not guilty」 控方申請將黎獨自面對的勾結外國勢力罪存檔法庭,獲法官批准。法庭書記其後向黎讀出控罪,黎站起身聆聽控罪後說:「不認罪(not guilty)。」另三名被告則由一名女士代表,她亦否認控罪。+2控方指黎和前美國軍方人員有聯繫 控方開始讀出開案陳詞時,形容黎是一名「激進的政治人物(radical political figure)」以及「泛民主派忠實支持者(staunch supporter of the pan-democratic camp)」。黎在案發期間與Mark Simon在一個名為「Jim/Jimmy/Mark」的Whatsapp群組內,商討請求向中港官員實施制裁。黎亦與多名前美國官員有直接聯繫,包括:前駐港澳總領事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前國防部副部長 Paul Wolfowitz、退役上將 Jack Keane等。黎又多次與外國官員會面,包括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時任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及美國的參議員等。張劍虹陳沛敏及楊清奇將任控方證人 此外,黎在案發期間與《蘋果日報》高層編採人員,串謀以《蘋果日報》作為平台發布煽動文章,並要求外國對中港官員實施制裁。已認罪的《蘋果日報》前社長張劍虹、前副社長陳沛敏、前社論主筆楊清奇,以及沒被起訴的前營運總裁周達權,將以控方證人身分作供,講述《蘋果》日常運作,以證黎曾指示他們實施串謀協議。161篇涉案文章61篇國安法後發布 控方引述《蘋果日報》於涉案時間的161篇文章佐證,其中31篇在國安法生效後發布。而黎智英亦撰寫專欄「成敗樂一笑」,在涉案時間撰寫22篇評論文章,共錄制24個「Live Chat with Jimmy Lai」,以及在Twitter發表811個貼文。案情強調,《蘋果日報》具影響力的媒體,其透露於涉案時期,《蘋果日報》共印製約7800萬份,而是其停運的一天,則印製約100萬份。4名將會作控方證人的壹傳媒前高層。(詳看下圖)透過重光團隊犯案 42名中港官員被制裁 此外,控方指黎和陳梓華、李宇軒、「攬炒巴」劉祖廸、Mark Simon及多名外部勢力,包括裴倫德、日本眾議院議員山尾志櫻里、英國金融家布勞德(Bill Browder)等,透過組織「重光團隊(Stand with Hong Kong Fight for Freedom,SWHK)」犯案。在陳被捕前,黎智英和各人要求美國、英國、愛爾蘭、紐西蘭、日本、捷克等對中港實施制裁,包括要求相關國家終止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以及限制與中港的貿易往來,多國均對中港實施制裁,其中美國曾制裁42名中港官員。 控方將會傳召城市大學法律系教授、梁美芬丈夫王貴國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講述制裁帶來的影響。主審黎智英案的3名法官。(詳看下圖) 案件不設陪審團,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和李運騰審理。 黎智英早前爭議控方檢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時,已超過檢控時限。法庭聽取陳詞後,裁定控方沒有逾時檢控。 法官在上次聆訊裁定,控方訴黎的煽動刊物罪沒有超出6個月的檢控時間。辯方今早開審前曾對控罪有爭議,並向法庭提交書面陳詞。資深大律師彭耀鴻指,法改會當初就煽動罪立法時,已考慮到「未完成串謀協議(unconssumated conspiracy)」或會造成不公,但仍交由控方決定是否就這些「未完成」的串謀煽動行為提控,辯方立場亦然。副檢控刑事專員周天行則回應說,法庭已就檢控時限的爭議作出裁決,毋需再對控罪日期的問題再作判斷。 法官及後駁回辯方爭議,並簡述理由指,辯方稱法庭早前裁決並未釐清控罪日期,是否應該包含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13日之間,因控方於2021年12月14日才加控黎煽動罪,上述時段已經超出6個月檢控期限,故要求重新審視早前已經下達的裁決。但法官認為辯方早前並未在庭上就此陳詞,卻在法庭下達裁決後才以「釐清爭議」為由提出這個新的論點,法庭不會接納,亦不認為早前裁決有不清晰之處。 案件編號:HCCC 51/2022黎智英案|控方料正式開案 囚車押送黎至法院 警荷槍實彈戒備律政司設煽動案撮要專頁 助公眾了解法例律要求 包括黎智英等案黎智英案|法官裁定控方沒有逾時檢控 明年1月2日正式開審黎智英案|辯方指煽動刊物應發布即提控 以讓公眾了解何事不可為黎智英案・首日審訊|法庭內外一片看清 未開案先爭拗檢控期限黎智英案|「肥佬黎」還柙3年變瘦佬 出庭豎姆指向公眾席飛吻黎智英案.開審|辯方指控方逾期檢控煽動罪 認為法庭無權審理黎智英蘋果日報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煽動法庭搶先表達172110熱門文章查看更多內地客滯留|網民稱在街頭吹2小時冷風 麥當勞如難民營:哭出來00:42煙花迎2024 有市民讚尾聲「好靚好複雜」 散場時仙氣女警成焦點一文看清內地旅客元旦滯留風波 為何整個政府只有運輸署發預警?帶耳念珠菌老翁被要求出院 苦尋院舍三月無果如人球 家屬盼支援01:09內地客滯留|元旦凌晨未能北返 旅客網上控訴需排三條街買皇巴票內地客滯留|在港內地生稱 朋友凌晨好狼狽:以後唔揀大節過香港31:55內地客滯留|港府3招應對研當有大型活動 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六合彩新年金多寶|1.3晚攪珠 一注獨中贏8,000萬 即睇最旺冧巴港聞社會新聞黎智英案|辯方指煽動刊物應發布即提控 以讓公眾了解何事不可為撰文:朱棨新出版:2023-12-19 13:26更新:2023-12-21 16:08讚好1980038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違國安法,他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共四罪,今(19日)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等法院) 續審,繼續處理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檢控時限的爭議。辯方認為控方應在涉嫌煽動的刊物發布後,便應即時提出檢控,以讓公眾知道甚麼內容可以或不可發布,而非無了期等待及不作出檢控;控方卻指本案涉逾兩年內持續犯案,且涉及的文章達160篇,若以辯方的詮釋,或難以檢控。法官聽畢陳詞,將案押後至本周五(22日)就這爭議下書面裁決。 4名被告黎智英(76歲)、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被控4罪,包括1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和1項勾結外國勢力罪。黎智英案續在西九龍法院審理。有旁聽人士叫撐住被勸止 黎今出庭時向公眾席的妻子和兒子揮手,亦有送出飛吻,家人揮手回應。此外,有旁聽人士叫「撐住、頂住」,遭法庭職員勸止。控方認為提出告發已屬開始控告 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設有檢控限期,須在6個月之內提出檢控。惟何時才算開始檢控,控辯雙方對涉案法例有不同的詮釋。控方認為,就控罪「提出告發」,就檢控通知法庭已屬開始控告,而控方於2021年12月13日就加控此罪已通知法庭,未有逾時檢控;辯方則認為被告需就控罪出庭,才屬開始控告。而黎智英就於2021年12月28日,就此罪被帶上法庭時,已屬逾時檢控。聆訊第二天,續有人士清晨到法院輪候公眾席。(詳看下圖)+1辯方認為應在煽動刊物發布後即檢控 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今續陳詞指,法例定立時已平衡公眾利益,又指辯方對法例的詮譯,沒有對控方造成不公。彭解釋,控方應在涉案煽動刊物發布後,迅即提出檢控,以制止繼續發布該些煽動刊物,並讓公眾可得知什麼內容可以發布或不可發布。辯方強調,控方不應只是無了期等待,而不作出檢控。公司的代表律師認同黎的詮釋 代表三間公司的大律師王國豪表示,同意黎智英一方的詮譯,認為應由被告親身出庭,並向他讀出控罪,才算是開始檢控。控方指本案涉2年內持續犯案 控方陳詞時時指,「提出告發」和就檢控告知法庭,屬開始檢控。控方解釋,相關控罪屬持續性罪行,本案不止涉及單一行為,而是在控罪涉案的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期間,逾兩年時間發布逾160篇煽動文章。控方認為,應在涉案協講完結,即控罪最後一天後的6個月,提出檢控。認為應以檢控告知法庭開始計算 就涉及煽動罪檢控時限的 《刑事罪行條例》第11條,控方認為條文中使用「Begun(開始)」和「institute(提出)」的用字,控方認為都是表達同一意思,即就檢控告知法庭,便屬開始檢控。就辯方認為被告就控罪親身出庭,才屬是開始檢控,控方反指此詮釋不切實際,如有被告潛逃,便難以作出檢控。 案件編號:HCCC51/2022黎智英案・首日審訊|法庭內外一片看清 未開案先爭拗檢控期限黎智英案|「肥佬黎」還柙3年變瘦佬 出庭豎姆指向公眾席飛吻黎智英案.開審|辯方指控方逾期檢控煽動罪 認為法庭無權審理黎智英案.法院情況|警方加強法院保安 劉慧卿等到庭旁聽黎智英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煽動蘋果日報壹傳媒法庭01 Video我主場搶先表達80038熱門文章查看更多內地客滯留|網民稱在街頭吹2小時冷風 麥當勞如難民營:哭出來00:42煙花迎2024 有市民讚尾聲「好靚好複雜」 散場時仙氣女警成焦點一文看清內地旅客元旦滯留風波 為何整個政府只有運輸署發預警?帶耳念珠菌老翁被要求出院 苦尋院舍三月無果如人球 家屬盼支援01:09內地客滯留|元旦凌晨未能北返 旅客網上控訴需排三條街買皇巴票內地客滯留|在港內地生稱 朋友凌晨好狼狽:以後唔揀大節過香港31:55內地客滯留|港府3招應對研當有大型活動 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六合彩新年金多寶|1.3晚攪珠 一注獨中贏8,000萬 即睇最旺冧巴港聞社會新聞黎智英案・首日審訊|法庭內外一片看清 未開案先爭拗檢控期限撰文:勞顯亮 朱棨新 凌子淇 江麗盈 朱幼麗出版:2023-12-18 22:40更新:2023-12-22 19:57讚好51440133 黎智英案今日(2023年12月18日)首日開審,在法庭內,辯方爭拗煽動罪的檢控期限,所以控方未開始開案陳詞;而在法庭外,警方則嚴陣以待。《香港01》將分幾部份詳盡報道,包括警方的部署,旁聽人士以及庭外的零星爭執,法庭內的爭拗重點。 01國安法案件專頁黎智英案.開審|辯方指控方逾期檢控煽動罪 認為法庭無權審理黎智英案|「肥佬黎」還柙3年變瘦佬 出庭豎姆指向公眾席飛吻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案開審,已被關押三年的他出庭時精神不錯,但較以前明顯消瘦了不少。 先從星期日講起,黎智英已由赤柱監獄,轉送到荔枝角收押所。今日清晨大批傳媒上山拍攝,有警員登記記者的個人資料,傳媒亦拍攝不到黎智英的身影。 案件借西九龍裁判法院審訊。過往民主派初選案,有大量「排隊黨」人士,在開庭前一晚的八九點鐘開始排隊拿籌,但第二日進入法庭後就很快離開。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案開審,記者欲從山上拍攝黎智英從荔枝角收押所上囚車的畫面,警方登記記者的資料。(梁鵬威攝)黎智英案・開審前夕|警西九法院外嚴密戒備 大批傳媒冒寒排隊黎智英案・開審前夕|排公眾席首位市民:此案代表新聞工作者自由 記者凌晨去過法院外,就沒有看到「排隊黨」。這次審訊的3號正庭,有70個公眾人士座位,30個記者席,還有看直播的延伸庭共388個公眾席。昨晚就有記者排通宵,爭取入正庭旁聽。 到了周一早上,已經有大約40至50人,在西九龍法院門外等入場,他們大部份人早上6時許,已經來到這裏排隊。排頭位的市民表示,前一晚10時,已經來霸位,希望見證案件開審。黎智英案|法院外劍齒虎戒備 「王婆婆」持英國旗被警帶到示威區黎智英案|數名領事入法院旁聽 英國駐港領事:公開審訊非常重要黎智英案.法院情況|警方加強法院保安 劉慧卿等到庭旁聽 黎智英太太、幼子、女兒都有到場旁聽。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負責政治及傳訊的領事李倩菲,以及多國使節都有來旁聽。李倩菲表示不評論案件,但認為公開審訊十分重要,她是來觀察而不是支持,又指之後每次開庭都會來旁聽。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亦現身:「我們來到當然是支持被告,就像以往我一直來支持『47人』案那般,是很希望法庭能展示給香港人及國際社會知道,香港仍然有法治,有司法獨立,被告是能得到公平對待。」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早前指,有「旁聽師」擾亂秩序,若有人企圖騷擾審訊,會果斷採取行動。所以今日在法院外警方嚴陣以待,有十多輛警車停泊通州街天橋下,連裝甲車「劍齒虎」亦出動鎮守,在興華街往法院方向每個路口都有警員駐守。車輛在法院外要接受檢查,包括利用工具檢查車底。進入法院的車也要經工作人員,要核對資料後方獲放行。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案開審,社運人士「王婆婆」王鳳瑤舉英國國旗示威。(林靄儀攝) 社運人士「王婆婆」王鳳瑤在早上約8時手持英國國旗到達法院外,氣氛一度緊張,她遭警員包圍,其後被帶到法院外的示威區。社運人士「女長毛」雷玉蓮也有來旁聽。 中午時分,兩名男子與警員爭執,其中一名男人大叫「我要維權」,最終被警方帶走。 而在庭內,黎智英臉容較以前消瘦,但精神不錯,他入法庭時亦有向公眾席點頭,亦有豎起拇指、飛吻,她的女兒就微笑回應,公眾席有人揮手被法庭職員勸阻。 本案不設陪審團,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今日先爭拗煽動罪的檢控期限。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首先陳詞,指煽動罪名設有6個月的檢控期限,控方未有在限期內提控,認為法庭無權審理這條罪名。 法官杜麗冰質疑,煽動罪可能涉及一連串犯罪行為;法官李素蘭亦問到,是否應就每一篇文章,分開檢控不同控罪。彭耀鴻不同意罪行未完成就沒有時限問題,但強調罪行一旦完成,檢控時間就開始計算。 杜麗冰法官又指,日前有傳媒報道,黎智英一方申請海外證人以視像作供,但被法庭拒絕,她稱根據法例,申請必須於案件交付後42日內提出,但法庭沒收到申請。辯方亦確認黎智英沒提出申請。黎智英的法律團隊,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右一)、大律師關文 渭(左三),新西蘭御用大律師 Marc Corlett(左二)。(林靄儀攝) 黎智英原有意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其後引致人大釋法,他改聘用在香港有執業資格的新西蘭籍御用大律師Marc Corlett,成為他的律師團隊之一。黎智英案|2020年被捕 案件一波三折 事隔3年後周一開審黎智英案|案件涉4罪包括3項勾結外國勢力 最高可判無期徒刑黎智英案|衍生多項法律程序 引發國安法爭議  曾需人大釋法 案件有四個被告,即黎智英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黎智英被控一項《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以及三項《國安法》罪行,包括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一項「勾結外國勢力罪」。 控罪內容包括與張劍虹、陳沛敏等壹傳媒高層,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與他們串謀請求外國對香港及中國制裁;與李宇軒、Mark Simon等人串謀請求外國對香港及中國制裁;以及黎智英本人請求外國對香港及中國制裁。 他的國安法控罪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而煽動刊物罪最高可判監兩年。 《香港01》昨日的影片詳述黎智英從2020年8月被捕至今三年多,經歷過的司法覆核和人大釋法,其實外交層面都有爭拗。英國外相卡梅倫,12月12日與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會面。(英國外交部圖片)黎智英案|卡梅倫批《港區國安法》破壞香港 籲港府釋放黎智英 英國外相卡梅倫,12月12日與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會面,卡梅倫之後發表聲明,表示嚴重關注任何人在《港區國安法》下被起訴,尤其是針對英國公民黎智英的政治檢控,呼籲港府停止起訴並釋放黎智英,又指《港區國安法》嚴重侵蝕人權和自由,明顯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北京回應黎智英案開審:反對美英說三道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表示,美國、英國就這已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說三道四,嚴重違背法治精神、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和百分百的雙重標準。他強調任何干預香港事務,破壞香港法治的圖謀都絕不會得逞。黎智英案|政府聲明:任何國家、組織干預香港司法程序應受譴責 香港特區政府亦發表聲明,表示會嚴格根據證據和法律審理,譴責任何國家或個人干預司法程序。 周二(12月19日)第二日審訊,就煽動罪檢控期限的爭拗,辯方再補充後,輪到控方回應。香港01會持續報道,請留意國安法的專題網站。 原文網址: 黎智英案.開審|辯方指控方逾期檢控煽動罪 認為法庭無權審理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253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香港壹传媒创始人黎智英身负的多起案件 一图看完全过程 2022年12月10日 最近更新: 2023年12月28日 黎智英在香港金钟夏悫道上的示威者占领区(7/10/2014)图像来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14年雨伞运动期间,黎智英曾在政府总部外与示威群众一起堵路。 2020年6月30日深夜,中国《香港国安法》正式生效。8月10日,香港国安警察拘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搜查《苹果日报》报社,成为国际焦点。自此,他陆续面对一场接一场的审判。 黎智英面对的刑事案件,既有一些与《香港国安法》直接相关,也有一些牵涉游行抗议或出版自由的其他案件。其中一些已让他从拘留变成服刑状态。 而最备受瞩目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原定于2022年12月开审,但因香港特区政府试图透过法院阻止黎智英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出庭辩护失败,继而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就《香港国安法》释法,然后又遇上民主派47人初选案审讯延长,最终香港特区高等法院延至2023年12月才正式开始审判。 BBC中文利用以下一幅长图,助你了解黎智英各案件的来龙去脉。 黎智英的审判具标志性意义,是对香港法院的一次考验 香港修例限制聘用海外律师处理国安案件的影响 香港《国安法》:沿袭自英国的刑事司法流程怎么走? 黎智英牽涉 《香港國安法》 案件時序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第三次遊行 2019年6月9日 上百萬群眾上街遊行,抗議《逃犯條例》修訂案,「反送中」抗議浪潮全面爆發。黎智英當天走在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領頭隊列。 黎智英訪美 2019年7月8日 View on Twitter 黎智英在美國先後獲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與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接見,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指責美方「別有用心」。 中共官媒標籤黎智英「現代漢奸」 2019年7月25日 一位親中國政府示威者在香港西九龍法院大樓外拉起指罵黎智英為「漢奸」的橫幅 AFP 中共《人民日報》旗下小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控黎智英與民主派元老李柱銘等人是「典型的現代漢奸」。8月13日,官方新華社再發文指責各人是「亂港頭目」。 黎智英大宅遭縱火 2019年9月5日 黎智英位於九龍大宅遭投擲汽油彈,黎智英並未受傷。10月13日,黎智英二子黎耀恩持股的三家餐廳遭潑油漆。 韓國瑜:黎智英「把台灣弄得腥風血雨」 2019年12月29日 韓國瑜(資料圖片) GETTY IMAGES 台灣舉行總統選舉電視辯論,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公開指責黎智英把《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引進台灣,「把台灣弄得腥風血雨」。韓國瑜挑戰民進黨籍蔡英文連任總統失敗收場。 黎智英因恐嚇、非法集會被捕 2020年2月28日 黎智英獲准保釋後離開香港九龍城警署 AFP VIA GETTY IMAGES 黎智英、民主黨元老楊森與支聯會高層成員李卓人清晨被捕。三人涉及2019年8月31日集會,被起訴未經批准集結罪;黎智英另被起訴在2017年「六四」集會上恐嚇敵對報紙記者,後來被裁定無罪。 黎智英再次被捕 2020年4月18日 香港便衣警員將黎智英押離其九龍寓所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黎智英與李柱銘、李卓人等15名泛民主派人士被捕。警察指控各人涉嫌組織及參與2019年8月18日、10月1日及10月20日的未經批准集結,落案起訴各人。 在港中國官媒曝光「力高案」 2020年5月5日 香港《大公報》頭版 TA KUNG PAO 直屬中國中央政府駐港機關的《大公報》指控黎智英在壹傳媒總部內運營其個人名下的秘書公司力高,涉嫌違反與特區政府香港科技園公司訂立的地契。 中國全國人大決議草擬《香港國安法》 2020年5月28日 中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前中)率領官員會見記者支持北京起草《香港國安法》 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13屆第三次會議閉幕,通過制定《香港國安法》決議,交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立法,再直接加入香港《基本法》附表三頒布實施。 《蘋果日報》推出英文版 2020年5月31日 英文《蘋果日報》標誌(設計圖片)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蘋果日報》推出英文版,透過網站與手機應用程序提供新聞,並邀約專欄作家撰寫評論文章。創刊當天中文版以《【打國際線】《蘋果》英文版免費試睇!》為題發表宣傳稿。 黎智英與支聯會等疫下「六四」點燭光 2020年6月4日 香港警察以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為由,首次禁止「六四」燭光晚會。黎智英與多名支聯會常委依舊到維多利亞公園,後被起訴「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 香港警察首就力高案搜查 2020年6月16日 香港警察商業罪案調查科搜查灣仔一處辦公室,調查力高顧問公司不當使用科技園公司補貼土地指控。 中國頒布《香港國安法》 2020年6月30日 中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簽署《香港國安法》文本公布生效 HONG KONG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國安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深夜簽署公布,即時生效。 國安警察拘捕黎智英,首次搜查壹傳媒 2020年8月10日 黎智英與壹傳媒多名高層被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以涉嫌「勾結外國勢力」拘捕,超過200名警員來到壹傳媒總部暨《蘋果日報》報社搜查,兩天後方獲准保釋。期間壹傳媒在香港交易所股價暴漲。 「毒品調查科」偵辦壹傳媒股價波動 2020年9月10日 香港警察拘捕15人,稱他們疑似操控壹傳媒股價,涉嫌串謀詐騙與洗錢罪名,當中並未包括黎智英。偵辦此案的單位是毒品調查科財富調查組。 國安警察接辦力高案,搜查辦事處 2020年10月15日 黎智英就2020年「六四」未經批准集結案出庭之際,黎智英位於九龍觀塘的一處辦公室遭警察搜查。《蘋果日報》稱該處為力高公司辦事處,香港警察證實搜查由國安處執行,意味著案件已由國安處接辦。 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捲入拜登情報造假案 2020年10月31日 馬克·賽門(資料圖片)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臨近,全國廣播公司(NBC)披露一份指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兒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與中國有利益聯繫的調查報告涉嫌造假。《蘋果日報》其後承認與黎智英的私人助理馬克·賽門(Mark Simon)有關。 國安警察起訴黎智英欺詐 2020年12月3日 黎智英12月2日依令到警署報到後被扣查,翌日被落案起訴欺詐,帶到法院提堂。控罪書證實案件由香港警察國安處偵辦,案件提堂也由國安法指定裁判官聆案。黎智英被拒絕保釋,收押候審。 警察加控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罪 2020年12月11日 黎智英被押上囚車 REUTERS/TYRONE SIU 正在還押的黎智英成為被起訴《香港國安法》下「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一人。該罪行可判處最高無期徒刑(終身監禁)。 黎智英獲保釋候審 演變成終審法院訴訟 2020年12月23日 黎智英在獄警押送下抵達香港終審法院 EPA/JEROME FAVRE 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保釋候審,律政司向終審法院上訴。中共《人民日報》發表網上評論文章,質疑香港法院無力管轄,提出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有權介入,即行使管轄權接管案件偵查,交中國最高檢察院指定檢察機關,再由中國最高法院指定法院審理,整個過程按照中國《刑事訴訟法》等規定進行,不再適用香港特區法律。 12月31日,終審法院批准律政司就黎智英保釋上訴,期間黎智英須恢復收押。 2021年2月9日,終院裁定律政司勝訴,黎智英繼續還押候審。 英國律師辭任黎智英集會案外包檢察官 2021年1月20日 大衛·佩里在香港高等法院門外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英國御用大律師大衛·佩里(David Perry QC,現David Perry KC)向香港特區律政司辭任黎智英等人2019年8月18日煽惑參與非法集結案的外聘檢察官。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稱,留意到英國多家媒體針對佩里作出攻擊,對此感到驚訝。 此前,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藍韜文)形容佩里受聘「就像一名僱傭兵」。 中國主管香港事務官員要求嚴懲黎智英 2021年2月22日 XINHUA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官方智庫研討會時,點名黎智英、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三人為「反中亂港分子當中的極端惡劣者」,要求「依法給予嚴懲」。有關演講稿在3月1日由中國中央級國有企業名下雜誌《紫荊》刊登公開。 黎智英一天兩案判囚14個月 2021年4月16日 香港民主派人士在西九龍法院大樓中庭叫喊口號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區域法院裁定黎智英等人在2019年8月18日維多利亞公園流水式集會案中「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立,另黎智英就在同年8月31日遊行的「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認罪,同時審理兩案的法官胡雅文(Judge Amanda Woodcock)對黎智英分別判囚12個月和8個月,合併執行14個月監禁。 港府凍結黎智英財產 2021年5月14日 時任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布援引《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頒令凍結黎智英財產,包括其壹傳媒股份,價值約3.49億港元(4494萬美元;2.89億元人民幣;12.7億元新台幣)。 黎智英被加刑至20個月 2021年5月28日 黎智英等人承認在201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70周年當日遊行犯有「未經批准集結」罪行,同樣由區域法院法官胡雅文判刑。黎智英獲刑14個月,部分合併此前刑期,共監禁20個月。 美國半官方基金嘉獎黎智英 2021年6月11日 根據美國國會決議成立的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向黎智英頒發該組織最高榮譽獎項杜魯門—里根自由獎(Truman-Reagan Medal of Freedom)。 國安警察二度搜查壹傳媒並凍結資產 2021年6月17日 香港警察國安處清晨出動500警員與探員搜查壹傳媒總部暨香港《蘋果日報》報社;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布凍結《港蘋》三家關聯公司與1800萬港元資產。五名壹傳媒編採高層被捕,其後增至八人。 香港《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停刊停運 2021年6月23日 因資金緊絀和編採員工相繼離職,壹傳媒董事會決定即時結束營運。香港《蘋果日報》當晚完成出版6月24日報紙後停刊,已數字化的《壹週刊》於子夜停止運作。 法院頒令壹傳媒清盤(清算) 2021年10月15日 香港壹傳媒總部大樓夜景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引用《公司條例》,以「公眾利益」為理由,向高等法院申請將壹傳媒清盤獲准。代表政府一方的律師在法庭上指出,壹傳媒虧損達2.47億港元,無形資產值6.58億港元,拖欠職工工資1.2億港元。 黎智英與原《港蘋》職工獲新聞自由獎 2021年12月1日 世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向黎智英與香港《蘋果日報》編採人員頒發自由金筆獎 (Golden Pen of Freedom Award)。 2020年「六四」集會案黎智英有罪 2021年12月13日 香港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點亮蠟燭悼念北京「六四」事件死難者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區域法院裁定黎智英在2020年「六四」週年當晚「未經批准集結」罪成立,判監14個月,但與既有刑期同期執行,即仍為20個月監禁。 台灣文化部要求《台蘋》拒絕執行香港清盤令 2021年12月20日 台灣文化部聲明,要求除非香港法院委任的清盤人向台灣法院聲請並裁定同意,否則台灣《蘋果日報》應拒絕香港法院及指定清盤人的任何指令及要求,並宣布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限制《台蘋》「不得跨境傳輸所保有的所有個人資料」。 黎智英與《蘋果》編採高層被加控煽動罪 2021年12月28日 黎智英等人「勾結外國勢力」案件在法院提訊時,檢察官提出加控《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涉及《香港國安法》生效前至《蘋果日報》停刊為止所發表的文章。 《台蘋》停擺 2022年8月31日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壹傳媒遭香港特區政府清盤後,台灣資產變賣處置陷入法律爭端。潛在買家,新加坡商人潘杰賢出資另起爐灶,已數字化的台灣《蘋果日報》(蘋果新聞網)「暫停更新」,大部分員工轉場新平台。至此壹傳媒所有媒體業務結束。 黎智英獲准僱用英國大律師出庭 2022年10月19日 蒂莫西·韋恩·歐文御用大律師(Timothy Wynn Owen KC)到中國香港終審法院旁聽 REUTERS/TYRONE SIU 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以「專案認許」方式僱用英國蒂莫西·歐文御用大律師(Timothy Owen KC),在「勾結外國勢力」案中為其出庭辯護。其申請遭特區律政司與香港大律師公會反對,大律師公會提出上訴。 《蘋果》勾結案六編採高層認罪 2022年11月22日 香港《蘋果日報》印刷廠內報導報社五名高層被捕的報紙頭版 GETTY IMAGES 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前總編輯羅偉光、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與前社論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承認「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法官裁定全部被告還押,待該案黎智英部分審判結束後再量刑。 港府阻黎智英僱英大狀終審敗訴 特首提北京「釋法」 2022年11月28日 中國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布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 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駁回律政司反對黎智英僱用歐文御用大律師(Timothy Owen KC)的上訴許可申請,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向北京提交報告,請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就《香港國安法》「釋法」,澄清沒有香港全面執業資格的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延期開審黎智英「勾結」案。 力高欺詐案:黎智英被加刑至5年9個月 2022年12月10日 據信押送黎智英的囚車抵達香港灣仔法院大樓(24/11/2022) EPA 特區區域法院10月份裁定黎智英欺詐罪有罪,12月10日判處黎智英監禁5年9個月,罰款200萬港元(25.69萬美元;179萬元人民幣),取消擔任公司董事資格8年。主審的國安法指定法官陳廣池批評黎智英「沒有一絲一毫悔意」。 「勾結外國勢力案」推遲審判九個月 2022年12月13日 多名警員在香港高等法院大樓外站崗(1/12/2022) EPA 特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因應特首李家超提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將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案庭審推遲一周。12月9日召開的全國人大委員長會議將常委會會議訂於12月27日召開,但議程並未包括釋法案。高等法院再次開庭時裁定再次押後至2023年9月25日再審,即推遲九個多月。 中國人大常委會「釋法」:香港特首決定外國律師能否參與國安審判 2022年12月30日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會(中國中央電視台片段截屏30/12/2022) CCTV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釋法決定,外國律師能否參與香港國安審判,「應當取得行政長官發出的證明書」。換言之,黎智英能否聘用外國律師,由特首李家超決定。 香港根據中國人大「釋法」修例限制聘用海外律師 2023年5月10日 中國香港特區立法會議事廳(18/5/2023) CHINA NEWS SERVICE 2022年12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首份《香港國安法》「釋法」案,將外國律師能否在國安案件出庭問題交由香港特首處理。香港特區立法會在2023年5月10日通過特區政府法案,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國安案件控辯雙方要聘用外國律師出庭,須先接受特首審批。特首批准與否,任何人,包括香港法院,均無權置喙。 黎智英就「國安委建議拒發Tim Owen簽證」提司法覆核被拒 2023年5月19日 中國香港特區高等法院(4/12/2023) REUTERS 黎智英辯護律師團隊稱,由特首主持、中國駐港聯絡辦(香港中聯辦)主任擔任顧問的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越權建議」特區入境處不向歐文御用大律師發出工作簽證,使其無法出庭代表黎智英。 黎智英就此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行政訴訟),高院裁定不批出許可,判決書指出依照《香港國安法》,香港法院無權監督國安委工作。 黎智英上訴,法院排期2024年4月審理。 「勾結」案二度延期 2023年9月25日 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案因中國人大「釋法」被推遲至9月25日開審,高院在8月18日舉行審前覆核聆訊,提出因其中一位主審法官仍未審結民主派47人初選案,將黎智英案二度推遲至12月18日開審。 周庭宣佈「棄保流亡」 2023年12月3日 周庭在多倫多接受連線採訪(5/12/2023) AFPTV 與黎智英同案被捕的青年民主活動人士周庭在27歲生日之際於社交媒體發文,宣佈已抵達加拿大升學,並決定不依期返港向警察報到。她說獲准赴加的條件之一是在香港國安警察監視下到中國大陸參觀「愛國」展覽,又稱她「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香港)了」。 周庭宣佈棄保前是保釋候查狀態,未被起訴。香港特首李家超指責她「出賣誠信」。 英國外相卡梅倫會晤黎智英兒子黎崇恩 2023年12月12日 黎崇恩(左)與卡梅倫勳爵(右)在倫敦會晤(英國外交部發放圖片12/12/2023) UK FCDO 黎智英持有英籍,其跨國律師團隊曾多次要求與英國首相等內閣官員會晤。剛重返保守黨內閣出任外相不到一個月的卡梅倫勳爵(David Cameron, Lord Cameron)在案件開審在即之際接見黎智英三子黎崇恩「傾聽其擔憂」。 中國外交部指責英國「公然干預」黎智英案,「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黎智英「勾結」案正式開審 2023年12月18日 押送黎智英的囚車抵達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18/12/2023) EPA 延誤達一年後,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案正式開審。因涉及人員眾多,高等法院移師面積最大的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庭。三名國安法指定的高院原訟庭法官組成合議庭,取代陪審團審案。法官預計需時80天審理。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