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華民國憲法》與美國「一個中國」政策 赖清德:台湾主权独立 台独的定义就是两岸互不隶 解碼中國:台灣大選 兩岸主張之異 LIVE 賴清德、蕭美琴 選前國際記者會 台視新聞 T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jEHy5NkbM 中時社論》憲法連結九二共識是和平密碼 22:002024/01/06 言論 主筆室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憲法災難說」惹議後,蔡英文總統緊急善後,表示總統應依照憲法處理兩岸事務、《中華民國憲法》不是風險,卻轉而指「憲法與九二共識連結才是風險」,並稱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是北京「三位一體」對台方案。細細推敲,蔡英文和賴清德的兩岸主張,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兩岸擁有的政治默契 現為民進黨區域立委候選人的吳音寧在北農總經理任內,幾年前在議會不慎將蔡英文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統,一時間貽笑大方。諷刺的是,此時此刻,蔡英文總統居然將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稱為「三位一體」,這難道不是自我代入中共當局領導人的角色嗎?中華民國的領導人不去捍衛《中華民國憲法》,反而套用對岸官方的邏輯向台灣人民訓話,不是很荒謬嗎? 不可否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三者之間的確存在某種程度聯繫,但民進黨篡改了三者之間的邏輯次序,試圖誤導民眾認知。基於兩岸關係的歷史和事實,正確邏輯應是:一國兩制、一中原則、九二共識。首先,一國兩制是中共自鄧小平以降的對台方針,我方從蔣經國開始就嚴詞拒絕。正因為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所以北京才退而求其次,喊話台灣「只要承認一中原則,兩岸什麼事都好商量」,試圖撬動蔣經國的「三不」政策。 然而,形勢比人強,1980年代末兩岸民間交流打破堅冰,衍生事務性問題,因而「三不」政策在蔣經國末期動搖,在李登輝手中正式終結。由於我方基於《中華民國憲法》所認知的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與北京界定的「一中原則三段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矛盾,所以雙方才在1992年香港會談上,均表示堅持一個中國,但對一中涵義做擱置。這段歷史事實,後來被冠以「九二共識」。 換言之,中共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轉為「和平解決」以來,實質上是從一國兩制,退到一中原則,再退到九二共識的過程。背後最關鍵因素在於,兩岸透過接觸商談,找到了一條可以和平共存、求同存異的道路,大陸願意部分接受台灣的立場,進而做出讓步。因此,中共直到2012年才把九二共識寫入十八大報告、作為兩岸協商基礎,說明九二共識根本不是對岸創造,而是兩岸本就擁有的政治默契,民進黨不承認、瓦解這個基礎,現在才變成大陸單方面主張。 源於兩岸憲法和法律 蔡英文批評國民黨將憲法與九二共識「混為一談」,賴清德則聲稱憲法裡面沒有九二共識,這些表述都是偷梁換柱的操作。既然稱為九二「共識」,那就意味著存在兩岸認可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源於雙方的憲法和法律。大陸的憲法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而在台澎金馬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亦表示,大陸地區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由此可知,依據兩岸各自憲法和法律,雙方不約而同將台灣與大陸界定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關係,而這正是兩岸和平的密碼。 兩岸分治源於國共內戰,雙方雖然因國際冷戰情勢而「休戰」,但彼此定位為「我消滅你、你消滅我」,所以早年兩岸關係無法正常化。歸功於兩岸的政治智慧與善意,雙方從各自憲法、法律中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治默契,也就是九二共識,進而避免了「你是你、我是我」的統獨對撞,讓兩岸透過綿長的交流合作增進互信、化解分歧。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必然回到敵對關係,這才有了蔡政府7年多來,大陸不斷對台軍事外交封鎖施壓,民進黨持續挑起反中抗中,台海兵凶戰危的現狀。 《中華民國憲法》創造了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創造了兩岸和平。憲法、九二共識、兩岸和平才是保障台灣安全、發展與繁榮的「三位一體」。民進黨踐踏憲法、否定九二共識,蔡英文、賴清德口中所謂的「兩岸和平」只不過建立在加強抗中備戰的「恐怖平衡」之上,最終只會摧毀真正意義的兩岸和平。 #九二共識 #憲法 #兩岸 #一中原則 #一國兩制 海納百川》誰才是最大咖的「中共同路人」?(顧立民) 《中时》12:582024/01/05 言論 顧立民 元旦升旗典禮1日清晨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蔡英文總統(前左)、副總統賴清德(前中)與行政院長陳建仁(前右)等出席,大約千餘名民眾湧入現場參與。這是蔡英文任內最後一次參加元旦升旗。(陳君瑋攝) 元旦升旗典禮1日清晨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蔡英文總統(前左)、副總統賴清德(前中)與行政院長陳建仁(前右)等出席,大約千餘名民眾湧入現場參與。這是蔡英文任內最後一次參加元旦升旗。(陳君瑋攝) 本次大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幾場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都已經在2024年的第一天劃下句點。除了各種國政的說明與攻防外,民進黨與國民黨、民眾黨交鋒密度最高者莫過於與中國(中共)有關的議題,其中涵蓋了兩岸關係、國家認同與統獨議題。筆者認為幾次交鋒,各方爭議的重點為「中華民國(憲法)」、「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而民進黨在這幾個議題上的論述與作為,都跟對岸若合符節,令人不由得懷疑民進黨是不是中共的同路人? 台灣的主要政黨與主流民意都反對「一國兩制」,侯、柯兩人也是如此。根據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的解釋,認為「九二共識」指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就我方的認知,此處所指的中國當然是中華民國,而非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對岸也保持某種程度的默契,中共官方的涉台文件與談話中,「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通常是併陳但不做明顯連結。直到習近平在2019年的談話中,明白將「九二共識」定義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打破了此一默契,此舉讓民進黨撿到原子砲,開始透過各種宣傳,表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九二共識」自此成為國內政治上的禁忌詞彙。 民進黨向來反對「九二共識」,國民黨則因歷史因素(畢竟九二共識是藍營所提出),故侯友宜主張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九二共識」,實則就是「一中各表」的另一種說法。 但是,蔡英文總統在今年元旦重申,習近平已將「九二共識」詮釋為「一個中國」,所以「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是「三位一體」的對台方案,誰接受「九二共識」,誰就是在追隨中共,將為台灣帶來最大的風險。賴、蕭兩人的說法和蔡英文基本同調,其用意就在抹紅接受「九二共識」的侯友宜以及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 但是,趙少康卻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在辯論會中質疑蔡英文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所說的話卻老是跟著習近平的說法在走:習近平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個中國」,蔡英文就跟著把兩者劃上等號,在國內大肆宣傳,汙名化「九二共識」。 習近平在拜習會中說2027與2035沒有攻台計畫或時間表,蔡英文就跟著表態說大陸近期不會對台動武,要國人放心。蕭美琴說九二沒有共識,趙少康強調不一定要大家完全一樣才叫「共識」,站在習近平的角度,他絕對不會說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站在我們的角度,我們也絕對不會說一中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彼此把這種認知作為通關密語,就是兩岸的一種「共識」。 民進黨跟著中共走的另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中華民國」。根據一些文史資料顯示,毛澤東晚年後悔改國號,如果當初沿用中華民國國號,就不會產生兩個中國的問題,甚至可以更早解決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因為,國號代表一個國家的法統(或正統),故而中共一方面宣稱中華民國已經在1949年就滅亡了,另一方面則處心積慮地想要消滅(或統一)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讓國家的法統合而為一。 眾所週知,民進黨對於抹去中華民國此一國號向來不遺餘力,除了見之於迄今不願放棄的「台獨黨綱」外,各種教育文宣也儘量以台灣代替中華民國,國家的正式國號彷彿成了一個見不得人的詞彙,能不提就不提。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先是在政見發表會中回應侯友宜「中華民國憲法是兩岸政治上的護國神山」的說法,表示「說中華民國是護國神山,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神話,因為這要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受才有可能。」之後在辯論時再度提到「把中華民國當作是兩岸的護國神山,這到底是要促進和平,還是要給台灣帶來災難。」雖然賴在事後澄清是一時口誤,漏說了「憲法」兩字。 賴清德的狡辯顯然連三歲小孩都騙不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無論是把中華民國或是中華民國憲法當作神話與災難,實則並無二致。賴清德其實只是說出許多民進黨人心中真正的想法,亦即消滅中華民國是實現台灣獨立的必經之路,他們認為當中華民國滅亡之時,便是台灣獨立建國之日。 殊不知,如果民進黨有朝一日真的能夠經由修憲(或制定新憲法)消滅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實現其法理台獨的夢想時,也必將是中共對台動武,台灣淪為戰場的時候。由此觀之,中華民國與台獨何者才是真正的神話與災難,不是十分清楚了嗎? 最後,回到誰才是中共同路人的問題。依據教育部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對於「同路人」的解釋為:「凡同情、贊助某一組織的政策、主張,並實際提供各種幫助,且又不屬該組織正式成員的人或團體。」 前面已經提到趙少康對蔡英文言必稱習近平的質疑,而賴清德完全是「蔡規賴隨」,他在辯論會中說在中共眼中,三位候選人都是台獨,否則「難不成是在選特首?」似乎完全忘了他是曾經宣誓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就職的副總統,更忘了他要參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而非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台灣國總統。他說中華民國是護國神山要問對岸同不同意,那請問賴副總統,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是不是也要問對岸同不同意?根本就是亂扯一通。賴清德千方百計地要抹去中華民國的痕跡,將之譏諷為神話與災難,其用心可說和中共不謀而合。 最令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惡的是賴清德公開呼籲其他兩位候選人「不要傻傻跟著中國定義台獨,也不要跟著中國一直檢討受害的台灣。」蕭美琴也說藍營要把中華民國憲法「九二共識化」,並照本宣科習近平的說法,指「九二共識」只有「一中」沒有「各表」。 事實上,柯、侯兩人從來也沒有跟著中共檢討受害的台灣,他們檢討的只有努力掏空台灣,害慘台灣人民的民進黨。中共對於台獨的定義很清楚,一種是「法理台獨」,另一種是「事實台獨」,賴清德企圖把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的現狀,混淆包裝成為他口中的「務實台獨」,才真的是在跟隨中共定義台獨,和蔡英文一路跟著中共定義「九二共識」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有嘴講別人,沒嘴講自己」。民進黨一天到晚給別人戴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但按照前述教育部辭典對於「同路人」的解釋,民進黨雖非中國共產黨,但在定義九二共識與消滅中華民國上面,卻每天把習近平的話當作聖旨,處處幫著中共消滅中華民國的國號,不由得令人懷疑,莫非民進黨自己才是最大咖的「中共同路人」?! (作者為大學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中華民國 #九二共識 #民進黨 #習近平 #中共 中国时间 2:30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台湾总统候选人·赖清德:没有主权的和平就跟香港一样是假和平 2024年1月9日 14:39 美国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a/dpp-candidates-hold-press-conference-ahead-of-election-sources--20240109/7432154.html 中国时间 2:30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台湾总统候选人赖清德:没有主权的和平就跟香港一样是假和平 2024年1月9日 14:39 美国之音 台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与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2024年1月9日召开国际记者会。(法新社) 台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与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2024年1月9日召开国际记者会。(法新社) https://www.voachinese.com/a/dpp-candidates-hold-press-conference-ahead-of-election-sources--20240109/7432154.html 台湾执政党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周二(1月9日)表示,如果当选,他将维持两岸现状。他还强调只要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之下“台湾的门永远都是开的”,愿意跟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稳定台海和平。 台湾本周六(1月13日)即将举行总统和立法委员选举,中国将此次的选举视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选择。尽管台湾政府强烈反对,中国仍将台湾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份。 赖清德和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周二召开选前国际记者会。赖清德在会中表示,他将尝试与中国接触,并指出对话交流有助于降低两岸风险,和平发展符合双方最佳利益。 他在会中对记者表示:“我长期主张应该用交流取代围堵,对话取代对抗,增进彼此和平共荣。” 他说:“和平无价,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是唯一的选项。” 赖清德强调他将继续台湾现任总统蔡英文的政策方向。他表示,蔡英文任内其实已对中国释出许多善意,不过中国并未给予正面回应。 他说:“我的立场没有改变,只要能够对等、尊严,我愿意跟中国在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的目标之下,来进行各项的合作…台湾不会改变友善的立场,希望合作的立场,希望两岸和平共荣的立场。”他呼吁中国能回到国际的秩序,扮演稳定印太和平的重要角色。 自2020年台湾上次的总统大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明显在台湾周边加强了军事演习。赖清德表示,他如果当选,台湾将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继续增强国防威慑力,包括强化国防力量、国防自主跟加强军事采购。 赖清德说:“我们对和平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他说,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主张,不是真正的和平。赖清德表示:“我们追求和平是靠实力,不是靠侵略者的善意。侵略者的善意是靠不住的,过往西藏、新疆或现在的香港,都是很好的例子。” 他还说:“没有主权的和平,就跟香港一样是假和平。” 赖清德也强调台湾要加强经济实力。他说,在地缘政治变化,全球供应链重组之下,台湾要扩大产业优势站稳供应链。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也在会中表示:“台湾经济实力要壮大,接轨国际是必要的。” 赖清德还提到,这次中共的介选“是最严重的”,包括文攻武吓、经济手段、认知作战、威胁利诱等无所不用其极。他认为中共明显运用“战争和和平”来影响台湾选举,试图建立亲中的政权。 他说:“如果中国介入(选举)成功,中国指定谁、支持谁,谁就当选的话,那台湾的民主就荡然无存了,台湾就不是在选总统,就是在选特首,就跟香港一样了。” 在台湾的总统大选前,中国空飘气球频繁进入台湾空域,甚至飞越上空。台湾国防部周二指出,至1月9日上午6点之前的24小时内,再度侦获4枚中共空飘气球逾越台湾海峡中线,其中2枚穿越台湾本岛上空。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周二表示,中共主要目的是在运用“灰色地带”袭扰,对台湾进行认知作战。国防部补充,台湾并不会随着中共的空飘气球袭扰就将其击毁,因为这就达到了中国运用不对称作战的目的,即“扰乱台湾战备、消耗我军武器”,国防部还称目前尚未拾获相关气球残骸。 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科比(John Kirby)日前表示:“我们持续敦促台湾以外的所有人不要干预他们举行一个自由、公平和民主选举的能力。” 据中国海事局周一发布的讯息,中国在1月8日至9日当地时间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会在东海部分区域进行实弹演习。声明指出,这项演习将在宁波和舟山沿海海域外进行。这两个港口位于中国金融中心上海以南。 台灣《中華民國憲法》與美國「一個中國」政策 送交者: Haisen2023[♂★★學翥吉奥★★♂] 于 2023-12-31 14:27 已读 617 次 大字阅读 Haisen2023的个人频道 台灣的憲法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譚慎格(John J. Tkacik) 《自由时报》2023/12/31 ◎譚慎格(John J. Tkacik) 耶誕快樂,新年快樂!上週一是耶誕節, 當然,十二月廿五日在台灣也被稱為「行憲紀念日」,紀念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廿五日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儘管南京的國民政府流亡到國民黨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的台北,台海兩岸的政治聯繫在一九四九年已經不復存在,但一九四七年的《中華民國憲法》仍然為台灣帶來深遠的影響。一九九○年後陸續通過的十二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使台灣成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便是一項最重要的遺產。 二○○七年,已故的李登輝總統在最後一次和我私下談話時,向我強調中華民國做為中國大陸的舊「中華民國」,及其憲法的「正統的繼承國家」的正當性。 台灣修憲後 政治獨立於中國 李前總統認為,這項法律觀點至關重要。一九九○年到二○○○年間,李前總統以他非凡的治國才能,對中華民國憲法進行全面翻修。在那些年裡,他完成了一系列複雜且循序漸進的憲法增修條文,將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重新調整為「自由地區」,全體人民享有充分的代議制民主;在這些增修條文中,台灣「自由地區」的人民有別於其他所有司法管轄區的人口。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台灣(包括澎湖和其他外島)在政治上獨立於中國。卅多年來,中華民國的公開立場一直是「中國是一個中性的歷史、地理和文化名詞」,在「中國」一詞的內在脈絡下,同時存在「兩個主權獨立、互不隸屬的國家」。 美英不承認中對台擁有主權 一九六一年,新任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與英國首相麥米倫(Harold Macmillan)的首次會晤中,曾經針對中國和「福爾摩沙」的地位問題進行會商。甘迺迪堅決主張,將共產主義中國排除在聯合國之外。當時,麥米倫領導下的英國承認北京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由於一九五一年的《對日和平條約》宣示,福爾摩沙的地位尚未獲得解決,英國也認為福爾摩沙的地位處於未定狀態。麥米倫無意承認「中國」對福爾摩沙的主權要求。(儘管英國在一九七二年與北京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但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不承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 為了與甘迺迪聯手解決這個問題,麥米倫尋求在聯合國提出一項「繼承國家」決議案的可能性,亦即主張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北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都是一九四九年垮台的「中華民國」的合法「繼承國家」。麥米倫若有所思地對甘迺迪說,「有兩個國家,彼此都聲稱控制另一個國家」,但實際上,這兩個國家都沒有控制對方。美國建議在聯合國大會提出一項決議案,「僅聲明這兩個國家都繼承中國的權利,自然有權成為聯合國會員。」對甘迺迪來說,這項方案的好處是確保北京不會尋求加入聯合國。對麥米倫而言,則是英國可以聲稱支持北京加入聯合國。但英國認為,問題在於「除非福爾摩沙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對中國大陸沒有任何權利要求」,否則恐將窒礙難行。甘迺迪的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建議,美國可以「明確表示支持台灣做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在聯合國擁有席位,北平的問題就讓其他人去操心了。」遺憾的是,按照蔣介石委員長的指示,台北的舊中華民國政府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兩個中國」提案。值得注意的是,過了六十二年後,台灣做為一個獨立國家的議題,仍然是美國外交官矛盾地稱之為「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 例如,好幾家美國媒體上週披露,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一月十五日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舉行高峰會,會中的氣氛並不如我們原先以為的那麼輕鬆。峰會結束後,拜登重申美國長期以來的一貫政策。他說,「我們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共識」,他還進一步重申,「我不會改變這一點。這一點不會變。」 我們現在知道,拜登總統是在回應習主席在會談中的說法:「中國傾向以和平而非武力方式來取得台灣。」參與會議的官員透露,習近平還說,「認為他準備在二○二五年或二○二七年攻台的美國軍事領袖…是錯的,因為他並沒有設定時間表。」不過,幾乎沒有人因此鬆了一口氣。 我無意告訴拜登總統美國的對台政策是什麼。畢竟,制定外交政策是他身為總統的權力。可是,在過去三年中,美國國務院反覆在出版品和國會證詞中,向新聞界解釋說,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源於卡特總統的《台灣關係法》、雷根總統的「六項保證」、尼克森總統的《上海公報》及其修正案。 解讀美國的「一中」內涵 因此,我將從字面上理解國務院的立場;我逐字逐句地從那些文件中摘錄以下幾點。而且,基於台灣的憲法正當性,請容許我就拜登總統所說的「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做出以下解釋: (一)美國決定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是持續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 (二)美國在台灣主權問題上的立場從未改變,這是美國自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以來一直堅守的立場,即台灣的地位未定; (三)在這方面,我知道尼克森總統曾在一九七二年二月廿二日向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表示:「如果我能控制我們的官僚機構,就不會再有關於台灣地位未定的聲明…」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國務院,尼克森總統最後一次「控制官僚機構」,已經是四十九年前的往事,恰恰相反,我們或許可以認定,尼克森的繼任者從未認為自己受到尼克森與中國秘密交易的約束; (四)在過去的四十五年裡,美國的政策一直都很明確: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五)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也將「與台灣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國首任駐中國大使伍考克(Leonard Woodcock)告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一九七九年二月五日也在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公開聽證會上表示,「『其他關係』的一部分,是我們繼續向台灣出售防禦性武器的能力,這是安全的重要面向之一。」 美續軍售 抵抗武力脅迫台灣 (六)美國維持,而且將繼續維持,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脅迫手段,包括禁運、封鎖和抵制,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的能力; (七)美國「認知到」(acknowledges)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已無數次重申,「我們對台灣的地位不持任何立場。我們既不接受也不反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 (八)然而,《台灣關係法》規定,「當美國法律中提及外國、外國政府或類似實體、或與之有關之時,這些字樣應包括台灣在內,而且這些法律應對台灣適用」; (九)最後,「台灣」一詞包括「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治理當局,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 因此,讓我們為「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治理當局」、「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以及這些治理當局未來可能產生的憲法及其所有增修條文,致上新年的祝福。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退休外交官,曾分別在台北和北京任職,現任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美國的「一中政策」在台灣主權問題上的立場從未改變,這是美國自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以來一直堅守的立場,即台灣的地位未定。(路透) 赖清德:台湾主权独立 台独的定义就是两岸互不隶 送交者: Haisen2023[♂★★學翥吉奥★★♂] 于 2024-01-03 4:07 已读 1112 次 3 赞 大字阅读 Haisen2023的个人频道 赖清德:台湾主权独立 台独的定义就是两岸互不隶 法广 作者:古莉 20231230 中央社: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今天在辩论会交叉诘问时,询问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如何推动台独。赖清德表示,台湾主权独立属于2300万人所有,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就是台独的定义。 中央社12月30日台北电:2024台湾大选唯一的一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会今天下午2时在公视登场,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正面交锋,辩论会进行分为第1阶段「申论」、第2阶段5家媒体代表提问,第3阶段交叉诘问,第4阶段「结论」。 柯文哲在第3阶段交叉诘问的第1次提问询问赖清德。他说,赖清德说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但美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赖清德如何务实推动台独,而美国重量级学者也讲,希望民进党取消民进党的台独党纲,赖清德身为民进党主席要怎么处理。 柯文哲表示,赖清德在前天政见发表会表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不是台湾应该要走的路,赖清德当行政院长时为何不取消,赖清德还是现任副总统,是否立即停止ECFA。 柯文哲说,赖清德只有在选举时才不敢讲台独,赖清德是假台独真骗票。 对此,赖清德表示,所谓美国政府、美国学者反台独,基本上是一段话,先是反对中共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也不支持台湾宣布独立,目的是要维持台海现状,但是对手都断章取义、刻意扭曲,到处宣传。 赖清德指出,他不卑不亢,会带领国家维持现状,守护台湾、稳定两岸,也会促进印太和平,这就是他的使命。 赖清德表示,总统蔡英文上任后已公开宣示,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在压力下屈服,也不走回对抗的老路。也就是说,过去政府所跟中国进行的各项协议、合作通通不会改变,所以台湾没有废止ECFA的问题,只有中国拿ECFA进行以商逼政,企图谋取选举利益的问题。 赖清德指出,所谓的台独,基本上是主张台湾的主权独立,是属于2300万人所有,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就是台独的定义。 赖清德表示,他是务实的工作者,目的就是守护台湾、建设国家、发展经济、造福人民,这就是一个务实工作者所要做的努力。 時政風雲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並強調要試圖說服北京,「以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前總統馬英九8日接受DW國際新聞總編Richard Walker和台北辦事處主任鄒宗翰專訪,他見證下的「藍白合」最終失敗收場。他強調,本次台灣總統大選是一場「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以下專訪內容在不影響原意與脈絡的情況下,經編輯整理刊出。 DW:讓我們來談談近期新聞。過去幾天,中國一直向台灣送出空飄氣球,昨天(1月7日)至少有一個飛越台灣。您對此有何看法? 馬英九:顯然中國大陸非常關注這次選舉,尤其是民進黨的候選人,他主張台獨至少10到20年,我相信您有看到相關的內容。我想這就是中國大陸這麼做的原因,他們有點擔心這樣的人。 DW:我們待會會談到賴清德先生。回到氣球問題,您認為中國用這些氣球合理嗎? 馬英九:是什麼類型的氣球呢?為了天氣?或者為了情報收集等等。 DW:您說呢?您認為這些氣球的用途是什麼? 馬英九:我不認為我們會接受,但如果它們距離台灣太近的話,我認為我們的國防部或許要把它擊落, 但到目前為止這還沒有發生。 DW:您對此有什麼想對中國表達的嗎?認為它們應該不參與介入這次選舉, 還是認為他們可以這麼做? 馬英九:當然中國大陸非常關心這裡的選舉, 但他們也必須維護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基本關係,不做影響選舉結果的事。 DW:我的理解正確嗎?您認為他們不應該把氣球送過來,因為這被認為是中國的挑釁行為? 馬英九: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關於氣球用途的說明。我相信他們也瞭解,現在的情況也非常、非常敏感,所以他們必須採取更多預防措施,不要造成任何緊張。 DW:但如果事實證明這些是偵查氣球,你提到,台灣國防部應當擊落它。 馬英九:我認為我們的國防部確實有一些處理此類氣球的指示。 DW:氣球話題暫時停在這裡。從更宏觀角度來看,您和國民黨將這次選舉描述為「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您能解釋一下嗎? 馬英九: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支持獨立很多年,而且一直以來無論如何演變,在哪裡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立場,所以我相信中國大陸會對這樣的人感到非常緊張。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做得太誇張,沒有談太多關於他的台獨方針,但每個人都對此保持警惕。 DW:賴副總統已明確表示不會追求獨立,他說台灣現在就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他說會延續即將卸任的蔡英文總統的路線。您是認為他在說謊嗎? 馬英九:他的名字叫 Lai(編註:「賴」的英文拼寫,與英文 lie [謊言] 同音)。我想他們也害怕,擔心這種挑釁對台灣來說不太好, 特別是我相信他也收到了美國朋友的一些建議。 DW:您認為如果民進黨贏得這次選舉,可能會發生戰爭嗎? 馬英九:不一定,取決於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以及萬一他們贏得選舉會說什麼。人民期望民進黨非常小心地避免任何潛在的衝突,所以他們儘量不這樣做一些有挑釁意味的動作。 DW:您說過這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但剛才所說聽起來,您不認為會有戰爭, 能否澄清一下您自己的立場? 馬英九:正如我所說,其中一位候選人是台獨的終身支持者, 雖然他在競選期間試著用比較緩和的說法,但這種形象已經在那邊十幾二十多年,所以大家會觀察,如果他真的當選總統會發生什麼變化。 DW:從您的說法來看,您把當前緊張局勢的責任歸咎於民進黨和賴清德,對嗎? 馬英九:是的。 DW:這不是中國的錯嗎?是中國派軍艦接近台灣,是中國派戰機飛越中線,現在用氣球,這些挑釁性的軍事行動是來自中國,不是嗎? 馬英九:我當總統的時候你(編註:DW國際新聞總編Richard Walker)到過台灣嗎? DW:我沒有。 馬英九:所以你不知道當時的兩岸關係是多麼和平。我們跟中國大陸簽署了23個協議,兩岸人員往來超過500萬人次,我2015年在新加坡會見了習近平,《經濟學人》雜誌的結論是說, 中國大陸在台灣主權問題上做出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大的讓步,所以他們基本上相信,當我擔任總統時,雙邊關係會相對和平。我們肯定跟大陸存在一些問題,但從未達到軍事行動的程度。但民進黨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一生都有台獨的信念,這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最大的禁忌,所以他們非常仔細地觀察候選人的行為。 馬英九接受DW專訪時表示,台灣不必以與美國的軍售來挑起與中國的衝突,而是在其他領域跟他們保持良好關係。 馬英九接受DW專訪時表示,台灣不必以與美國的軍售來挑起與中國的衝突,而是在其他領域跟他們保持良好關係。 DW:您在這裡告訴我的,幾乎正是中國對民進黨的解讀。但民進黨會說,中國把他們塑造成支持台獨。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您是在重複中國的宣傳。 馬英九:不不不,我認為作為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他們必須瞭解中國大陸的立場,以及他們的立場最終導致的結果。從1950年代至今,兩岸之間一直存在著一些小衝突甚至戰爭,所以戰爭並非不可能。讓我再說一遍,戰爭並非不可能,雖然不太可能發生在不久的將來。 DW:但這顯示您確實將當前緊張局勢的全部責任歸咎於民進黨。您說自己擔任總統時兩岸和平與和諧,但民進黨掌權後就出現了戰爭威脅。 馬英九:這就是為什麼我問你,在我擔任總統期間是否來過台灣。如果你在的話,會瞭解那8年期間,兩岸間是如此和平。 DW:所以這全是民進黨的錯? 馬英九:很大程度來說是的。因為他們鼓吹台獨,這是大陸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DW:但是蔡總統表示的很清楚,不主張宣佈獨立。她說台灣不需要宣佈獨立,她捍衛現狀。 馬英九:對於我們這些天天觀察政治的人來說, 我想這只是她針對台獨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變。但如果你問台灣政界的任何人就會明白,賴先生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獨的支持者,他多次表示無論在哪裡都會堅持立場。他不是一個新的政治人物,是有政治歷程讓人檢視的。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問誰應該負責,當然,中國大陸是有責任,但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民進黨也有責任。 DW:您說中國有責任,到目前為止,您一直專注批評民進黨,卻沒有批評習近平。例如:威脅使用武力攻擊台灣、在台灣周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您有什麼要對北京說嗎? 馬英九:雙方都有責任,當然是雙方。但當我擔任總統時,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這是為什麼? DW:民進黨會說你對中國太友善了,你在試圖與中國建立關係上走得太遠了,所以才在台灣引發了「太陽花學運」, 年輕人上街表示:你讓兩岸離得太近了,讓台灣自治產生極高的風險。 馬英九:在我擔任總統時期的所有台灣人都知道,我們跟中國大陸有著相對和平的關係,簽訂了23份協議,幾乎涵蓋各行各業,跨境人員流動量達500萬人。但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我問你在我擔任總統時是否來過台灣,如果有的話就可以對兩者進行準確的比較。 DW:但很明顯,台灣人民最終拒絕了這種的方式,接下來兩任都投票支持民進黨,而且有可能這次也是。 馬英九:好吧,如果這是他們的選擇,就必須為大陸的某種行動做好準備,我們已經警告過,如果民進黨的候選人他們當選,會製造什麼樣的麻煩。 DW:如果中國採取某種軍事行動,您認為這種做法合理嗎? 馬英九:雖然不合理,但如果我們採取正確的措施,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這就是我的立場。我並不是說民進黨應該傚法國民黨,但至少身為台灣的領導人,他們必須非常小心地處理中國大陸事務。這就是為什麼大約兩、 三年前,蔡總統說中國大陸和台灣互不隸屬,而這在我身為一位國際律師看來,這是典型的分離主義舉動。她不必這麼說。我當總統的時候,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但他們所說的一切,總是能被解讀為台獨。他們非常、非常清楚,任何台獨問題在兩岸關係中都是非常敏感的。 DW:我們想進一步討論這次選舉的議題,現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談到處理兩岸關係需要「3D」戰略,首先是威懾(deterrence),要有強大的軍力來威攝北京採取軍事行動。 馬英九:侯先生的兩岸政策大多都是延續我的做法,我當時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他採用了這些想法,你剛才所描述的這些雖然是新的政策,但並沒有那麼不同, 我支持這一點。 DW:您認為台灣現在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展現有效的威懾嗎? 馬英九:問題是,就現況來看你需要多少保護?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如果台海有一些軍事行動可以應對,當然,如果想要有更強的軍事是可以的。我擔任總統8年,我知道怎麼應對中國大陸。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使用和平手段來做到這一點,不必什麼都訴諸軍事手段。 DW:我們來談談威懾的幾個面向。首先,台灣存在著關於兵役問題的爭論。民進黨將義務兵役期延長至12個月。去年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曾討論過將時間縮短到4個月,然後他好像又改變了立場。您的看法是什麼?台灣的義務兵役期多長是合適的? 馬英九: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特別是來自美國或來自民進黨的人們來看役期,覺得4個月太短了,但我的8年任期就已經是4個月了,也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們不想用武力來解決與大陸的問題。 DW:那您認為4個月是夠的嗎? 馬英九:是啊,為什麼不夠? DW:侯友宜也談到了軍費開支,目前約佔台灣GDP的2.5%,他談到慢慢要把這一比例提高到3%左右。您認為這樣合適嗎? 馬英九:如果你看看我擔任總統時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在軍事上花費那麼多, 因為我們跟大陸建立了溝通機制,不是只有高層,而是所有部會都有對口,所以萬一出現任何問題,他們總能找到辦法解決,而不必訴諸武力。 DW:那麼您認為2.5%的軍費就夠了? 馬英九:不一定,但如果我們能跟大陸發展一個和平的、更密切的關係。我覺得他們的政策幾乎最有問題的面向,就是你相信軍事力量是很重要的,或者說是必要的,這不是不對, 但不一定要這樣。 DW:是的,但我們談論的是國民黨候選人提出的「3D戰略」,他提到威懾是第一,但您卻說想透過縮短兵役或減少軍費開支來降低威懾重要性,我有理解錯嗎? 馬英九:是的,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想嗎?因為這幾多來民進黨從來沒有跟大陸對話,這是一個問題。 DW:那是因為中國大陸不肯跟他們對話。 馬英九: 但不只是因為這個,而是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 DW:我想持續討論威懾這個議題。您說的是4個月兵役,佔GDP2.5%的軍費就夠,這表明您的威懾方法並不是加強(軍事),而只是專注於其他要素。 馬英九: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想嗎?因為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大陸的戰爭, 也永遠無法獲勝,他們太大了,比我們強太多了, 所以我們不應該使用武力的方式來緩和緊張關係。這(和平)是台灣和大陸人都想要的。如果你始終相信強大的防禦,這雖然沒問題,但在台灣的情況下,這對我們的人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DW:考慮到台灣的軍事開支,台灣需要美國抵禦中國的攻擊,如果支撐夠久的話,也許日本會來幫忙。 馬英九:這太樂觀了。你知道中國的軍隊比我們大得多,你知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嗎? 他們做了18次美中假想戰爭軍推,18次都是美國輸。 DW:您聽起來在軍事上多少有點失敗主義的態度。您覺得威懾幾乎是不可能的。 馬英九:非常困難,我們不應該依賴防禦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必須用和平的方式與大陸對話,這樣才能緩和緊張局勢。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我去年初訪問大陸,非常成功,我們努力減少衝突的潛在可能,而不是建立我們的軍隊只為了等待與大陸的潛在衝突,那是非常危險的,會死人的,你知道嗎? DW:那麼您在俄烏戰爭當中學到了什麼?每個相關國家都在密切關注這起大規模地緣政治事件。您怎麼看? 馬英九:我不是俄烏關係的專家,但就兩岸關係來說,我處理這個議題36年了,深知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和平方式解決, 而不必訴諸戰爭或軍事衝突。我不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民眾是否有同樣的感受,我的瞭解還不足以做出判斷,但就我30多年來一直致力處理的兩岸關係而言 我認為和平是可以實現的。 DW:如果這種方式失敗,中國真的發動攻擊,您相信美國會援助台灣嗎? 馬英九:這是我們每天都會問的問題,但沒有答案。我不認為美國會直接介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因為如果介入並與大陸發生面對面的衝突,那可能會導致核戰。 DW:拜登曾4次表示美國會援助台灣,這有別於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傳統的模糊態度。您還是不相信他嗎? 馬英九:我認為美國很難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美國也參與進來,那麼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因此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避免,不僅是台灣和大陸之間發生熱戰, 也防止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發生戰爭。正如我所說,根據蘭德公司兵推,18次都是美國敗下陣來,所以美國的支持是有限的,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瞭解這一點。 DW:在美國,這引發了一場有關美國加大軍事投資有多重要的爭辯,特別是在印太地區。這樣做也不對嗎? 馬英九:不,我認為應該要做軍事準備,而且應該要做好,我並不是說我們不要那樣,我們想要那樣,但不能只是依賴軍事準備,特別當你的敵人是中國大陸,中國的規模比我們大很多倍,軍隊也強大得多,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理解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我主張和平解決爭端。事實上,我們已經建立了這個基礎,在我擔任總統的8年都在這樣做,我訪問了大陸,嘗試跟他們交朋友,真正促進更緊密的聯繫,這可能才是不使用武力解決我們問題的最佳方式。 2023年4 月5日,在新華社發佈的這張照片中,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前左)訪問世界第一大港,中國上海洋山港。 2023年4 月5日,在新華社發佈的這張照片中,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前左)訪問世界第一大港,中國上海洋山港。 DW:讓我們進入第二個D:對話(dialoge)。您在2015年擔任總統時見過習近平本人,您認為他是台灣可以合作的人嗎? 馬英九:這取決於你如何與他合作,我認為可以的。 DW:要怎麼合作?在您擔任總統8年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很多人說習近平本身也改變了。 馬英九:實際上非常重要的是1996年雙方達成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概念,這給了雙方在不開戰的情況下維持局勢的機會。我們非常、非常明白,如果台海兩岸每次爆發戰爭將是災難性的,沒有人會贏。 DW:這就是我所說的改變的意思。因為在2019年習近平談到「九二共識」時,說的是「共同謀求統一的九二共識」,很多人,甚至像國民黨的人一樣,對這個用詞還有在這種共識下進行談判越來越有疑慮,在台灣這裡,尤其是年輕人當中,「九二共識」也越來越不受歡迎。 馬英九:我認為不僅是年輕人,一般人都誤解了「九二共識」。我擔任總統期間,「九二共識」是雙方之間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對我們很有用,,不但從來不用考慮戰爭發生的情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擴大了和平接觸,這可能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只考慮戰爭衝突,製造了很多武器,用抵禦戰爭的策略思維,我認為這對台灣來說根本不是最好的。 DW:習近平是像拜登所說的獨裁者嗎? 馬英九:這取決於你怎麼定義,但這個詞在兩岸關係中並不重要,因為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可以和平相處的局面,無需使用武力,這可能比任何其他言論都更重要。 DW:所以您認為您可以信任習近平?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他。 DW:習近平在今年的新年演講說「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中方一直在推動統一的進程,這樣您還是覺得可以相信他嗎? 馬英九: 我不認為他(習近平)在推動統一,他們當然希望中國統一,這是肯定的,但他也很清楚,統一不可能一蹴可幾,需要花很多很多年的時間,並且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所以去年初我去大陸會見官員時,我告訴他們,對於兩岸關係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一是和平,另一個是民主。統一是我們憲法裡說的,原來就是台灣可以接受的,但必須透過民主程序和平地完成,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台灣人民可能有興趣接受。 DW:您談到了去年的中國之行。您知道您的影像被中國軍隊用來宣傳促進統一嗎?在該支影片中,他們展示了武器和征服台灣的能力,其中包括您的影像。中共這樣不就是利用您來分裂台灣人嗎? 馬英九:他們這樣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不覺得這能阻止我試圖減輕兩岸緊張局勢的想法, 而且我仍然不斷地告訴我的中國大陸的朋友兩個要素:一是和平,一是民主。 DW:現在的執政黨是民進黨,眾所周知,北京拒絕與任何民進黨政治人物交談,蔡總統也不例外。您認為中共的這種立場合理嗎? 馬英九:民進黨也試圖改變對大陸的態度。當我們達成「九二共識」時,民進黨原本認為這並非絕對不可接受,但他們逐漸改變了政策,說「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試圖將兩者合併,這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國民黨和我自己非常明確地拒絕「一國兩制」 ,但我們認為「九二共識」是不同的,是「一中各表」,如果有這個基礎,我們就可以建立一種雙方都可以同意,以和平和民主的方式達成一致的關係。因此就中國的民族統一而言,這可能是個漫長的過程,並且必須得到人民的共識,這不是幾年甚至10或20年就能實現的。 DW:您談的是人民的共識,如果我們看一下國立政治大學的民意調查就會知道,在您擔任總統的8年期間,實際上更多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您認為這是一種趨勢嗎?這些人不只拒絕「一國兩制」,也不認同「九二共識」,這裡的人民告訴您:我們不想要這個東西了。 馬英九: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人瞭解兩岸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以及「九二共識」對他們意味著什麼。我所說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所以「一個中國」的概念在那裡,但我們不必遵循大陸的解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這是「九二共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實際上可以成為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但民進黨政府總是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根本不是這樣。我們國民黨和我自己都反對「一國兩制」, 但我接受「九二共識」,這是兩件事 DW:所以從您的角度來看, 兩岸長遠是有可能統一的嗎? 馬英九:不是的,統一需要很長時間,但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最重要的是這個進程是和平和民主的,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想台灣人民可能會接受。 DW:有沒有台獨的可能? 馬英九:我不認為這是台灣人正在做或想做的事情。我認為大多數人都瞭解,台獨在兩岸關係中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 DW: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不到 2% 的人認為統一是可能的,大多數人希望維持現狀,這也是因為戰爭的威脅,但支持獨立的人還是多於支持統一的人。 馬英九:我們還不確定他們是否理解獨立意味著戰爭,這真的有可能會發生。所以目前台灣人不想統一,那也沒關係,但我不認為台灣人會支持台獨,至少他們中的一些人明白, 如果這樣做就意味著戰爭。 DW:現在我們來談談「降低緊張」(de-escalation)。您認為美國對中國是否過於咄咄逼人?例如讓佩洛西來訪問、向台灣出售武器等等這些不同的舉動。 馬英九:中國大陸當然反對美國與台灣在軍事上的關係,但我們不需要太認真看待這件事,因為他們已經這樣反對70年了,但我們有自己的防禦,我們必須捍衛台灣,毫無疑問,所以我們想從美國這邊購買足夠的軍事硬體。當然,這是中國大陸所反對的, 但我們可能要忽略這一點,因為我們有自己的防禦。換句話說,我想說的是,我不是無條件支持中國的統一。不是的。正如我所說,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必須是和平和民主的。 DW:佩洛西的訪問呢? 馬英九:她是中華民國的朋友, 但她大概不太懂兩岸關係,她以為她懂,但其實不然。 DW:她造訪台灣之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戰機開始飛越海峽中線等等。 馬英九:沒錯,我不知道我們的政府是否至少有禮貌地讓像佩洛西這樣的人知道,他們訪問台灣對我們的國防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DW:佩洛西認為向台灣表達美國的支持很重要。 馬英九:我們感謝她的支持,但必須採取其他方式來做,因為她甚至不知道要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就像我們有時會擔心一些美國人說,我們必須給每個台灣人一支AK47步槍來保衛他們的國家。我的反應是:天啊,我們製造的來福槍比AK47好得多,是能跟M16相媲美武器。所以他們不瞭解情況, 發表了很多有時很荒謬的評論,我們並不欣賞這種作法。 DW:如果你是總統, 你就會對她說不? 馬英九:沒錯,我想正如我所說的,他們來拜訪我們是為了表達支持,對此我們表示感謝, 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做是讓兩岸各方可以接受的,也許我們比他們知道的更多。 馬英九(中)在曾為「藍白合」奔走,希望國民黨的侯友宜(左二)和民眾黨的柯文哲(右一)可以一起搭檔參選台灣正副總統,但最後破局。左一為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 馬英九(中)在曾為「藍白合」奔走,希望國民黨的侯友宜(左二)和民眾黨的柯文哲(右一)可以一起搭檔參選台灣正副總統,但最後破局。左一為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 DW:我認為在這方面您和民進黨有共識,也就是本質上(兩岸)現狀是沒問題的,可以繼續維持。您說「不統、不獨、不武」, 我們在台灣這邊也看到,事實上,各方在這方面有相當多的共識。然而看看中國大陸,很明顯, 習近平說他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現狀。他說, 「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至關重要。所以台灣說現狀,美國說現狀,中國說統一,您怎麼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根本矛盾。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馬英九:我去年早些時候訪問大陸時,我告訴他們的官員,我當然理解,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希望看到台灣兩岸統一,但我說,統一問題必須先以和平方式進行,其次是以民主方式進行,如果不行的話,台灣人不會接受,他們要想清楚。 延伸閱讀:賴清德發言人:台灣人已無法接受「和平統一」 DW:有和平民主的統一途徑嗎? 馬英九:至少人民會思考統一對台灣是否有利。如果他們能夠透過和平和民主的方式來維持這項政策,我確信這種關係很像我擔任總統時的關係,可以繼續下去。他們當然可以提出兩岸如何統一的想法,但不應該超越和平與民主。我認為如果他們願意這樣做的話,採取和平和民主的方式,我們當然就可以開啟討論。 DW:為什麼不對中國說,他們必須放棄使用武力的威脅。 這是最終的問題對吧?中方保留使用武力的選項就是造成戰爭風險的原因。為什麼不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呢?如果想跟我們談,就不要使用武力威脅。 馬英九:習近平最近說,兩岸會透過和平統一來處理, 但他們不會放棄使用武力,這就是他們的立場。我想至少如果我們有機會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告訴他說:你要記住,為了得到台灣人民的支持,你必須和平、 民主,但是否接受統一,是台灣人自己要決定的事情。 DW:我要把這個問題拋回給你,因為我沒有聽到答案,為什麼不簡單地要求北京說:好吧,我們保證永遠不會使用武力來使情勢升級?很簡單問題就解決了。 馬英九:我不是北京,我不能給你這個答案,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接受這一點。 DW:為什麼不要求呢?為什麼寧願坐等想著:好吧,反正他們(中國)不會接受, 所以我們(台灣)就不要求? 馬英九:不是的,我想我們說過,他們說與台灣的關係將是和平的,但他們不會放棄使用武力。 DW:但這就是問題所在。 馬英九: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與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並試圖說服他們,如果繼續使用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你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DW: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民眾黨的柯文哲。我們都知道國民黨嘗試跟民眾黨合作,您也中間協調人,您現在對柯文哲有何看法? 馬英九:這非常敏感。他有他的想法,並且得到了年輕人的許多支持......但他必須明白,民進黨和國民黨是選舉的兩大力量,柯文哲固然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支持, 但就整體民眾而言,他還是落後。 DW:您覺得柯文哲能和中國對話或處理好兩岸關係嗎? 馬英九:他可能會被大陸接受, 因為他支持「兩岸一家親」。大陸可以接受,但這還不夠,特別是他在台灣政治中的作用正在減弱。 DW:最後一個問題, 因為您談到了很多年輕人支持柯文哲, 我們都知道國民黨的年輕人支持率是滯後的。如何贏回年輕人的心? 馬英九:我想侯友宜實際上非常瞭解情況,這就是他選擇趙少康的原因,我認為趙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他去大學演講時很受歡迎,我覺得這會稍微改變一下情況。趙雖然可能無法跟柯文哲(在年輕人支持度上)競爭, 但考慮到我認為的其他因素,他還是遙遙領先。 播放影片4:56 min 台灣2024總統大選:首投族支持誰?台海和平誰最穩?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音頻影片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日期 10.01.2024 台湾三位总统候选人再度就两岸议题激烈攻防 法广 作者:台北特约记者 陈民峰 20231229 台湾总统大选最后一场由官方举办的电视政见会,本周四(21日)晚间登场,由于是压轴,三位候选人都不敢轻忽,特别是有关两岸的议题,再度成为攻防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批评蓝绿两党总在选举时操弄统独,并称国民党只有在选举时不主张统一;引发侯友宜反驳,强调他是走中间路线,并非统一路线。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则表示,世界已经上架台湾,但柯、侯都是走回依赖中国的老路。 台湾总统选举最后一场电视政见会本周四晚间七点举行,两岸议题再度成为焦点。柯文哲、赖清德、侯友宜同场交锋,两岸议题火花四射! 依照抽签顺序,柯文哲先发言,在第二轮发言时他批评,民进党现阶段仍保有「台独党纲」,过去八年执政期间与中国大陆零互动,现在更推举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当总统候选人;另一方面,国民党不曾修正自己的「统一党章」,所推派的侯友宜也接受缺乏民意的「九二共识」。 柯文哲强调,国民党和民进党所坚持的立场都与国际社会所期待的「维持现状」相违背,「赖清德只有选举时不主张台独,国民党只有选举时不主张统一」,不论民进党或国民党,选举总是操弄统独意识形态、鼓吹群众相互仇视。 轮到侯友宜发言时,他反驳柯文哲「国民党主张统一」的说法,他说,国民党是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这个根本大法讲得非常清楚,国民党坚守民主自由的制度,反对台独、也反对一国两制;而他一向的态度,是台湾跟大陆的关系,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台湾未来由2300万人决定。 侯友宜并呼吁柯文哲,请不要连他所走的中华民国的中间路线,都把它视为统一的路线。这话引起高度关注,因为连国民党总统候选人公开否认走统一路线。 随后,赖清德发言强调,侯柯两组候选人都是秉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接受九二共识、一个喊两岸一家亲,都是走回依赖中国的老路。 赖清德批评,不管是柯文哲或是侯友宜,只要中国对台湾施压,包括挖了邦交国等,一定是批评台湾政府的不是,从来没有去谴责中国的野蛮,这个是他与他们最大的不同。 接着,柯文哲在第三轮发言时回击赖清德,他说,台湾诈骗案很多,赖清德「居然示范什么是诈骗」,他质问赖清德,他什么时候说过接受一个中国? 柯文哲说,他在2015年曾提到两岸一家亲,民进党立委候选人在2016年选举时还邀请他站台,当时民进党怎么不觉得两岸一家亲有问题? 柯文哲强调,他绝不会像民进党、国民党,在选举时操弄统独意识形态。他说,民进党是用「抗中保台」,挑起仇恨;国民党是靠拢中国,挹注选情。两党都想利用中国赢得选举,结果是台湾内部更加分裂对立。 赖清德在第三轮最后一位发言时再度发起攻击,他说,两位候选人不约而同提到的,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他想请问全国的父老乡亲,「两岸一家亲,跟要推动服贸,背后是不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有,接受九二共识之后,要如何保障台湾的主权? 赖清德强调,在总统蔡英文领导下,台湾已成功走进世界,全国民众不妨想想,台湾是要自信的在信赖台湾这条路上持续壮大,还是要走回头路?不管是接受九二共识,或接受两岸一家亲,或是去推动服贸,真的对台湾会比较好吗?他说,这次总统大选,除了在选择候选人,更是在选择国家方向。 政见发表会结束后,侯有宜在面对媒体时再度提起刚才的交锋,他请赖清德不要再抹红他了,他走的是台湾中间路线,按照中华民国宪法的中间路线,这条路台湾已经走几十年了。 他强调,他出来选举只有一个目标,不分族群、党派,就按照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面对大陆,他坚守民主自由制度,反对台独、和一国两制。 从三位候选人就两岸议题的交锋可以看出,谁都不愿和中国挂勾,「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政见会中都受到摒弃,中国大陆俨然成为台湾选举的票房毒药,这可能是观察两岸关系前景的一个重要指标! 解碼中國:台灣大選 兩岸主張之異 台灣即將迎來總統大選,與大陸的關係依然是選戰中的重要話題。兩岸之間互不承認主權、維持現狀、憲法刻在心中……三名總統候選人在電視辯論會上表達了何種態度? 三位總統候選人參加電視辯論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幾天前在台灣總統候選人電視直播辯論中,一位記者發問:「是否認同中華民國憲法?」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它涉及台海兩岸、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在最壞的情況下,這種關係有可能在 21 世紀引發戰爭。 自 1971 年以來,聯合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與德國一樣,這些國家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目前有台灣有13個邦交國,其中大部分是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小國,還有歐洲的梵蒂岡。北京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序言中寫下規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大陸不說台灣即將舉行 "總統選舉",而只稱 "台灣地區選舉"。在北京眼中,"台灣 "是一個具有政治挑釁性的詞。它暗示了島內政治勢力爭取獨立的訴求。奧運會將台灣稱為 "中華台北",世貿組織則稱「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單獨關稅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5年全國人大會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將武統台灣合法化。 播放影片4:56 min 台灣2024總統大選:首投族支持誰?台海和平誰最穩? 在台灣適用的是1947年出台的中華民國憲法。1945年國共內戰爆發,四年後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國民黨於1949年撤退至台灣島。這部憲法未對領土進行明確規定。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自1947年以來台灣國民大會沒有就這個問題做出決議。根據現行憲法,大陸在法律上也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台灣獨立的主張不符合其自身憲法。 保護傘美國 1979 年中美建交後,美國國會於同年 4 月通過《台灣關係法》,為台美互動奠定基礎。該法內容包括要求美國政府 "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 "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高壓手段,危及台灣人民安全與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若是北京對台灣發動武統,美國無正式義務軍事保衛台灣。不過美國正在討論,白宮是否應更明確地發出保衛台灣的承諾。 位於柏林的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SWP)政治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歐文豪斯(Marco Overhaus)指出:"這些討論的背景是,華盛頓普遍認為亞洲的軍事力量平衡正在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此外,中國多年來一直有意投資於所謂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力(A2AD),比如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這種戰力將極大阻礙了美國在發生衝突時支援台灣的能力。"A2AD是指使讓對手難以或無法進入作戰區域,限制其行動自由的一種能力。 回到台灣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目前中華民國/台灣複雜的法律情況使得台灣島不可能宣佈獨立,這將明顯違反其自己的憲法。然而據調查,大多數民眾都反對北京政府所設想的與大陸統一的主張。 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法律框架仍是一個純粹理論性問題和選戰議題。然而,總統候選人們對這一爭議問題的回答顯然存在細微的差別。執政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回答並不明確,他重點強調憲法中保障公民權利和民主政體的方面。2017年他曾因表示自己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而招致批評。 自上世紀90年代台灣實現民主化以來已進行了7次憲改,一些條款被廢除或修改。然而,對於國家領土的定義並未調整,唯一的補充是一個新術語:「自由地區」("Free Area"),這個術語對中華民國國家公職的選舉資格等等做出了規定。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表示,憲法刻在他的心中,而兩岸之間互不承認主權、互相不否認治權,才有辦法開啟協商的機制。第三位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反問:"我們三人不是競選美國某州州長,也不是競選中國某省省長,而是競選中華民國總統。如果我們不認同中華民國憲法,那又有什麼資格站在這裡選總統?"這位民眾黨主席曾經擔任8年台北市市長。他直截了當地表示:"國民兩黨花很大力在討論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是浪費全國人民的力量。畢竟維持現狀,不就是目前唯一的選擇嗎?" 「解碼中國」是德國之聲的一個系列節目,從德國和歐洲的角度對中國在當前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和論點進行批判性解讀 德國之聲專訪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影] 2024/1/10 15:26(1/10 22:25 更新) 前總統馬英九。(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台北10日綜合外電報導)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表示緩和兩岸緊張須用和平方式對話,而非著重武力備戰;當被追問是否信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時,馬英九說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對方。 馬稱兩岸關係須相信習 侯友宜:想法跟我有些不同 苗栗催票 賴清德:習近平不能信 請選信賴台灣 馬英九稱兩岸關係須相信習近平 柯文哲:相信自己比較安全 影片來源:DW 中文 -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DW)今天刊出8日專訪馬英九的內容與部分訪問片段,影片內容顯示專訪過程中雙方以英語問答。 德國之聲問到,是中國派軍艦接近台灣、派戰機飛越中線,現在用氣球飛越,出現這些挑釁性軍事行動後為何還要把當前兩岸緊張局勢責任歸咎民進黨和賴副總統。 馬英九表示在他任內兩岸簽署23個協議、兩岸人員往來超過500萬次、2015年馬習會,「我擔任總統時,雙邊關係相對和平。我們肯定跟大陸存在一些問題,但從未達到軍事行動程度。但民進黨就不一樣,因為他們都有台獨信念,這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最大禁忌」。 對方問馬英九台灣的軍事預算在GDP占比是否足夠、為何不主張加強軍事嚇阻時,馬英九直言,因為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大陸戰爭,「也永遠無法獲勝」。 馬英九說:「他們太大了,所以我們不應使用武力的方式來緩和緊張關係」、「如果你始終相信強大的防禦,這雖然沒問題,但在台灣的情況這對我們民眾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馬英九認為純靠軍事防禦想嚇阻對岸非常困難,「我們不應依賴(軍事)防禦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必須用和平方式與大陸對話,這樣才能緩和緊張局勢」。 對台灣義務役回復一年役期一事,馬英九表示,在他8年任內役期是4個月,也沒出什麼問題,認為役期4個月已足夠;對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將把軍費開支由目前GDP占比2.5%逐步調高為3%,馬英九認為軍費占比還是要看台灣能否與大陸發展更和平、密切的關係而論。 對於德國之聲認為九二共識在台灣越來越不受歡迎、特別是在年輕人,馬英九認為這與一般人都誤解九二共識有關,強調在他擔任總統期間,九二共識是兩岸間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關係沒走向緊張之所在,「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可以和平相處的局面,無需使用武力,這可能比任何其他言論都更重要」。 德國之聲追問「所以您認為您可以信任習近平?」時,馬英九回答「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他(well,as far as cross-strait relations, you have to)。」 對德國之聲問到去年訪中之行一些影像被共軍剪輯入宣傳促統的影片,被中共利用來分化台灣人一事,馬英九表示,對方這類作為一直都有,「我不覺得這能阻止我試圖減輕兩岸緊張局勢的想法,且我也不斷告訴大陸的朋友兩個要素:一是和平,一是民主」。 馬英九表示,國民黨與他都非常明確拒絕「一國兩制」,而且他所說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 「我們不必遵循大陸的解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這是九二共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可以成為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我們國民黨和我自己都反對一國兩制,但我接受九二共識,這是兩件事。」 2022年夏天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美中及兩岸關係緊張。 對此馬英九表示「我們感謝她的支持,但必須採取其他方式,因為她甚至不知道要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就像我們有時會擔心一些美國人說必須發給每個台灣人一支AK47步槍來保衛國家」。 被問到若去年還是總統時,會否拒絕裴洛西來訪,馬英九坦言他會拒絕,「正如我所說,他們來拜訪我們是為表達支持,對此我們表示感謝,但應該要知道,如何做才能為兩岸各方所接受,(這點)也許我們比他們知道的更多」。(編輯:陳亦偉)1130110 #台灣#習近平#裴洛西#馬英九#德國之聲 延伸閱讀 接受日媒專訪談大選 馬英九:在野不整合不可能贏 華爾街日報:台灣政治風向改變 總統候選人都不親中 美專家:若民進黨再贏大選 意味中國對台政策失敗 趙少康:兩岸制度差很遠 在我任內絕不會談統一 日媒:台灣總統選舉中國懷戒心 加大介選能看出習近平焦慮 侯友宜提本外勞薪資脫鉤 全產總反對 火線議題 徐耀昌:苗栗財政轉危為安 因綠營執政鼎力支持 2024/01/10 22:52 馬英九稱兩岸關係須相信習近平 侯友宜:想法跟我有些不同 2024/01/10 15:39 柯文哲批國民黨操作棄保:複製當年連宋扁三腳督假把戲 2024/01/10 15:36 德國之聲專訪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影] 2024/01/10 15:26 薛瑞元稱沒要求高端合約保密 侯辦提證據批說謊 2024/01/10 14:35 謝立功再批黃珊珊對抗媒體 恐難避免衝向敗選懸崖 2024/01/10 14:00 國民黨 接受日媒專訪談大選 馬英九:在野不整合不可能贏 2023/11/15 14:25(11/15 17:47 更新) 圖為前總統馬英九。(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東京15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總統大選即將於2024年1月舉行,對在野黨擁有高度影響力的前總統馬英九接受日本新聞網(JNN)專訪時表示,在野不整合的話,根本不可能贏。 藍白合政黨協商今天在馬英九見證下再度登場。會中達成共識,由民調統計專家檢視評估11月7日至11月17日社會各界公布的民調結果,及國民黨、民眾黨各提供一份內參民調的結果。雙方同意,若超過統計誤差,由勝者得一點,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馬英九2008年起曾任8年總統,任期內首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等,長期以來重視台灣與中國關係。 馬英九今年3月訪問中國,成為卸任總統第一人,並認為兩岸都是「中國人」,主張應該追求和平。 在明年1月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與中國的關係也成為一大焦點,目前選戰格局呈現曾經由馬英九率領的國民黨等在野黨,挑戰與中國保持距離的總統蔡英文的執政黨民進黨。 雖然在野黨支持群有可能分裂,但馬英九對JNN強調在野黨必須整合的想法。馬英九說,11月20日就要開始登記,「勢必他們在那個之前應該要做一個決定」。 馬英九說:「因為不整合的話,根本不可能贏。」 雖然為了邁向整合應該善用民調,但有專家指出,馬英九的發言背後「有著危機感」。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教授野嶋剛說,馬英九看到自己過去非常重視的國民黨衰退,甚至可能消滅,因此認為就算要讓出總統參選人資格,也應該要找出勝選之道。 另外,馬英九也談到台灣民眾對中國武力犯台感到憂慮。馬英九說,如果明年的選舉國民黨能夠得勝的話,「我們那些(兩岸)政策應該都可以恢復」。 野嶋剛分析上述發言的目的時表示,「選擇民進黨就會陷入戰爭,選擇國民黨或在野黨的話就能迎來和平,這是選戰策略發言」。 明年初就將迎來全球關注的台灣總統大選。馬英九說,「如果沒有聯合的話,大概不可能勝過民進黨」。(譯者:黃名璽/核稿:嚴思祺)1121115 #中國#馬英九#國民黨 延伸閱讀 藍白政黨協商共識:民調決勝負 18日公布結果 藍白整合民調決勝負 將採聯合競選未來組聯合政府 藍白政黨協商登場 宋楚瑜:推我參選問題就解決了 學者:藍白合運作無前例 如何兌現選前承諾成難題 藍白合未納政黨支持度 侯友宜:互相包容就能合作 藍白協商民眾黨退讓 柯文哲:心情不好但更痛恨民進黨 藍白整合民調定正副 聯合政府國民黨建設發展民眾黨監督制衡 國民黨 選前1個月 路透: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中會台商 2023/12/14 12:37 藍白協商民眾黨退讓 柯文哲:心情不好但更痛恨民進黨 2023/11/15 16:22 藍白合未納政黨支持度 侯友宜:互相包容就能合作 2023/11/15 15:18 接受日媒專訪談大選 馬英九:在野不整合不可能贏 2023/11/15 14:25 藍白整合民調決勝負 將採聯合競選未來組聯合政府 2023/11/15 12:54 藍白政黨協商共識:民調決勝負 18日公布結果 2023/11/15 12:39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