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侯友宜謀求兩岸和平的策略
22:002023/05/11 言論 主筆室
中國時報社論
新北市議會總質詢的「民進黨黨團質詢周」即將結束。不讓人意外,民進黨議員紛紛聚焦兩岸議題,但是不少人感到驚豔的是,過往一直被認為在兩岸、國際議題上著墨過少的侯友宜,卻趁著這次總質詢,明確表達反台獨以及堅持中華民國的立場,令一輪又一輪的猛攻失去勁頭,連潑辣的綠營名嘴都不得不承認,這次總質詢,侯友宜過關了。
反對台獨 凝聚台灣共識
然而,對有機會成為總統的侯友宜來說,僅做出表態仍然不夠,因為台灣亟需與大陸恢復有效的互動,兩岸關係若持續低迷、冰封、無對話,將留給第三者見縫插針的機會,即使戰爭不是一觸即發,也會嚇跑投資、嚇跑訂單,股神巴菲特就明白表示,台積電固然是一家偉大的企業,但考慮到地緣風險,他還是決定大砍持股。
面對2024年大選,兩岸三黨即國民黨、民進黨及共產黨,都必須面對兩岸與反中議題不斷發酵的現實。而藍綠紅小三角的互動深受美中台大三角的影響與牽制。很明顯的,美國右翼反中勢力與民進黨已結成「拱火台海聯盟」,持續挑動兩岸敏感神經,不斷讓台灣往戰爭挪移。
在美國的大力支持與呼應下,民進黨反中底氣越來越強,加上在2016年及2020年分別靠著太陽花運動和香港反送中運動,蔡英文順利當選總統,民進黨更相信抗中牌有效。問題是,過去戰爭還很遙遠,反中可以成為民進黨的招牌,然而,當俄烏戰爭開打,戰爭的殘酷可怕天天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再加上美方政治人物一再發出「中國大陸可能在2027年前攻台」、「可能在兩年內發動戰爭」之類危言聳聽的「預言」,戰爭陰影開始改變很多人的想法,賴清德年輕族群支持率大滑,就是明顯的徵兆。
尤其民進黨政府在恐懼陰影下,對美國所有要求照單全收,按美方意思軍購、延長兵役、強化教召、召募民防人員,國防部辦理「女性後備軍人教召」,全民皆兵的氣氛已然形成,戰爭如影隨形。侯友宜應趁機抓住台灣人、尤其是年輕族群想要和平、想要安居樂業的渴望,積極提出與大陸互動、交往的論述,讓選民知道選擇侯友宜不只是讓台灣年輕人不必因為戰爭毀掉前途甚至生命,更得以在兩岸的和平紅利下,享有穩定與發展的機會。
賴清德改口稱他的兩岸政策是反共不反中,但囿於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賴清德無法清楚表達反台獨的立場,這就構成了兩岸交流的障礙,而侯友宜則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明確勇敢地提出他以中華民國為基礎的論述,建立藍綠紅都可以接受的台灣共識,並以此共識與大陸交往。
站穩憲法 建構兩岸共識
台灣共識有三大核心,一是堅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這個憲政體制與中國相連結,但治權互不隸屬;二是恪守一中憲法,反對台獨;三是謀求兩岸永久和平,經由和平發展解決兩岸問題。這個共識可以解決民眾對與大陸交往就會失去自主性的疑懼,也可以讓對岸放下對台獨的防範之心,乃至於由此而生的威嚇性語言和行動;既以和平共榮為長遠目標,就可以排除兩岸兵戎相見的可能。
有利於兩岸發展且具可實踐性的台灣共識,就是和平共識,只要能夠堅持以和平為最高原則,許多疑難雜症、未解困境,最終都可以得到解決。台灣人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大陸遵行「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原則,台灣不講台獨,大陸少提犯台,雙方的默契與克制,促進兩岸進一步的大交流,換來長遠的繁榮發展,這對台灣和大陸都有利,也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待。
侯友宜的任務是把台灣共識發展成兩岸共識,他的有利點在於過去國民黨執政時已經確立了兩岸交流的可能,其次是他沒有賴清德的獨派包袱,可以理直氣壯地站穩《中華民國憲法》立場,發展兩岸論述。
中美關係未來如何發展,難以預料,然而,對有意競逐大位的人來說,台灣的前景、兩岸的未來無須與中美困局綁在一起,台灣要有自己的戰略位置。侯友宜應主動出擊!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