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實驗獲准!為何馬斯克願把晶片植入自己腦袋? 文 / 吳凱西 2023-06-03 瀏覽數 15,750+ 腦機接口實驗獲准!為何馬斯克願把晶片植入自己腦袋? 馬斯克展示其合作創立神經技術新創公司Neuralink未來的可能發展。Flickr by ApolitikNow 近日,馬斯克合資創立的神經技術新創公司Neuralink獲得FDA批准,可展開首次人體臨床研究。究竟腦機接口技術是什麼?為何馬斯克、蓋茲、貝佐斯等科技大咖爭相投入? 5月25日,由科技鉅子馬斯克(Elon Musk)合作創立的神經技術新創公司Neuralink宣布,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批准,可展開首次人體臨床研究。 Neuralink正在創建一種名為「Link」的大腦植入裝置,能幫助重度癱瘓患者,這是僅使用神經信號就能控制外部裝置的技術。這意味著,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在台灣又名「漸凍人」)等嚴重退化型疾病患者,終於可移動游標、用意念打字,恢復與親人交流的能力。 Neuralink在一則推特文章中寫道:「這是Neuralink團隊與FDA令人驚豔的密切合作成果,代表著重要的第一步,有一天我們的技術將幫助許多人。」 馬斯克展示了 Neuralink 大腦植入物在豬身上的工作情況。Flickr by Steve Jurvetson圖/馬斯克展示了 Neuralink 大腦植入物在豬身上的工作情況。Flickr by Steve Jurvetson 業界第一家獲准!腦機接口技術夯 Neuralink獲批准實驗的範圍尚不清楚,Neuralink在一則推文中表示,其臨床實驗的患者招募尚未開放。 其實,Neuralink屬於新興的腦機接口(BCI)產業,是一種破譯大腦信號並將其轉化為外部技術命令的系統。Neuralink可能是該領域最知名的品牌,這要歸功於馬斯克的高調作風,他也是特斯拉、SpaceX和推特的首席執行長。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BCI技術,一些公司已經開發出有望推向市場的系統,但獲得FDA的商業醫療設備批准並非易事,企業需要進行幾輪極其徹底的成功測試和數據安全收集。 也因此,從來沒有一家BCI公司能夠獲得FDA的最終批准,但是透過過去該公司對人類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Neuralink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Neuralink的BCI將要求患者接受侵入性腦部手術,其系統以Link為中心,是一種處理和翻譯神經信號的小型圓形植入裝置。 Link將連接一系列細而靈活的線,而這些線直接插入腦組織,也就是裝置檢測神經信號的地方。患者將學會利用相對的應用程式來控制Neuralink設備,據該公司網站稱,患者將能透過藍牙連接,控制外部游標和鍵盤。 曾多次面臨調查,Neuralink撥雲見日 Neuralink在經歷一連串風雨後,取得FDA批准人體研究如同一場重大勝利。 成立於2016年的Neuralink曾多次面臨聯邦調查。2023年2月,美國交通部向CNBC表示,Neuralink涉嫌以不安全的方式包裝和運輸受污染的硬體;該公司在2022年初才開始尋求FDA的批准,根據路透社3月份的報導,FDA起初拒絕Neuralink的人體實驗申請,並列出該公司需要解決的幾十項問題,包含鋰電池設備、植入裝置電線在腦內移動的可能性,以及在不損壞腦組織的情況下安全取出設備面臨的挑戰。 此外,Neuralink還因涉嫌損及動物福祉而受到激進組織的抨擊,反對動物實驗的醫學委員會一再呼籲馬斯克公佈以猴子作為實驗對象的過程,包含導致猴子們內出血、癱瘓、慢性感染、癲癇發作、心理健康下降,甚至死亡的相關細節。 Neuralink曾因以猴子作為實驗對象的過程,涉嫌損及動物福祉受到激進組織抨擊。Flickr by Steve Jurvetson圖/Neuralink曾因以猴子作為實驗對象的過程,涉嫌損及動物福祉受到激進組織抨擊。Flickr by Steve Jurvetson BCI技術的多元可能,蓋茲、貝佐斯也看好 Neuralink獲得官方初步認可,除了幫助癱瘓患者外,專家們也相信BCI技術有朝一日可幫助治療失明和精神疾病,除Neuralink,還有一些公司也在研究腦機接口。 2022年7月,微軟公司創始人蓋茲(Bill Gates)以及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共同投資的Synchron公司宣布,將成為第一家將晶片植入美國患者大腦的公司。 馬斯克不惶多讓,表示想透過大腦植入裝置治療更多元的患者,包括肥胖症、自閉症、憂鬱症和精神分裂症,還希望達成瀏覽網頁和心靈感應,可以想像他打算繼續偕同Neuralink探索未來的可能性,以及應用於健康人士的潛在機會。 在2022年底的企業招聘活動中,馬斯克聲稱他計劃有一天自己也接受Neuralink裝置的植入。 「你可能無法想像,現在你就可以植入一個Neuralink設備,有一天我也會。」他表示對這些設備的安全性非常有信心,甚至願意將它們植入自己與孩子體內,成為輿論熱點。 看來,人類離人機合一的賽博格(cyborg)時代又更進一步。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美FDA准了!馬斯克旗下大腦晶片展開人體試驗,有望治療癱瘓、失明 SpaceX星艦炸了,為何馬斯克不認失敗?最強火箭面臨挑戰 電影 2023「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給你國際最新的觀點與趨勢分享! 訂閱遠見電子報 每週一、四發報 請輸入您的email 首頁 金融理財 退休理財 躺著也能賺大錢?200萬退休金4年分紅45萬 文 / 彭杏珠 攝影 / 張智傑 2023-06-02 瀏覽數 18,100+ 躺著也能賺大錢?200萬退休金4年分紅45萬 退休金如何放大?是所有人的大哉問。取自Shutterstock 政府操盤勞保基金、勞退基金的績效老是被嫌,卻有退休人士只領勞保老年年金,不支領新制的勞退金,將這筆錢擺著、什麼事都沒做,4年累計報酬率達21.4%,多出一筆45萬的現金,讓他大喊「比自己投資理財還穩當」,並到處分享經驗,被一些「不擅理財」的高齡者視為新型懶人投資術。 根據勞保局的經驗指出,一般勞工退休時,都會去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常常忘了還有一筆新制的勞工退休金(簡稱勞退金),甚至搞不清楚何謂勞退新制? 這是政府於2005年開辦的勞工退休制度,旨在避免發生舊制的弊端,當公司歇業倒閉時,勞工的退休金虧空,一毛錢都拿不到,進而影響到退休生活。 當勞工第一次上班時,勞保局都會幫每個人設置專屬的退休金專戶。雇主必須按月幫勞工提繳6%薪資的退休金,勞工可自行決定提繳與否,從1至6%,兩筆錢都會存入勞工的退休專戶,即便換了工作,帳戶、退休金都會跟著勞工走,不會被其他人領取,所以新制對勞工相對有保障。 而且勞退新制的給付更具彈性,不像勞保老年給付,如果想請領年金,須年滿60歲、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而且一定要辦理離職退保。尤其,政府又調高勞保老年給付的年紀,2026年必須年滿65歲才行,如要提前退休,每提前一年,年金給付金額將減少4%,最多可提前五年。換言之,想在60歲退休,只能領到八成的年金。 但,勞退新制的部分,只要滿60歲就可請領,無論是否在職、不用辦離職退保。要注意的是,勞退金提繳滿15年者,可選擇一次領或月領;未滿15年,只能請領一次退休金。 勞保近年有破產疑慮,但勞退是個人帳戶制,相對有保障。張智傑攝影圖/勞保近年有破產疑慮,但勞退是個人帳戶制,相對有保障。張智傑攝影 2019年勞退金收益率高達11.4477% 當然,勞工也可以選擇不提領勞退金。此時,帳戶金額可持續參加每年勞退新制基金投資績效的收益。每年3月,勞保局就會將上年度的獲利匯入勞工帳戶。 64歲的王柏濤就是決定不提領勞退金的案例之一。他60歲退休(2018年底),同齡太太也一起離退,太太兩筆退休金都申請了,王柏濤只領勞保老年給付,兩人共月領五萬多元的退休金。 王柏濤認為,五萬多元足夠夫妻倆日常生活了,所以未支領勞退金。沒想到,近期檢視勞退金帳戶時,有意外的驚喜。「退休時的勞退金總額大概200萬,我就一直擺著不動,2019至2022,4年累計報酬率達21.45%,共獲利約45萬元,」這四年期間,他什麼事都沒有做,就多出這些錢。 6月1日,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布最新的投資績效,截至今年前四月的累計收益數達到2643.9億元、收益率4.86%。其中,今年前四月,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3兆7017億元、收益數1700.5億元、收益率4.69%。「短短四個月,我又多賺了11萬5000元,」王柏濤興奮地說。 王柏濤的心得是,要看長不看短,不要太在意單年度的虧損。他退休後的四年期間(2019至2022年)發生很多事,包括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世界通膨……,當2022年底的勞退金收益率為負的6.6732%時,大家都很恐慌,深怕退休金大縮水。其實,2021年底的收益率達9.6567%、2020年底為6.9415%、2019年底更高達11.4477%。每年的收益率上上下下,但長期攤平下來,獲利仍很穩健。 勞退基金長期績效穩健,有助於滾大退休金。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圖/勞退基金長期績效穩健,有助於滾大退休金。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勞動基金10年平均報酬率4.56%,打敗通膨 就長期投資績效來看,近十餘年以來(2013年~2023年4月),整體勞動基金的年平均報酬率為4.56%,不僅打敗通膨,甚至是現在定存利息的三倍。這兩年,由於美元不斷升息,台幣定存飆升近一倍,否則4.56%的收益率是2022年定存利息的5.7倍。 這對不擅理財的退休族而言,堪稱是不錯的績效。所以先前笑王柏濤「笨」的朋友,現在卻很羨慕他,抱怨說,「早知道不領這筆錢,拿去投資股票了,這兩年殺進殺出,到頭來一場空。」 由於人類的平均餘命逐年增加,60幾歲退休的人,如沒有急需用到大筆資金、又不會投資理財,或許可考慮先領勞保老年給付,維持日常基本開銷,暫緩提領新制勞退金,每年3月等著分享投資收益,累積更多退休資金。 其實,每年都有很多人忘了請領勞退金。勞保局每年會針對年滿65歲、停止提撥勞退金一年以上、還未請領勞退金者,主動發函提醒請領。2022年就通知了約5.1萬件,後來有六成七申請提領,仍有三成三擺著不動。分析這批人應是沒有急迫需要用錢的族群,其中就包括王柏濤這樣的個案。 王柏濤不僅熱情跟老友分享自身經驗,還苦口婆心建議年輕人,一定要自提6%,通過時間的複利累積,儲備可觀的退休金。 「我們這個年齡層都是半路(2005年)才加入新制的,提繳僅13年,但雇主6%+自提6%,不斷累積退休金,再加上政府每年分紅,2018年底退休時帳戶已有200萬,去年又增至245萬,雖然有人質疑不如存股的獲益高,但對不擅理財的高齡者來說,是不錯的懶人投資術!」他說。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傑克‧威爾許的「奇異」世界 是誰一字值千金?國庫恐平白損失8億台幣 邁向第三人生 擁抱樂活享退4大關鍵 ▍數位專題 邁向第三人生 擁抱樂活享退4大關鍵 青春的第一人生,我們在懵懂的未知中探索自我;成熟的第二人生,我們在事業與家庭中埋頭苦幹,終於,來到自在自得的第三人生,我們有機會可以為自己而活,但前提是,我們是否已經做足了邁向第三人生的準備? 勞退基金勞保老年年金退休金退休 2023「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給你國際最新的觀點與趨勢分享! 繼續閱讀 首頁 科技 科技趨勢 NVIDIA黃仁勳誇美超微機櫃「就水欸!」,暗藏伙伴AI策略? 文 / 陳品融 攝影 / 張智傑 2023-06-01 瀏覽數 18,200+ NVIDIA黃仁勳誇美超微機櫃「就水欸!」,暗藏伙伴AI策略? 黃仁勳於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主題演講之中現身。張智傑攝 AI話題在本屆Computex上掀起熱議,輝達(NVIDIA)股價飆漲,連帶使輝達主要的AI伺服器指定合作伙伴美超微(Supermicro)水漲船高,今年股價已上漲167%。出身台灣嘉義的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1日現身Computex發表主題演講,分享美超微在AI時代的成功策略。 生成式AI興起,一夕間使正逢景氣寒冬的科技廠重新活躍起來,在年度盛事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不僅NVIDIA輝達因黃仁勳來台掀起一陣旋風,就連各大廠談起新產品、新技術,幾乎句句不離「AI」。 當中「黃仁勳行程」備受矚目,站台的合作伙伴包括聯發科、廣達旗下雲達、華碩旗下台智雲,今天(6/1)旋風刮到AI伺服器指定伙伴美超微(Supermicro),黃仁勳於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主題演講之中,閃亮亮現身。 同樣出身台灣南部、發跡矽谷的兩人,以英文演講之餘,不時穿插幾句中文、台語進行互動,交情相當好,黃仁勳更逗趣地讚賞美超微的伺服器機櫃「就水欸!」(很漂亮)。 美超微成立於1993年,2007年於那斯達克掛牌,最早從事主機板設計及製造,近年逐步走向伺服器主機解決方案發展,以「少量多樣」的模組化特色,成為國際上數一數二的伺服器品牌廠。受惠AI題材,拉升其營收從2021年的32.61億美元,翻倍到2022年的66.46億美元,今年至今股價更是漲了約167%。 「AI一天比一天更加強大,AI演算法、AI晶片、AI軟體、AI平台、AI應用,全都有巨大的潛力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和日常生活,」在一片掌聲中現身,梁見後一開場便如此說道。 為了迎接這股浪潮,美超微在本屆Computex上,更展出各系列產品,包括搭載最頂規的NVIDIA HGX H100 8-GPU 伺服器、全機櫃液冷解決方案、及與輝達合作的模組化伺服器架構MGX等。 美超微的優勢在於模組化設計,以及先進液冷技術。張智傑攝圖/美超微的優勢在於模組化設計,以及先進液冷技術。張智傑攝 美超微優勢:模組化設計、先進液冷技術 美超微究竟厲害在哪?主要可以歸納出兩大優勢:模組化系統解決方案及先進的節能技術。 梁見後指出,美超微的模組化設計能有效加速客戶端導入速度,從原先的三個月,縮短至兩週,是讓客戶導入意願提升的關鍵。而在AI帶動之下,預計至年底AI伺服器每個月的出貨量將提升25%、達5000台,意指美超微年產能可達6萬台。 也因此,美超微除了既有的美國、台灣、荷蘭工廠將持續擴產外,也將陸續在馬來西亞、日本等地擴充產能。 另外,梁見後也一再強調「綠色運算」的重要性,「綠色運算從18年前起就存在於美超微的DNA,」尤其近年伺服器廠積極投入的「液冷解決方案」,美超微布局已久。 事實上,所謂的「液冷」其實並非新技術,但因建置成本及困難度都更高,過去伺服器主要使用「氣冷」進行散熱。不過,隨資料中心運算需求大幅提升,加上ESG等概念興起,讓散熱效能更高的液冷技術備受矚目。梁見後指出,若資料中心使用美超微的液冷散熱技術,能降低四成耗能,每年節省高達百億美元的能源成本,相當於減少建造30座化石燃料電廠。 無懼伺服器逆風,「只擔心如何滿足客戶需求」 也因此,有了這些優勢,讓美超微順勢乘上AI浪潮,甚至在雲端服務商紛紛下修伺服器採購量的今年上半年,依舊保持底氣。 「大家預期經濟上的挑戰將會持續,但對我們來說,因為我們的產品比別人更優異,所以從客戶的預估數字(forecast)來看,事實上需求量持續強勁成長,」梁見後接受國際媒體團訪時,如此回應景氣問題,「所以在這個時機點,我們只擔心該如何去滿足客戶的需求。」 「能和你(梁見後)以及美超微成為合作伙伴是我的榮幸,」演講現場,黃仁勳亦有感而發。兩人不僅同為台灣囡仔,還巧合地同在1993年創業,並在30年後的今天,共同站上AI時代的浪尖,「我們將一起展開這段旅程,重新創造新的運算時代。」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AI一劍穿心!COMPUTEX電腦展5大看點 黃仁勳皮衣大方借廣達楊麒令,揭示AI聯盟成軍? 解析》黃仁勳終於等到GPU當上主角,一手好牌怎麼打? 美超微NVIDIA黃仁勳 2023「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給你國際最新的觀點與趨勢分享! 繼續閱讀 首頁 國際 全球焦點 Line分享 articlefont 準時到令全球旅客驚豔!日本的鐵道文化,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日本鐵道準時的程度,被譽為全球最高標準 文 / 魯皓平 2023-06-03 瀏覽數 4,950+ 準時到令全球旅客驚豔!日本的鐵道文化,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日本鐵路在許多的堅持和紀律,都成了列車能夠準點的關鍵之一。IQRemix 如果你曾去日本旅遊,相信對日本的鐵路準時印象深刻,日本人是怎麼做到的? 隨著疫情的解封和國外旅遊的盛行,今年愈來愈多台灣人選擇出國渡假,揮別過去3年封閉在國內的陰霾,搭機出國成了最享受的企盼。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疫情之前、2019整年度國人出國之目的地,前5名依序是491萬1681人次的日本(Japan)、404萬3686人次的中國(China)、167萬6374人次的香港(Hong Kong)、120萬9062人次的韓國(Korea)與85萬3257人次的越南(Vietnam);至於泰國(Thailand)則排在第6名,為83萬0166人次。 如今,日本依然是解封後,台灣人出國的首選,對許多觀光客來說,搭乘火車在日本通勤是個再頻繁不過的事,但對比台灣鐵路經常誤點的狀況,日本的列車卻基本上都非常準時,鮮少有延誤的狀況發生。 日本鐵道準時程度,被譽為全球最高標準 日本的交通路線非常繁忙,能維持準點的堅持非常不容易。britannica圖/日本的交通路線非常繁忙,能維持準點的堅持非常不容易。britannica 事實上,令全球旅客到訪日本、最驚歎不已的第一件事,就是其火車運行的精確度,安全、準時的鐵路旅行,在日本被認為是再平凡不過的準則,日本的鐵路也在世界上被譽為服務和技術的最高標準。 以東日本旅客鐵道(JR East)為例,在它約70條火車路線上,一天共運行了超過1萬2000輛列車,包含普通列車和高速列車,每天服務超過1700萬人次。東日本旅客鐵道運輸和機車車輛部門的橋本秀紀(Hideki Hashimoto)分享,「要同時運營這麼多的列車,需要遵守非常嚴格的時間表。」 在上下班的最高峰時段,中央線列車每2分鐘就有一班穿越東京市中心,而環繞市中心的山手線則是約2分20秒一班,「透過精心計算的時刻表,我們實現了安全的旅行,同時更近一步提升了便利性,例如從東京到大宮的子彈列車在高峰時段每4分鐘就有一班,一天最多達到400趟。」 準時的概念,在日本的文化裡早已根深蒂固 對比台灣列車經常誤點的狀況,日本的列車基本上都非常準時。britannica圖/對比台灣列車經常誤點的狀況,日本的列車基本上都非常準時。britannica 從1972年起,當日本國鐵仍在運營全國鐵路網時,他們就實施了程序化制度,用以控制鐵路時刻表,從那時起,鐵路的交通便一直不斷改變和演進,現在更藉助分散運輸運營控制系統(ATOS),以及新幹線計算機化安全、維護和運營系統(COSMOS)等最新技術,以確保大量列車能準時抵達。 橋本秀紀說,「準時」的觀念,其實早在這些系統出現以前就已經在日本根深蒂固,他分享,「長期以來,日本人遵循按時完成工作的觀念,蔓延到了鐵路,所以日本的守時標準,可能比其它國家的要求更高。」 他補充,「雖然現代有非常多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這一項目標,但在鐵路營運初期,人們依賴手動維護系統、和電話通報的時代,即便在那時,準時也被認為是個常態。」 為什麼日本的鐵路可以這麼準時? 《mediarail》報導,日本的鐵道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條鐵路的1872年,在這段時間裡,日本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用以確保鐵路能平穩的運行,成了日本鐵道當今被認為世界上最好系統之一。 根據統計,日本新幹線列車的平均延誤時間約為20秒,而其它鐵路公司運營的列車,平均延誤約為50秒,兩種狀況平均下來,延遲都不超過1分鐘,而這些數據都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少數事件,但最重要的是,人們可以從日本人對於鐵路準時的完美追求,看見他們的民族性,無論是地方的通勤列車或新幹線。 1、日本社會文化的影響 日本社會文化深深影響著鐵路文化。mediarail圖/日本社會文化深深影響著鐵路文化。mediarail 日本的文化和歐美的風格完全相反,日本一直是個精英社會,也非常尊重團體,和西方社會最大的不同是,「團體」永遠視為比「個人」重要。許多日本的員工會對公司非常忠誠,這是出於個人選擇,而不是像在歐洲那樣,員工屬於某個社會團體或工會。 「不確定性規避」也是日本文化的一個特徵,因為未來永遠沒有辦法預知。「我們應該努力控制,還是讓它發生?」這種模糊性帶來了焦慮,而日本文化已經學會透過避免不確定性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擔憂。 2、秩序與紀律的堅持 日本的新幹線鐵路。kawamura圖/日本的新幹線鐵路。kawamura 秩序和紀律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他們生活在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家,這些準則和尊重的好處在於,它有助於維持社會的和諧、使彼此的生活更加的順利,就像讓機器和齒輪順利運作的潤滑油,避免在運作時產生衝突和摩擦。 所有的這一切,必然對日本的鐵路產業有很大的影響,職員們不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社會孤島,而是把工作做好的趨勢,成了每天的當務之急,這也自然讓日本的鐵道不會出現像歐洲那樣的罷工狀況。 專家說,對抗文化跟意見分歧對許多工會組織來說是非常積極的,但日本的情況並非如此,他們是一直努力維持與他人的和諧,就他們充滿禮節的溝通方式而言,造就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意象。 3、日本鐵道獨特的準則和手勢 獨特的口號和手勢是日本鐵道員工非常重要的工作紀律。cowardlion圖/獨特的口號和手勢是日本鐵道員工非常重要的工作紀律。cowardlion 如果你曾搭過日本的火車,且曾經特別注意駕駛員、車掌或站務員的話,一定對他們的手勢和口號印象深刻,特別是在停車和準備發車之前。這些標準動作雖然對一些遊客來說感到很特殊,但這其實是日本行之有年的工業安全方法。 這個專業名詞,叫做「指差確認」,是增加職業安全的一個準則。 研究發現,這些在做特定動作前,獨特的手勢、口號和指令,能減少錯誤高達85%,因此在規定的範圍內,這顯然是很重要的安全文化,而日本人真的做的非常出色。 根據日本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口號和指令的工作原則,是將一個人的任務和身體動作、聲音相關聯,以提高意識水平來防止錯誤發生,這不僅是依靠員工們的眼神或習慣,且在每個步驟上都從物理上和聽覺上得到加強,以確保步驟完整又準確。 這些嚴格而有紀律的員工,替「準點」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新幹線基本上都不會延誤抵達、並讓列車在規定位置的1公尺內停下;而列車要轉向行駛之前,也會重複相同的紀律,1人負責1節車廂,約100個座位,在規定的7分鐘內將車廂清潔完畢。 4、乘客自我的紀律 因為日本人的文化和禮節,也成了鐵路能準時的關鍵之一。mediarail圖/因為日本人的文化和禮節,也成了鐵路能準時的關鍵之一。mediarail 專家也說,如果沒有乘客的紀律,日本鐵道可能就不會有如此完美的表現,在充滿禮貌和紀律、守秩序的環境裡,都讓日本鐵道文化呈現出最高的標準。 日本向世界展現出一個非常嚴格的社會,這在全球其它地方是絕對無法複製的。 日本是個非常忙碌的國度,特別是在大城市下,人們的生活步調也非常快速且緊湊,在熙來攘往的車站裡,繁忙擁擠的列車更是令許多觀光客印象最深之事。 為了在這樣交集頻繁的公共場合裡相處,無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他們通常都非常有禮貌,特別是在社會上,也盡量避免各種衝突。這部分是因為在過度擁擠的城市裡,能獨處的個人空間非常稀少,所以日本人知道他們需要透過合作、尊重他人,才能讓生活更加順利。 延伸閱讀 禮儀之國的典範情操!日本人的禮貌究竟是如何養成的? 全世界最老!75歲以上長者,首次佔日本總人口的15%以上 日本老化的悲歌:「愈來愈多獨居老人,死後幾個月才被發現。」 不服老的浪漫!日本銀髮啦啦隊的動人故事 新北交通 - 人本、智慧、共享、綠能 ▍數位專題 新北交通 - 人本、智慧、共享、綠能 都市進步如同一場永不停息的馬拉松,每一次的交通建設都是對生活更美好的期待。城市的交通運輸網猶如身體的血管動脈,新北市的交通路網就是串起大台北最重要的動脈。 未來,新北市將邁向「4通8達」的交通願景 日本交通台鐵高鐵安全感 2023「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給你國際最新的觀點與趨勢分享! 繼續閱讀 首頁 科技 科技趨勢 Line分享 articlefont 黃仁勳皮衣大方借廣達楊麒令,揭示AI聯盟成軍? 文 / 陳品融 攝影 / 張智傑 2023-05-31 瀏覽數 7,200+ 黃仁勳皮衣大方借廣達楊麒令,揭示AI聯盟成軍? 黃仁勳(中)現身廣達旗下雲端伺服器廠雲達科技攤位,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右)、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左)一同揭示雙方合作新產品。張智傑攝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擔任「神秘嘉賓」為聯發科站台後,30日Computex開展首日,又神秘現身廣達旗下雲端伺服器廠雲達科技攤位,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一同揭示雙方合作新產品。兩人感情好到招牌皮衣現場借穿,是否揭示了AI聯盟正成軍中? NVIDIA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來台引發一陣旋風,除了與IC設計龍頭聯發科宣告合作車用產品外,30日COMPUTEX開展首日,又快閃現身廣達旗下雲端伺服器廠雲達科技攤位,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一同揭示雙方共同合作的新產品。 其實早在前一日COMPUTEX主題演講上,黃仁勳便宣布推出「NVIDIA MGX模組化伺服器架構」,系統製造商將能依客戶不同運算需求提供產品,其中,雲達、和碩、技嘉、美超微等大廠首批導入,成為NVIDIA這波熱潮裡的合作夥伴。消息一出,連帶使近期股價強勁、超車鴻海榮登代工股王的廣達30日股價續漲,以122元開出後,最高衝上123.5元,創下歷史新高。 「這幾年Jensen(黃仁勳英文名)帶著我們一起往AI的路上走,所以今天我們有OpenAI、有ChatGPT,都是Jensen花很多力氣、花很多腦筋的功勞,」梁次震的喜悅溢於言表。攤位現場,三人更不時有說有笑、相互搭肩,黃仁勳更是把招牌皮衣脫下來給楊麒令穿,楊麒令笑著說「好重」,逗趣互動完全體現好交情。 黃仁勳:電腦產業重生,是雲達的黃金機會 廣達自1988年成立以來,幾乎都能抓準大趨勢,走在時代浪尖,如創業之初投入筆記型電腦代工,2000年左右已看準雲端、伺服器等趨勢,提前布局。旗下雲達科技2012年成立以來,專注於提供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伺服器、儲存器、網路交換機、整櫃式產品等,手握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CSP)訂單,也因此在生成式AI風起雲湧之際,得以再度乘上浪潮,去年AI伺服器已占雲達五成營收。 黃仁勳回顧,早在6、7年前,他們體認到要轉換至加速運算及生成式AI的時代,必須仰賴世界級的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於是便找上雲達,共同打造出全球第一台AI超級電腦DGX1,並在去年進一步研發MGX伺服器架構,透過模組化,能有效降低成本,加速企業導入AI應用。 黃仁勳提及,NVIDIA與雲達共同研發MGX伺服器架構,透過模組化,能有效降低成本,加速企業導入AI應用。張智傑攝圖/黃仁勳提及,NVIDIA與雲達共同研發MGX伺服器架構,透過模組化,能有效降低成本,加速企業導入AI應用。張智傑攝 「這些電腦與過去電腦完全不同,這是為何我說『這是電腦產業的重生』,」黃仁勳說,「今日的電腦產業已經相當成熟且飽和,但在重生的過程中,所有東西都要被取代,且要被取代的電腦數量非常龐大,我認為這是台灣的黃金機會,也是雲達的黃金機會。」 他也重申,未來GPU的重要性將比CPU更加顯著,未來10年內,全球百分之百的資料中心都會搭載GPU,他也看好雲達將成為超級電腦最大製造商之一。雙方過去在自駕車及筆電等領域都有許多合作,如今跨入資料中心、AI,將是他們合作以來的最大機會。 談起合作往事,梁次震也感性地說:「20多年一路走過來,一直配合得很好,我們絕對不能辜負Jensen(黃仁勳英文名)的期望。」 強強聯手,鞏固廣達新領域地位 針對本次雙方共推的MGX伺服器架構,楊麒令指出,這項產品正好呼應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對「企業端解決方案」的重視。因此除了持續發展CSP生意外,未來他們也將投注精力服務企業客戶,滿足其訓練模型的需求。 楊麒令也強調,新品有望在今年8、9月進入量產,明年將是貢獻營收的一大動能。而儘管今年上半年伺服器產業逆風,但隨CSP拉貨動能逐步回升,預計明年整體業績將大幅增長。 儘管從本次記者會上,並未能得知太多新品導入企業後的應用細節,不過雙方率先聯手,在電子五哥紛紛搶入AI伺服器新戰場的現在,也更加鞏固了廣達在新領域的地位。 日前,一向低調的林百里難得出席公開活動,亦對外表示,廣達不僅是筆電、雲端龍頭,還是AI伺服器龍頭,並強調未來會持續領先眾人,發展新技術。這段宣示,彰顯廣達從成立之始,便堅持開拓新商機的決心,似乎也呼應著黃仁勳在台大畢典上的那句:「跑起來!」 尤其如今正逢PC產業下行,以廣達今年首季財報來看,受筆電庫存調節影響,營收 2661.8 億元,季減 18.4%、年減 11.8%,但因有雲端伺服器等非PC業務支撐,毛利率不減反增,拉升至6.6%,顯見調整產品組合有成。隨著與NVIDIA合作推出新品,並將在3個月後進入量產,有望看見廣達在這條AI路上跑得更快、更穩。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解析》黃仁勳終於等到GPU當上主角,一手好牌怎麼打? NVIDIA黃仁勳演講上沒明說的變革:CPU將被淘汰? NVIDIA黃仁勳太愛台廠?攜手蔡力行,拚車用AI 黃仁勳NVIDIA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