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勢力範圍的謊言──也談反戰教授們的假道學
戰爭不是個好東西,但不懂戰爭的人滿口反對戰爭,卻總會造就更糟糕的爛東西。(美聯社)
幾位知名教授連署發表聲明,號召和平反戰,原本沒啥好關注的。但聲明中有一段,說俄國侵略烏克蘭固然不可原諒,但助長戰火的中遠程原因「亦須深究」。下文便大段論述,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遠因」,歸咎於「美國及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高度挑釁的軍事擴張行為」。原來,所謂「和平反戰」,也不過是在幫普丁和小粉紅們洗地而已,後面的論述,也就不用看了。
「和平反戰」只是普丁觀點的複述
這幾位老大爺們的說法並不新奇,甚至只是普丁論點的複述而已。2022年2月21日,入侵烏克蘭前三天,普丁發表電視談話,聲稱「(烏克蘭)不只是鄰國,而是我們歷史、文化及精神世界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烏克蘭東部為古俄羅斯領土,現在烏克蘭是由俄羅斯當初創立的,更準確地說,是由共產主義俄羅斯布爾什維克創造的。」2021年7月,普丁發表的長文,《論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中,早已鋪陳過相同論點。在2022年2月24日開戰當天,普京的講話中強調:「蘇聯解體後世界版圖被重新劃分,二戰後所形成的國際法準則的核心、基本內容,以及二戰勝利成果卻成為那些自稱為冷戰勝利者實現霸權的絆腳石。」言外之意,普丁是想回復到二戰後的世界秩序的。
所謂二戰後秩序是什麼呢?他一路狂罵的「北約東擴」是依據什麼標準呢?在去年2月21日那篇講話中露了餡:
1990年,當國際社會討論德國統一問題時,美國曾向蘇聯領導人承諾,北約的管轄權或軍事存在「不會向東延伸一寸」,德國的統一也不會導致北約的軍事組織向東延伸。
他們做了口頭保證,結果卻事與願違。後來我們得到保證,中歐和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後,只會改善他們與莫斯科的關係,解除這些國家對於歷史遺產的恐懼,進而創造一批對俄羅斯友好的國家。結果同樣恰好相反,一些東歐國家兜售「恐俄症」,把他們對俄羅斯威脅的成見帶進了北約,甚至堅持建立針對俄羅斯的集體防禦能力。
普丁的潛台詞是,北約應該停止在德國東部邊界,往東一寸都叫作「東擴」,侵犯了傳統的偉大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該線以東的波蘭、烏克蘭、波羅地海三國、芬蘭、瑞典,以及過去華約統治過的捷克、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都應該放下過去對前蘇聯的恐懼,轉與俄羅斯「友好」,至少應保持「中立」。那什麼才叫作「友好」呢?大概就像白俄羅斯那樣,80%聽命行事。什麼叫作「中立」呢?大概就像過去芬蘭一樣,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不得有反俄羅斯的政治組織,甚至不得有反俄媒體及輿論存在,否則就是西方國家製造的「恐俄症」,讓普爺覺得不安全,有足夠的理由發起戰爭侵略。

如果普丁的說法不叫霸權主義,那什麼叫作霸權主義?這就像某個癡漢瞄上了自家表妹,表妹去跟男同學喝個咖啡,回頭就把她打個鼻青臉腫。「勢力範圍」這個名詞的本質,就是角頭黑道在劃分地盤,畫地為界,不准在我地盤裡開酒店、開堂口、賣白粉,否則我就把你抓起來一頓毒打,甚至火拼。所以,當美、俄、中各個大國互相指控對方是霸權主義時,其實都是賊喊捉賊,大家都在幹同樣的事,沒有什麼好同情或好憤怒的。
俄羅斯曾是傳統烏克蘭的一部份
但一樣的邏輯還是有不一樣的作法,其主要標準便是獨立國家的自由意志。當一個主權國家的民選政府,在人們認可下,選擇倒向那一方霸權時,其他國家再怎麼不悅不爽,也只能尊重,酸酸的表示祝福,或哀怨的表達遺憾。況且,東歐國家倒向北約,並非北約「強迫」他們做的,跟過去華約國家的狀況不一樣,捷克想要民主,蘇聯坦克就開進布拉格了;東德人民想要逃往西德,不成功便成仁了。那些對俄羅斯的「恐懼」與怨恨,不是誰能夠「灌輸」給人民的,而是二戰以後兩、三代人曾經的親身體驗所累積起來的,導致這些恐懼與怨恨的正是俄羅斯人所組成的前蘇聯。不要告訴我現在的俄羅斯與前蘇聯一點關係都沒有,普丁自己就是KGB出身的。東歐、芬蘭、與烏克蘭會選擇倒向北約,是他們國家意志的自由選擇。如果大國坐下來喬個勢力範圍,不管區內國家願不願意,不聽話就打死你,這才叫作荒謬。
講遠因,講歷史,不能只切片來講,要講就講徹底點。烏克蘭是傳統俄羅斯的一部份?那是18世紀以後的事。反之,俄羅斯才是傳統烏克蘭的一部份。公元9世紀,基輔羅斯便已是俄羅斯大地的統治者,領土北達波羅地海,南至黑海,莫斯科只是個新建立的村鎮。到1240年拔都西征時,基輔羅斯被毀滅,俄羅斯由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了240年。現代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原本是當金帳汗國收稅的,逐漸擴張並篡奪了王權。1472年,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大汗征討失敗,1480年再敗,莫斯科大公國才獨立。此時,現代俄羅斯大地上有一堆汗國,1600年的地圖上,克里米亞半島、烏東以至裏海邊、烏西超過敖德薩,北邊直達現在烏中第聶伯河河彎,都叫克里米亞汗國。相對的,1547年,伊凡四世才成立了俄羅斯沙皇國,1571年莫斯科還遭到克里米亞血洗。其後沙俄不斷擴張,又經過俄土戰爭打敗土耳其,1783年克里米亞汗國才亡國。俄羅斯統治克里米亞及烏克蘭黑海沿岸的歷史,還沒有美國立國的時間久。
況且,在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之前,烏克蘭完全是一盤散沙。直到2014年廣場革命(亦稱「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2月20日俄軍侵佔克里米亞,烏東也展開戰爭,烏克蘭人才覺醒成為一個民族,確立對抗俄羅斯的全民共識,並引入北約的軍事訓練與裝備對抗俄羅斯。請問,這該叫作「北約東擴」?還是「普丁逼反烏克蘭」?

換句話說,所謂大國的「勢力範圍」或「安全區域」或「生存空間」,從來不是什麼歷史因素或權力平衡或幾個大老坐下來喬一喬的產物。「勢力範圍」就是貨真價實的大國軍力及影響力,在現實政治中相互「擠壓」的結果。如果不是美、蘇雙方勢均力敵,二戰後的北約、華約也不會這麼劃定楚河漢界,前蘇聯垮了,俄羅斯也只有認了。那天不小心克里米亞真的鬧獨立又強起來,要恢復克里米亞汗國的往日榮光,難保莫斯科不會再被血洗。國際政治很現實,沒有那麼多教授講得那麼複雜,就是拳頭大的決定邊界怎麼畫,不爽就開打,打到沒有力為止。從黑道畫地盤到大國切勢力範圍,幾千年來人類社會就是這麼解決問題的,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
和平反戰論述只是偽善的假道學
事實上,國際關係與人際關係一樣,吸引人家主動靠過來,永遠比揮拳頭逼人站到自己這一邊有效,就像太陽與北風的故事。你可以罵人嫌貧愛富,但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是不是要「寧在寶馬上哭泣」?其他人沒有權力「敢去坐寶馬就打到你哭泣」。弄不清楚這種邏輯關係,所有的和平反戰論述都只是種偽善的假道學,骨子裡其實就是幫著一邊打另一邊。成天喊不要當「棋子」,結果自己歡欣鼓舞的去當另一邊的「卒子」,好像所有反抗侵略都是錯的,你們怎不說女生買「防狼噴霧」也是錯的,因為「戰狼」怎麼能擋呢?
戰爭不是個好東西,但不懂戰爭的人滿口反對戰爭,卻總會造就更糟糕的爛東西。1910年,英國作家安吉爾出版了一本「大幻覺」(The Great Illussion),論證以當時各國經濟與金融的交往狀況來看,人類社會不會再有戰爭,因為戰勝者與戰敗者皆無利可圖,發動戰爭是愚蠢的。當時英王的友人兼顧問艾雪子爵,被任命為重建英國陸軍的戰爭委員會主席,對內對外宣傳安吉爾的教義,並相信德國人也會相信安吉爾的教義。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到四年後就爆發了,德國準備了近100個師,但全英國只有6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師。
「壞人們之所以能為所欲為,唯一原因是好人們袖手旁觀。」英國政治家愛德蒙.伯克 (Edmund Burke)講的。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当地时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指出,这是我时隔3年多再次来到莫斯科,也是我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和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10年来,我同普京总统建立了密切关系,保持战略沟通,推动两国战略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刚才,我同普京总统举行了坦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我们签署并发表《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
习近平强调,我同普京总统一道回顾了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一致认为,两国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双方本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交往合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方将以宽广视野、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中俄关系,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去年以来,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基本盘稳、互补性强、韧性十足的特点持续显现。同10年前相比,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116%,不仅有效夯实了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也为两国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我同普京总统达成共识,双方要加强统筹设计和顶层规划,扩大能源、资源、机电产品贸易,增强双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拓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农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推进传统贸易和新兴领域合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进一步畅通跨境物流运输。
我们一致认为,双方要继续夯实人文交流的基石。推动两国友好省州、友城扩大对口交流,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为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创造便利条件。
双方指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框架内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疫后经济复苏,壮大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性力量,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作出更多贡献,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上个月,中方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我期待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
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
中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就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和双边务实合作重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商定将坚定奉行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原则,实现两国长期自主发展,推动中俄经济和贸易合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双边合作注入新动力,保持两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势头,致力于2030年前将两国贸易额显著提升。特声明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以下称“双方”)将在以下八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
一、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发展电子商务及其他创新合作模式。稳步推动双边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深化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相互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保障两国货物和人员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河运和海运等交通方式双向便捷往来。本着互利精神释放两国过境运输潜能,优先解决瓶颈,分步骤分阶段完善中俄边境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口岸建设,提升通关和查验效率。
三、提升金融合作水平。在双边贸易、投资、贷款和其他经贸往来中适应市场需求稳步提升本币结算比重。继续就支付领域创新与现代化改造等交流经验。加强金融市场合作,支持两国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在现有监管法规框架内开展合作。
四、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能源重点领域长期合作,推动实施战略合作项目,拓展合作形式,加强能源技术、设备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两国和全球能源安全,促进全球能源转型。
五、加强协调,在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发展冶金、化肥、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及矿产资源领域长期互惠供应合作。加强两国境内资源深加工产能建设互利合作。
六、促进技术及创新领域的交流和高质量合作,保障两国技术的高水平发展。
七、推动工业合作提质升级。在对接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基础上,打造由两国本土工业企业参与的新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八、切实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保障两国粮食安全。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在确保安全基础上稳步扩大农产品相互准入,拓展农业领域投资合作。
双方也愿继续深化人文领域合作,进一步拓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及其他领域交流。深挖两国地方合作和边境地区合作潜力,提高实效,发展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
两国元首责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
以上述重点方向为指引,加强相互协作,推动两国合作,起草制定相关规划,并在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框架下审议有关执行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俄罗斯联邦总统
习近平 弗·弗·普京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于莫斯科
亚历山大·杜金:习近平访俄标志着多极世界秩序已经成型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杜金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在世界看来,中国领导人对莫斯科的访问具有象征意义。并非巧合的是,中俄领导人在此次会面前都发表了纲领性文章。普京发表了他对中俄关系的看法。习近平也给出了他的看法。总的来说,两位世界领袖的立场是一致的:中国和俄罗斯是关系密切的战略伙伴,两国都拒绝接受现代西方霸权,并始终坚持多极世界理念。
习近平和普京都在其文章中描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是一个已经多极化了的世界,中国、俄罗斯和西方整体是最主要的几极。两位领导人还强调,中国和俄罗斯都不寻求将本国模式强加给其他民族,中俄承认每个文明都有权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也就是说,中俄要成为一个拥有本国价值观体系的成熟两极。
而西方则坚持完全相反的看法,它们并没有放弃拯救那个臭名昭著的单极模式——只有一种(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性别政治、无限制移民、社会完全融合和后人文主义。俄罗斯和中国一致拒绝西方霸权,并宣布他们要坚定不移地建立一个民主、真正自由的多极世界。
习近平和普京在莫斯科的会晤将使中俄达成默契,确保多极时代的到来。
两位领导人都强调,北京提出的俄乌冲突解决方案具有积极意义。习近平再次提到和平的必要性,而普京则承认中国的建议是明智和理性的。另一方面,西方和基辅纳粹政权却断然拒绝了这一方案,甚至都没有讨论或考虑一下。因此,这份方案已不太可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这份方案本身以及两个大国达成原则上的一致已经非同小可。俄罗斯和中国领导人已对乌克兰冲突和台海紧张局势达成一致意见,他们都将责任归咎于西方的侵略挑衅政策。
莫斯科人对这次访问是什么看法呢?主流观点与我们领导人的主张大体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多极世界的宣言,基于最紧密的中俄地缘政治和文明联盟,准备抵抗西方霸权的压力,并与其它文明组成多极俱乐部——伊斯兰、印度、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未来的西方,如果西方精英最终放弃全球主义和单极主义理念的话。
俄乌冲突和平计划也突显出中俄两国立场相近。尽管西方和泽连斯基政权完全无视中国的计划,但在近期不太可能有新的计划出现。
对莫斯科来说,习主席在此艰难时刻访问俄罗斯非常重要。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根本没有像西方谋求的那样,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中俄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峰。
负责任的俄罗斯学术界基本就是这样看待习近平访俄的。两位领导人对世界未来形成了一致看法,这代表着多极世界已经建立起来了。
然而,在俄罗斯也可以听到其它声音。我们有时可以听到这样的观点,即中国正在玩把戏,实际上不会帮助俄罗斯正面对抗西方,而且中国还更有可能准备与华盛顿单独谈判,因为中国在经济上过于依赖西方市场,中国本身还没有准备好与西方正面冲突,并将试图尽可能推迟或完全避免这一冲突。与此同时,俄罗斯可能会陷入困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担忧,主要是因为中国还不准备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在我看来,这些担忧可以用这样一个事实来化解,即许多俄罗斯人不理解中国政策的特殊性。中国政策是建立在对多种观点的深思熟虑之上,主要目的是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害怕被中国背叛的俄罗斯观察家不理解中国的战略——中国梦,中国梦旨在使社会主义制度繁荣昌盛,复兴儒家中国和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体系。
今天的俄罗斯发现自己正与西方更直接地对抗。中国很清楚,俄罗斯是在替中国“挡枪”,我们的战争就是它的战争,或者说因为有我们的战争,中国才免于战火或延迟陷入战争。中国梦只有在中国完全拥有地缘政治和文明主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中国梦与西方霸权、自由主义独裁体制不相容。
所以说,中国将站在俄罗斯一边,这不是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即一旦情况有变,中国会抽身退步),而是因为中国的战略就是要走向完全独立。但同时,外界也不应该期望中国会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给予俄罗斯军事援助。这完全不是中国的做法。但中国仍有许多对朋友雪中送炭的办法。
对俄中关系的其它批评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一个经济和人口大国。俄罗斯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将自动把俄罗斯变成一个无关紧要和仰人鼻息的伙伴国。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俄罗斯的土地和资源似乎很容易落入中国之手。有这种恐惧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在实践中,这种恐惧会终结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与西方相比,俄罗斯更喜欢和中国在一起。我们正与西方开战,而中国是我们的朋友。西方在与俄罗斯相处时坚持要俄罗斯完全服从西方自由主义精英及其在俄代理人。而中国则不强加于人,其战略完全透明且理性。
解除这种恐惧的办法是俄罗斯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在经济和工业上取得重大突破,并推行明智的人口政策。只有在完全削弱和失去主权的情况下,俄罗斯才有成为中国附庸的危险。但普京所做的正相反,他在强化俄罗斯的主权。因此,俄中关系的平等互利性质将获得尊重。还有就要看俄中的言行是否能做到始终如一、可预见和公开。中国对俄罗斯(以及其它国家)没有帝国主义计划。
总之,习近平访问莫斯科翻开了国际关系的新篇章。这次访问不仅是两个伟大国家之间,也是两大文明之间对话与合作的重大发展节点。习近平和普京都提到要发展人道主义合作、联合办学和文教项目。为了更好地了解彼此,中国和俄罗斯不仅要做生意,还要做朋友。两国人民和文化要成为朋友,彼此感兴趣,努力相互理解。习近平和普京的私人友谊就是一个典范和起点。重要的是,“莫斯科-北京轴心2.0”不应局限于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交流,还要把知识精英、创新人士、艺术家、科学家和普通人吸引进来。西方已对俄罗斯关上了大门,而刚刚摆脱疫情的中国则向俄罗斯敞开了大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