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或將現身廣島 親臨21日G7峰會
G7廣島領袖峰會19日正式登場。據悉,烏克蘭總統將現身廣島,預計參加21日的峰會。他的閃電現身,將為此次會議帶來怎樣的影響?
廣島7國集團峰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週五(5月19日)登場。彭博社、路透社與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將親自出席廣島G7峰會,參加週末的會議。
報導指,他此次閃電現身,意在強化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並趁G7的機會呼籲印度、巴西等非會員與會國,加入制裁莫斯科的行列。不過有不具名官員警告,他的訪問仍可能因維安因素而取消。
澤連斯基或將出席廣島G7峰會(資料照)
澤連斯基或將出席廣島G7峰會(資料照)
專家指出,如果澤倫斯基親自與會將有助於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教授納吉(Stephen Nagy)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使日本在七國集團內部以及在國際社會凸顯出其重要性,隨著澤倫斯基的出現,日本作為此次會議的東道國站到了同俄羅斯鬥爭的前沿。就烏克蘭而言,澤倫斯基則借此機會,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以及財政援助,帶著七國集團實實在在的軍援返回烏克蘭。
台灣東華大學歐盟研究中心訪問助理研究員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同意以上觀點,澤倫斯基親自到場,給日本在地區發揮更大影響帶來契機。
不過,《金融時報》提及日本作為此次G7峰會輪值主席國,一直致力確保這場「7年來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峰會不會只著重於俄烏戰爭,然而澤倫斯基的出席可能使此事更加複雜化。
G7及歐盟領袖19日上午來到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獻花。
G7及歐盟領袖19日上午來到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獻花。
19日上午,G7各國領袖來到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並參訪博物館,回顧廣島在二戰時期遭美軍轟炸的歷史。此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希望藉此機會強調「沒有核武的世界」願景。
除了核武之外,這次峰會的主要焦點還包含G7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以及如何團結一致對抗中國的「經濟脅迫」行為。對此,中國官媒新華社18日發佈報告,批評美國的「脅迫外交及其危害」。
在正式領袖峰會前,主辦峰會的岸田文雄已先行會晤各國領袖。這幾場重要會議談了什麼?DW記者也前進廣島參與此次盛會,為您整理以下重點。
德日會談:重申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重要性
19日上午,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了雙邊會談,雙方談話約40分鐘。
首先,岸田歡迎肖爾茨造訪日本,並盼能與去年擔任G7主席的肖爾茨共同引導討論,一同強化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雙方提到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的重要性,並就東亞局勢交換意見,在中國、朝鮮帶來的挑戰上密切合作,並提到了包括核能、導彈和綁架等問題。
針對烏克蘭局勢,岸田與肖爾茨證實將繼續對俄羅斯施加嚴格制裁,同時提供烏克蘭有力的援助。兩人也表示,將向全球傳達G7堅定維護「基於法治的自由開放國際秩序」的決心。
在德日雙邊關係方面,兩國領袖一致同意,今年3月在東京舉行的德日政府磋商會議帶來了重要成果,進一步擴大、深化雙邊合作,特別是在經濟安全領域上。以此為基礎,岸田與肖爾茨表示有意繼續推動具體的合作。
18日,德國總理肖爾茨伉儷抵達日本。
18日,德國總理肖爾茨伉儷抵達日本。
英日領袖會晤:英國航母將重返印太
G7峰會前,岸田文雄也先在週四(18日)會晤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雙方簽署《廣島協議》(Hiroshima Accord),重申歐洲大西洋地區的繁榮跟印太地區密不可分。
協議內,英國和日本呼籲中國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並對南海、東海局勢表達關切,稱「強烈反對在世界任何地方,以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現狀」。針對台灣,英日兩國稱基本立場沒有改變,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元素」,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英日安全合作方面,雙方將強化跨國聯盟作戰能力(interoperability);此外,英國還將於2025年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重返太平洋。隨著中國的軍事實力日益增強,英國這艘航母曾於2021年航經亞洲,並停靠日本橫須賀基地。
播放影片1:07 min
英航空母艦首度停靠日本橫須賀基地
英相蘇納克表示,未來英國的航母打擊群重回印太,將與日本自衛隊及其他區域夥伴合作,「協助捍衛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在G7領袖峰會正式登場前,蘇納克曾前往橫須賀海軍基地參訪,還登上日本的「出雲號」。
2022年5月,時任英國首相的約翰遜(Boris Johnson)亦曾訪日,與岸田文雄達成《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依此協定,日本和英國部隊能夠共同部署,在印太地區進行訓練和聯合演習。
經濟方面,英日兩國著重於供應鏈韌性,並將推動「半導體夥伴關係」,發展聯合研發計劃。蘇納克18日還宣佈,日本企業將在英國投資177億英鎊,其中日本綜合商社丸紅(Marubeni)將投資約100億英鎊在離岸風力與氫能項目。
英國脫歐之後,戰略佈局逐漸朝印太地區傾斜,尋求與日本等亞洲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英國今年3月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國達成協議,預計7月正式簽署文件,成為第一個加入CPTPP的歐洲國家。
美國與盟友宣佈對俄新一波制裁
另一場受到高度關注的雙邊會談,則是岸田與美國總統拜登18日的會晤。根據白宮新聞稿,兩人表明將繼續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殘酷、非法入侵,並承諾密切合作以應對區域挑戰,包含朝鮮的核武與導彈威脅,以及中國的脅迫行為。雙方也重申,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認為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拜登說,美日聯盟是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基石。雙方將強化經濟領域合作,持續就「印太經濟框架」(IPEF)進行協商。
在G7領袖峰會正式舉行前,美國及其盟友也陸續宣佈對俄羅斯祭出新一波制裁。美國官員表示,將有70個來自俄羅斯等國的實體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另外還將推出300項個別制裁,對象包含個人、實體、船隻和飛機。英國則宣佈禁止俄國的鑽石,以及銅、鋁、鎳的進口;G7各國也可能共同推出相關制裁,限制俄國的鑽石貿易。
18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
18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日期 19.05.2023
主題 德中關係, 歐巴馬, 歐債危機, 歐盟, 戴安娜, 島嶼主權爭端, 德國, 英國, 英國退歐, 日本
關鍵詞 英國, 日本, G7峰會, 半導體, 供應鏈, 晶片, 印太,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美國, 德國, 肖爾茨, 拜登
反饋: 意見反饋
列印 列印此頁
固定鏈接 https://p.dw.com/p/4RYfZ
相關內容
10/05/2023**The logo of the G7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meeting is displayed at Niigata station, ahead of the meeting, in Niigata, Japan, May 10, 2023. REUTERS/Issei Kato TPX IMAGES OF THE DAY
G7財長談供應鏈多樣化 未如預期提中國 13.05.2023
為期三天的七國財長會議今天閉幕,根據聯合聲明,與會的財長們承諾將在控制通貨膨脹、增加供應鏈多樣化、解決銀行系統漏洞等方面合作。不過,聲明中沒有具體提到中國,也沒有提到所謂的「經濟脅迫」。
17.4.2023, Karuizawa, Japan, From left, European Union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and Political Director of the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nrique Mora,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James Cleverly, German Foreign Minister Annalena Baerbock,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Japan's Foreign Minister Yoshimasa Hayashi, Canada's Foreign Minister Melanie Joly, France's Foreign Minister Catherine Colonna and Italy's Foreign Minister Antonio Tajani pose for a photo during the G7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at The Prince Karuizawa hotel in Karuizawa, Japan, Monday, April 17, 2023. (AP Photo/Andrew Harnik, Pool)
美官員:G7成員將團結一致應對中國 16.05.2023
G7峰會將在19日登場.有美國官員提前向路透社透露,包括美、英、法在內等七國領導人,將以相同的指導原則與中國建立關係。在這當中,東道主日本為何扮演關鍵角色?各國對半導體出口中國的限制,又有何共識?
WILMINGTON, DELAWARE - DECEMBER 11: Katherine Tai delivers remarks after being introduced as U.S. President-elect Joe Biden』s nominee to be the next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at the Queen Theater on December 11, 2020 in Wilmington, Delaware. President-elect Joe Biden is continuing to round out his domestic team with the announcement of his choices for cabinet secretaries of Veterans Affairs and Agriculture, and the heads of his domestic policy council and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Photo by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美貿易代表籲減低對中依賴 加強與盟友關係 06.04.2023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5日發表演說時表示,拜登政府正採取不同於傳統的全球貿易方式,以促進美國及盟友經濟,同時抗衡中國風險。她怎麼說?G7:美駐日大使:七國集團峰會將出台具體辦法 聯合應對中國經濟脅迫
2023.05.16
Share on WhatsAppShare on WhatsApp
美駐日大使:七國集團峰會將出台具體辦法 聯合應對中國經濟脅迫
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圖)周二(16日)透露,七國集團正在制定具體的合作方式,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
路透社資料圖片
今年七大工業國家集團(G7)領導人峰會將於周五(19)至周日(21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周二(16日)透露,七國集團正在制定具體的合作方式,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
伊曼紐爾在周二(16日)發布的一條推文中說:「(我們)不僅僅是期待關於經濟脅迫的表態和公報,(我們)期待行動。」又說:「七國集團成員正在研究辦法,以遏制和抵禦中國的經濟恐嚇和報復。」
外界預料,中國的「經濟脅迫」將成為七國集團峰會的焦點議程。七國集團包括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意大利和歐盟以及美國和日本。該集團的貿易部長們上個月對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表示「嚴重關切」,並表示七國將探討聯合應對措施。
《彭博社》報道,美國和歐洲國家就如何應對中國「經濟脅迫」仍未取得共識。美國主張七國集團國家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而歐洲國家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協調和對脅迫行為的一般性警告上。
這場辯論反映了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鄰國(如日本)所面臨的困境,即當他們的供應鏈與中國保持如此緊密的聯繫時,如何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因七國集團國家在一些關鍵領域,都以某種方式依賴中國商品。
北京被指責利用貿易政策來針對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國家,就此,日本已經邀請兩國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參加峰會的擴大會議,而中國就一再回擊關於「脅迫」的指控。
另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周二報道,七國集團的談判人員正起草一項《聯合聲明》,承諾支持被「經濟脅迫」的國家。除了《聯合聲明》外,峰會預計將產生另一份關於應對「經濟脅迫」的實質方案文件。
記者:方德豪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
G7首脑峰会前夕 备受关注的公报涉华内容和日本新角色
2023年5月13日
G7图像来源,G7 2023 WEBSITE
图像加注文字,
除了七国外长,欧盟也有代表参加G7外长会。
今年7大工业国家集团(G7)领导人峰会即将于5月19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其中,许多消息传出,今年峰会除了会聚焦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议题上,与中国相关的议题是本次峰会另一重要焦点。路透社引述一位参与会前讨论的美国官员透露,在下周开幕的领袖会议,将发表一份关于中国在全球各地“使用经济胁迫”(economic coercion)的声明。
报导称,此声明可能是共同公报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项有关G7国家将如何合作抵御来自任何国家“经济胁迫”的计划提案。
这位官员还透露,七国领导人峰会主声明将涵盖“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部份”,列出一份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与其他行径的具体关注清单。
Janet Yellen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提及,美国一直在考虑对北京对其他国家市场施行的强制性经济政策采取反制。
G7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义大利(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现任领导人计划在下周陆续飞抵日本参与峰会。
习近平访问中东和G7对俄石油限价或给国际油价带来波动
从大众宝马到德勤贝恩 疫情后外资在中国面临的新困境
第一岛链:拜登重新串连亚洲盟友与中国的突围
日本国防开支大突破影响下的亚太军备竞争和中日关系
剑指中国“经济胁迫”?
外界对于此次G7将触及中国挑战的讨论一直存在。在领袖峰会之前先举办的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 叶伦)便提及,美国一直在考虑对北京对其它国家市场施行的强制性经济政策采取反制,并可能在G7领袖峰会上得到其他国家的协调及协助。她指出,中国对立陶宛和澳洲明显地实施“经济胁迫”,令人十分关切。
根据《金融时报》报导,他们掌握到峰会草拟的相关文件称,此次峰会东道主日本和美国都想将“经济安全”作为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而耶伦也表示,华府正在完成一个针对中国的新的对外投资审查机制,新的美国投资限制将“范围缩窄”,并且针对“明确影响国家安全”的技术,并将与其他G7成员国据此进行非正式讨论。
2023年以来,北京已经对美国军武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和雷神(Raytheon)及相关的若干客户实施新一轮制裁,还展开对美国芯片大厂美光(Micron)的调查,并在3月搜查了美国尽职公司(due diligence )明智集团(Mintz Group)在北京的办公室,拘留了五名中国籍员工。4月底,美国四大咨询公司之一的贝恩集团(Bain & Company)在上海的办公室遭中国警方突击检查,并带走一些文件。此外,最近北京又拘留了日本艾力斯(Astellas Pharma)公司的一位高层。本周还传出隶属美国微软公司的知名求职平台领英(Linkedin)将关停在中国的业务。
G7 Japan Website
图像来源,G7 WEBSITE
图像加注文字,
G7外长会已经于4月中旬在日本举行。
此外,4月中,G7 外长会议在日本长野举办,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再次就美日共同安保工作交换意见,同时,日本外务省称,G7各国外长都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认为此举方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安全繁荣。
针对G7提到各种有关中国的发言,4月19日,中国外交部约见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小泉勉称, G7 外长会“涉华消极动向”,向主办国日本表达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交涉。《金融时报》透露,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一项评估,习近平政权正考虑限制西方于汽车行业中取得关键材料和技术。
外界分析,根据中南海强硬的外交政策,预计北京将对G7领导人峰会声明中有关中国或两岸问题等不会有任何让步,并同时将有严厉的回应。
日本的新角色
北京对美日不管是在G7或之前的合作,以及日本最近在美国协助下与韩国的合作,都有所批评跟发出讯号。这也凸显出日本在最近全球政治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东亚事务评论员瑞迪(Gearoid Reidy )在G7前夕于彭博社发表的评论称,日本更换首相速度之快,让众人对岸田文雄政权没有太大期待,岸田的前任首相菅义伟,上任不到一年后辞职。
Japan's Prime Minister Fumio Kishida (centre R-facing) receives an honorary salute aboard the Japanese helicopter carrier JS Izumo during an "International Fleet Review", held by Japan's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 with some 12 other countries, in Sagami Bay, off Kanagawa Prefecture, on November 6, 2022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岸田的优势在于外交,因为他在后疫情时代上台,正好让他能够大展身手。今年三月份闪电访问基辅,与同期的习近平会见普京形成鲜明对比。
但瑞迪指出,最近几个月,日本政治发生了一个不寻常的情况。岸田成功挺住了许多风波和民调开始崩盘的困境,并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掌握住政权。
目前,岸田现在的支持率已经恢复到前首相安倍遇袭身亡前的水平,而上个月在地方补选中自民党表现出色,在党内的权力巩固。过去外界认为G7本来是他告别首相的舞台,这个传闻现在已经转变:在家乡广岛举办的G7反而成了岸田可能利用的契机,他可能在举办成功峰会后提前召开大选。
瑞迪分析,岸田的优势在于外交,因为他在后疫情时代上台,正好让他能够大展身手。今年三月份闪电访问基辅,与同期的习近平会见普京形成鲜明对比。本月,岸田又在全球南方展开了一系列访问,是日本领导人近十年来的首次出访该区域。
岸田文雄登上了本月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该报导分析岸田如何将东京带回国际舞台,成为解决世界各地冲突的决策者。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拜登政府对中国日益强硬的立场,东京正在全球获得重要性,因为华盛顿寻求盟友来遏制北京的崛起……其中日本处于核心地位。”瑞迪表示。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