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鋼「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
掌權10年 學者:習近平愈加強化極權制度
2023/12/04 20:34
習近平訪上海救經濟 學者:民企信心盡失難挽回
2023/12/04 19:28
中國房市低迷之際 央行行長重申房住不炒
2023/12/04 12:32
習近平大談改革開放 要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2023/12/03 23:00
掌權10年 學者:習近平愈加強化極權制度
2023/12/4 20:34(12/4 22:01 更新)
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教授許成鋼4日於台灣大學以「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為講題演講。他在會上提到,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期間一度往分權式威權制演變,社會可容納有限的多元,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掌權後,再重返極權制,鞏固政權等目的大於經濟。中央社記者李雅雯攝 112年12月4日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4日電)經濟學者許成鋼今表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期間一度往分權式威權制演變,社會可容納有限的多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掌權後,再重返極權制,強化控制、鞏固政權等目的大於經濟。
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教授許成鋼今於台灣大學以「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為講題演講,他於會中作出上述表示。
許成鋼表示,共產黨極權制特點包括黨控制國、黨統治社會的一切、不允許存在任何獨立於黨的組織、團體、財產;黨國持有或控制社會所有的財產、可暴力剝奪所有私有財產;所有個人包括黨幹部都喪失人權。
他提到,威權制不等於極權制,在威權制下,社會在產權、意識形態、政治上存在有限的多元,還有微弱的權力制衡,普遍理論認為,威權制會隨著經濟發展,逐漸過渡到民主憲政;從來沒有極權制過渡民主憲政的例子,因為極權制不允許任何威脅所在。
他指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期間一度朝分權式威權制演變,政治、人事由黨中央掌握,其他放權地方,地方自行決定資源如何配置,上級給下級目標,地方彼此競爭,各自努力提出條件拉攏台商、外資等,產生內部能動性,「只要你效忠中央就好了」。
習近平掌權10年改變了這個狀態。許成鋼指出,2013年以後,中共對於外界愈加敏感,強化社會各個面向控制,從稍加鬆散威權制重返極權制,權力收緊歸回黨中央,警戒任何可能動搖極權制因素,民企壯大發展,尤其引起中共擔憂,「預防和平演變、顏色革命比經濟更重要」。
許成鋼認為,極權制對於社會全面控制、非常暴力,在這樣的壓力下,這樣的制度何時會崩潰,實在很難判斷,如果經濟長期低迷,社會菁英階層有改變共識時,有可能是制度崩潰時;倘若軍隊分化,也有可能構成條件,「人們不能假設共產黨永遠能夠統治所有軍隊」。(編輯:陳鎧妤)1121204
習近平訪上海救經濟 學者:民企信心盡失難挽回
2023/12/4 19:28(12/4 19:36 更新)
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教授許成鋼4日於台灣大學以「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為講題演講。中央社記者李雅雯攝 112年12月4日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4日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日前視察上海,外界視為提振民企信心訊號。學者許成鋼說,中共做的每件事情都是為了穩定政權,先前一系列監管是擔心民企太壯大;民企信心盡失後難挽回。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教授許成鋼今天在台灣大學以「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為講題演講;他於會中、會後受訪時作出上述表示。
習近平日前赴上海視察,強調上海要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他後來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說,長三角要帶頭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優化民企發展環境。
許成鋼表示,中共不關心經濟,關心政權穩定;2019年香港「反送中」期間,港人挑戰的是「如何統治香港」,卻被政府粗暴對待;香港經濟表現走下坡,這是可以預期的,也再次佐證中共以穩定政權為優先。
他說,中共先前推出一系列監管措施,擔心的是民企太壯大,現在的經濟問題都是這些介入措施所導致;官方作再多鼓勵措施都難救民企信心,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累積企業家信心,這才使民企得以發展,信心一但喪失,很難挽回。
許成鋼提到彼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九二南巡」也是起於對政權被動搖的擔心。
他說,鄧小平1992年南巡被視作對於中國改革開放起了重要作用,被後人講得「天花亂墜」,時空背景仍是中共對於政權被動搖的憂慮,時逢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蘇聯解體,中共勢必要考慮經濟問題,否則恐將動搖政權基礎。
中國現有地方債務高築、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等問題,許成鋼指出,中國大量債務抵押主體是土地、房地產,經濟表現下滑時,土地、房地產價格在銀行帳面也迅速下跌,恐將引爆系列問題。
他說,中國現在試圖先不讓房地產企業破產,不過這些擋不住土地、房地產價格下跌等問題,「怎麼弄都不行,現在碰到死結了,中共只能繼續掙扎」。(編輯:張淑伶)1121204
中國房市低迷之際 央行行長重申房住不炒
2023/12/4 12:32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中國房市低迷,業者哀求盼當局別再提「房住不炒」,不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今天發表談話,重申這項房地產緊箍咒,並說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4日發表署名潘功勝的文章「加快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潘功勝指出:「主動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重大轉型,策略上,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他還說,策略上,弱化房地產市場風險水平,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外溢,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健運作。
潘功勝指出,為保障性住宅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完善房屋租賃金融政策體系,加速建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今年7月24日公布,計劃向民企推薦逾2900個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3兆2000億元(約新台幣13兆7000億元)。
針對房市,當時發改委未提及房住不炒並說:「要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由於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在經濟相關高層會議中不提這道房產緊箍咒,引發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間報導,雖然發改委向房市的喊話被視為鬆綁針對房產業管制的指標,不過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房企高層表示,沒看見「房住不炒」就放心了。
也有房產業者表示,當局雖頒布包山包海的激勵政策,但沒說出口的其實更重要,好比不再提「房住不炒」那就實屬萬幸。
不過8月間中國國務院舉辦、中宣部管理的經濟日報即刊文重申,房住不炒定位仍要堅持,沒有過時;9月間經濟日報再發表文章「不要誤讀房貸利率降低」,三次重申「房住不炒」定位或大前提並無改變。
如今中國央行行長跟進重申,還強調要「牢牢堅持」。
中國政府打房的起點可歸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16年12月14至16日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表的談話,當時他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地方政府遂而接連響應提出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2020年官方祭出「三條紅線」限縮房企債務,徹底打擊房地產業高槓桿發展核心,加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市場熱度明顯降溫。
但房產開發商缺資金流蓋房,蓋到一半的「爛尾樓」問題浮現,衝擊消費者信心後,預售屋更沒有人願意掏錢購買,房地產業資金周轉來源幾乎全斷;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滾雪球成為現今的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連環爆。(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21204
習近平大談改革開放 要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2023/12/3 23:00(12/4 08:24 更新)
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中新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日赴上海考察,強調上海要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要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中國官媒央視、新華社晚間報導,11月28日至12月2日,習近平先後來到金融機構、科技創新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等進行調研。3日上午返回北京途中,他則特地到江蘇省鹽城市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習近平指出,上海的重要使命是建設「五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以城市治理現代化為保障,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他強調,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要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
他宣稱,要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扎實推進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在臨港新片區率先開展壓力測試,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他說,要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提升製造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能級,繼續辦好進博會等雙向開放大平台,「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和制度體系」。
習近平還表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落實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政策措施,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增強對國內外高端資源的吸引力。
在城市建設方面,他表示要加快城市數字(數位)化轉型,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面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
此外,習近平也重申自己多次提倡的理念,參觀保障性租賃住房時提到,「我們社會主義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在談到城市治理時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不過,習近平談的「改革開放」並非思想和意識型態的活潑多元化。他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各種文化交匯融合中進一步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並提及要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今天上午,習近平到江蘇鹽城市參觀新四軍紀念館,他稱這是展開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
除了地方官員陪同,習近平這次上海行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陪同考察,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杰、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分別參加有關活動。(編輯:張淑伶/陳鎧妤)1121203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