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2023-02-24 09:00
二、摒弃冷战思维。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着眼世界长治久安,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亚欧大陆和平稳定。
三、停火止战。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各方应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浇油,不激化矛盾,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支持俄乌相向而行,尽快恢复直接对话,逐步推动局势降级缓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
四、启动和谈。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国际社会应坚持劝和促谈正确方向,帮助冲突各方尽快打开政治解决危机的大门,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五、解决人道危机。一切有利于缓解人道危机的举措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切实保护平民安全,为平民撤离交战区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加大对相关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改善人道主义状况,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支持联合国在对冲突地区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
六、保护平民和战俘。冲突当事方应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应保护妇女、儿童等冲突受害者,尊重战俘的基本权利。中方支持俄乌交换战俘,各方应为此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七、维护核电站安全。反对武装攻击核电站等和平核设施。呼吁各方遵守核安全公约等国际法,坚决避免出现人为核事故。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促进和平核设施的安全安保发挥建设性作用。
八、减少战略风险。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应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扩散,避免出现核危机。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
九、保障粮食外运。各方应均衡全面有效执行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签署的黑海粮食运输协议,支持联合国为此发挥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提供了可行方案。
十、停止单边制裁。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制造出新的问题。反对任何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有关国家应停止对他国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乌克兰危机降温发挥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
十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各方应切实维护现有世界经济体系,反对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共同减缓危机外溢影响,防止国际能源、金融、粮贸、运输等合作受到干扰,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十二、推动战后重建。国际社会应采取措施支持冲突地区战后重建。中方愿为此提供协助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澤連斯基提10點和平方案 促俄撤兵
澤連斯基(左前)視察赫爾松市。(Getty Images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昨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提出10點和平方案,分別是:
{輻射和核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釋放所有被俘與被驅逐人員,落實聯合國憲章、恢復烏克蘭領土完整及國際秩序,俄羅斯撤軍及停止戰爭行動,恢復公義,打擊生態滅絕,防止局勢升級,確認戰爭結束。}
視像參與G20峰會
{乌方的10项提议:1、确保核与辐射安全;2、确保粮食安全;3、确保能源安全;4、释放所有被俘人员,让被驱逐者回家;5、落实《联合国宪章》并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世界秩序;6、俄方撤军并停止敌对行动;7、重建正义;8、反对生态灭绝;9、防止事态升级;10、宣布战争结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泽连斯基当天在G20峰会上发表的视频讲话中,也谈到了乌克兰“和平方案”的这10点提议。
澤連斯基以視像形式參與峰會,他表示有一系列解決方案必須落實,並希望這場由俄羅斯發起的侵略戰爭,以公義的方式及在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基礎上結束。他形容和平是全球價值,對世上每個人都很重要,烏克蘭提出的和平方案是切實可行,可以迅速落實並有效,又稱俄羅斯反對該方案即意味只想要戰爭。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也是G20成員國,但澤連斯基刻意在講話中提及G19。
出席峰會的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說,烏克蘭提出重啟談判的條件不切實際,俄方不拒絕談判,「若有人拒絕,那是烏克蘭」,指烏克蘭拒絕的時間愈久,達成一致的難度就愈大;又稱俄方已經向亞洲及非洲出口1,050萬噸糧食。
與此同時,消息指G20領導人會議與會國的外交官,對聯合公報就俄烏戰爭的用詞有分歧,周一才達成協議,有待領導人批准。知情人士指公報草稿可能變動,完整版本未傳閱,內容提及聯合國早前一份決議,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並且要求俄方撤兵。部分成員國認為公報對俄的用詞太激進,有官員透露中國擔心譴責俄羅斯,會讓國際社會在日後北京攻台時發表更強硬表態。
另外,聯合國大會周一通過決議支持建立國際機制,就俄烏戰爭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作出賠償。決議獲得94個國家支持,14個國家反對,73個國家棄權。
原文網址:澤連斯基提10點和平方案 促俄撤兵 | 東方日報 | 兩岸國際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a_world/odn-20221116-1116_00180_022/
中俄元首就和談解決烏戰危機聯合聲明 普京稱願建基「中國方案」
俄新社(RIA)21日引述普京稱,他認同在西方國家與烏克蘭準備好的時候,以中國所提和平方案作為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基礎。
關於烏克蘭問題,習近平與普京都認為,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必須得到遵守,國際法必須得到尊重。俄方積極評價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客觀公正立場。
兩人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為謀求軍事、政治和其他優勢而損害別國的合理安全利益。俄方重申致力於儘快重啟和談,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俄方歡迎中方願為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歡迎《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闡述的建設性主張。
兩人指出,解決烏克蘭危機必須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並防止形成陣營對抗,拱火澆油。雙方強調,負責任的對話是穩步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為此,國際社會應支持相關建設性努力。
雙方呼籲停止一切促使局勢緊張、戰事延宕的舉動,避免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雙方反對任何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
原文網址: 中俄元首就和談解決烏戰危機聯合聲明 普京稱願建基「中國方案」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985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習近平必須回答的問題:為什麼同擴張的俄羅斯合作仍有意義?
習近平依照十年前的慣例在當選國家主席後首先訪俄,本身就代表了對俄羅斯的重視。習近平出發之前,中國官方對此行的定調是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友誼是排在第一位的。
3月20日在會見普京時習近平明確指出,把中俄關係鞏固好、發展好,是中方基於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戰略抉擇。中方同俄方加強戰略協作的大方向堅定不移。據俄羅斯方面的消息,俄中領導人將簽署兩份重要文件——俄中關於加深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以及關於2030年前俄中經濟合作關鍵方向發展計劃的聲明。
然而和十年前不同的是,今天中國尤為看重的合作夥伴俄羅斯正在被貼上侵略擴張的標籤。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的所作所為,儘管有着複雜的和北約博弈的歷史,但從根本上說,烏克蘭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四已經進行過入俄公投,俄羅斯在烏東地區用兵,是難以撤回的永久性領土佔領。這和2014年克里米亞入俄一樣,是難以迴避的國際現實。
在曠日持久的俄烏衝突中,俄羅斯深受制裁之累,中國不只是被質疑站隊俄羅斯,遲遲不結束的戰爭也有將中國拖下泥潭的風險。今天,從輿論層面,從贏得國內民眾支持的層面,中國當局必須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同俄羅斯保持親密關係仍然是有意義的。
中俄合作的戰略意義非一時一事可以否定
戰略上,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美英法自動協調立場,中俄如果各自為政則是分散力量,不成氣候。中國作為大國,在全球層面需要俄羅斯的配合。
尤其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的構想,能夠獲得俄羅斯的諒解,至少俄羅斯不會公開反對是關鍵的。中俄如果能夠在全球秩序層面達成某種合作的共識,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因此無論是上合還是金磚抑或是二十國集團(G20),中俄之間都有通力合作的影子。
俄羅斯雖然已經不復大國的經濟光環,但是其在軍事、以及中亞中東等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力還是有的。中國的主張倡議推向全球,尤其是「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推向全球,沒有俄羅斯的支持,沒有俄羅斯的背書是行不通的。因此儘管中俄經貿合作的規模遠不如中美,但中俄關係的政治意義是深遠的。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俄羅斯對中國的重要意義並非一時一事可以否定。中俄戰略合作,是需要從長遠來看的。
中國遭到西方打壓的過程中,俄羅斯至少應該是也必須是中國的穩定的大後方。俄羅斯這樣的大鄰國,是中國必須穩定的對象。俄羅斯可能對中國的幫助較小。但是絕對不能扮演負面角色。俄羅斯被北約窮追不捨打擊的過程中,也是需要中國在戰略上支持的。只要中美結構性矛盾存在,只要美俄結構性矛盾存在,中俄戰略協作就仍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持續捲入戰事會拖累中國嗎?
不少中國人關心俄羅斯持續捲入俄烏衝突會不會拖累中國。在這一點上,要看到,俄羅斯採取的軍事行動是特別軍事行動,並非是全面軍事行動。戰爭發生在烏克蘭,而非俄羅斯。俄羅斯在經濟上會受到損失,但還不至於壓垮整個俄羅斯。一場局部衝突不足以摧毀俄羅斯。憑藉俄羅斯自身的軍事實力足以應付衝突。局勢還遠沒有發展到需要中國為俄羅斯兜底、中國為俄羅斯埋單的地步。
雖然中國沒有公開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有支持俄羅斯之嫌,但即便中國不支持俄羅斯,美國和歐盟會認為中國沒有支持俄羅斯嗎?有全球基本的鬥爭格局在,中國根本不可能獲得美歐的承認。抹黑中國是美國的既定操作手段。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所作所為無愧於自身的公正立場即可,沒有必要為了避嫌而行事。
中俄並不是在所有的問題上都利益一致。俄羅斯在領土和利益方面有和中國不同的操作手法。這些不是中國可以左右。俄羅斯的所作所為只要不威脅中國的利益,就不應該是中國反對的對象。
同沒倒下的俄羅斯談合作正當時
冷戰結束後,中俄之間的合作,從來不是某一方吃虧的格局。表面上的親密無間背後是兩國政治強人的合作博弈,任何協議的達成都是不容易的。俄羅斯不會在俄烏衝突中倒掉,但俄羅斯的實力會相對衰落。正是因為俄羅斯沒有找到比中國更好的合作者,中國的支持才顯得無比珍貴,這為中俄之間的合作談判贏得了良好的契機。
此次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合作是油氣合作。中東地區沙特、阿聯酋、卡塔爾、伊朗是中國的能源供應方,南美洲的委內瑞拉也是中國能源的重要供應方,俄羅斯持續成為中國能源的重要供應方,對於中國構建安全的能源供給格局,是有利的。這些合作不是簡單的買俄羅斯賣不掉的油氣資源那麼簡單。俄羅斯輸華的「東方聯盟」天然氣管道如果建成,對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清潔能源新發展格局的建立也將有重要意義。
3月21日舉行的首輪中俄會談中,除了外交國防要員,中央銀行行長埃莉維拉·納比烏琳娜,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尤里·鮑里索夫和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里·舒加耶夫也將出席。
正如俄總統國際事務助理尤里·烏沙科夫所說「從出席的代表中就可以看出將涉及哪些議題」,中央銀行行長的出席無疑會涉及貨幣合作,俄羅斯這樣的能源大國在合作加大人民幣的使用,對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利的。俄羅斯在軍事核心技術、航天方面仍然是領先的。持有經濟優勢的中國當然不會在合作中空手而歸。
原文網址: 習近平必須回答的問題:為什麼同擴張的俄羅斯合作仍有意義?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953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習近平訪俄 |中俄更甚結盟的新範式關係 美國緊張撼動國際秩序

這次訪俄之旅,是習近平2023年的首次外訪,也是第九次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訪問俄羅斯。與此同時,這還是俄烏衝突爆發後,首次到訪莫斯科。早在中俄領導人正式會晤之前,國際媒體就作出了大量的報導和分析。
對於這樣一次意義重大的訪問,所有媒體和政客都將焦點放在中國對於俄烏衝突的態度和立場,以及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上。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俄烏戰爭一週年,進入僵持階段,而這給世界格局和發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如果僅將該次訪問關注點在中方對俄烏衝突的立場上,恐怕這也是認識不夠的。
美國警告「中俄結盟」 緊張挑戰國際秩序
《紐約時報》聲稱此訪是以「和平」之名介入俄烏衝突。這篇分析可以說是陳詞濫調與傲慢偏見並存,提到中方「勸和促談」立場,就說缺乏關鍵細節,沒有具體措施;提到中俄關係,就不忘警告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的可能性。言下之意就是,不譴責俄羅斯、不勸俄羅斯撤軍就算不上「和平之旅」。
美聯社、BBC則更進一步,再次發出「中俄結盟」「中俄打造反西方陣營」的警告,但給出的例證依舊是出於臆想。美聯社就借專家之口稱,中國這是在發出信號,「如果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繼續惡化,它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幫助俄羅斯,甚至在俄烏衝突中幫助俄羅斯」。
BBC不由分說地就把中國跟俄羅斯,甚至印度、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放在一起,聲稱這是普京著力打造的「反西方世界」。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報導還引述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的話稱,「中國至少向俄羅斯提供了武器部件和可用於軍事目的的民用技術。它肯定提供了金錢。」
然而,謊言重複一千遍終究還是謊言。西方媒體為何要不停地歪曲中國立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的言論說明了一切。
3月19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柯比聲稱,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撼動「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他直言,這一秩序「正是美國和盟友夥伴自二戰以來建立起來的」。
對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套美式說辭,已經聽了很多次了。說白了,這就是美國及其盟友主導的,服務於美國霸權和利益的「美國規則」。柯比的說法,就差將「中俄加強溝通協作就是挑戰美國霸權」直接說出來了,也難怪西方輿論對於中俄來往反應那麼強烈。
實際上,美國霸權以及盟友體系給世界造成了多少危機、動盪以及衝突,國際社會都看得很清楚。
習普強調維護國際秩序 非美國秩序
然而,從來外界的雜音都並不會干擾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向前走。
習近平和普京第一時間會晤,自然雙方就烏克蘭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態度,一以貫之——習近平強調,「主張勸和促談,反對火上澆油」、「呼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單邊制裁」,「我們認為,越是困難重重,越要為和平留下空間;越是矛盾尖銳,越不能放棄對話努力」。中方願繼續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普京表示,俄方讚賞中方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一貫秉持公正、客觀、平衡立場,主持公平正義。俄方認真研究了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文件,對和談持開放態度,歡迎中方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很顯然,習近平和普京的談話,根本不會有美國說關心的什麼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更不會譴責俄羅斯之類的話題。那麼,中方會如何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必須要看回伊朗和沙特這對曾經的中東宿敵,在中國的斡旋之下成功複交。「和平」和「發展」,這就是彼此最大的共識。在共識之下,沙特國王已經公開邀請伊朗總統萊希前往沙特訪問,後者也對邀請表示歡迎。伊朗和沙特可以,俄羅斯和烏克蘭朝著「和平」和「發展」的推動也可能,其實也是兩國的選擇。畢竟俄烏戰爭一年,雙方都苦不堪言,結束戰爭謀求發展,是彼此心底的聲音,只是現在兩方都要找台階下。
然而,其實更重要的,並不是如何結束烏克蘭危機,而是結束烏克蘭危機的過程和方式,對整個世界關係的推動是怎樣的。伊朗和沙特的復交也是如此。復交本身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為世界發展推動的意義是怎樣的。
看回習近平和普京的談話,烏克蘭問題固然是核心話題之一,但從公佈的對談資訊看,兩位元都極具理想主義的政治家都更在意的是世界發展進步可以做些什麼。
習近平強調,「中俄都致力於實現國家發展振興,都支持世界多極化,都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雙方要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平臺的協調配合,助力各自國家發展振興,做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
普京表示,「俄方願同中方繼續深化雙邊務實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協作,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進程」。
習近平在抵達莫斯科伏努科沃專機機場,發表書面講話時也強調:面對動盪變革的世界,中方願繼續同俄方一道,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坦率說,這才是中俄深厚「友誼」的精髓所在。中俄最高領導人以各種方式會面40次,「形成了特殊的友誼和信任」。什麼是「特殊的友誼和信任」?並不是在烏克蘭問題上,北京是否力挺俄羅斯,更不是會否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而是「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但這絕不是柯比口中聲稱的,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撼動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柯比所說的秩序是美國及其盟友主導的,服務於美國霸權和利益的「美國規則」。
更進一步來說,當一些國家試圖在製造新的緊張局勢時,中俄之間的合作旨在維護歐亞大陸的和平與穩定。就是中俄深厚「友誼」的精髓所在。
中俄非同盟更甚同盟 究竟是什麼關係?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俄烏衝突給歐洲乃至全球帶來持續衝擊,但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卻不斷拱火澆油,這導致衝突外溢的風險性很大。世界陷入了不確定狀態,在這一年多時間裡,越來越多的人希望看到和平。中國一直以來對於這場衝突的態度和立場十分明確,就是勸和促談。
所以,習近平這次訪俄,從對整個世界的意義來看,這是一次和平之旅。而從中俄雙邊關係來看,是為了促進中俄合作,增進中俄之間的友誼,完全不是美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所說的「中俄結盟」「對抗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
通過美國霸權和其盟友體系在幾十年來對世界帶來的動盪和衝擊,以及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給世界帶來的巨大傷害,中俄已經認識到結盟並不是建立兩國長久友好關係的好辦法。不管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如何批評、挑撥或者抹黑中俄關係,但我們看到的是,中俄之間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當前世界局勢總體保持戰略穩定的基礎。中國正盡最大力量、盡最大可能,為衝突雙方的和平解決留下更大空間。而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卻想把中國塑造成「另一個陣營的成員」,這種心理是非常陰暗的。
3月20日,在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前夕,普京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俄羅斯和中國——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的署名文章,普京寫到,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超越了冷戰時期的政治軍事聯盟,沒有任何限制因素,也沒有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就點出了這層意思。
對於中俄關係,所強調的「三不」,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協力廠商,這些年經受了考驗,也成為了兩國長期睦鄰友好的最好方式。中俄雙方在多個場合都提到,現在的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可以說,中俄元首外交起到核心引領作用。這種中俄關係新範式,新就新在中俄之間的交往是跳脫了傳統意義上的同盟政治、主從關係、勢力劃分、利益交換等等傳統上的大國關係的範式。
中俄關係給當前大國關係樹立了典範,因為這不是為了「拉一派、打一派」,不是為了你輸我贏,而是立足於相互尊重,為了兩國人民的長久利益,著眼于世界的和平發展。還記得習近平2013年訪俄期間,首次面向世界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如今中俄就是在做「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是樣本,而北京也在通過斡旋沙特、伊朗的復交,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踐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要從如此高度去認識習近平此次訪俄的重大意義,才可跳脫出傳統地緣政治的條條框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0日至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會晤,中國如何形容是次行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稱此行是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習近平將同普京就雙邊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促進兩國戰略協作與務實合作,為雙邊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習近平訪俄議題將包括什麼?
中俄首腦將會晤,兩人將圍繞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地區安全、基礎設施發展、貿易和新金融系統科技等展開討論。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這裏了解詳情。
原文網址: 習近平訪俄 |中俄更甚結盟的新範式關係 美國緊張撼動國際秩序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949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習近平訪俄「和平之旅」事出有因 為何歐美俄烏都不能喊停戰爭?
中方在俄烏戰爭一周年時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已建立起12點綱領,習近平此行先會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相信會為中國實務上「勸和促談」的努力帶來下一步的啟示。外界同時亦盛傳習近平訪俄後將會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進行俄烏戰爭後的首次通話。若然如此,中國扮演的主動角色將更為顯眼。
相較於早前在北京宣布的沙特、伊朗復交,俄烏衝突對中國而言有更大的難度。畢竟沙伊兩國復交本來已有美國退出中東的地緣政治動力,過去兩年亦有賴伊拉克等區內國家從中調和。中國當然扮演了促成兩國復交「臨門一腳」的角色,但沙伊復交、嘗試建設較和好的關係卻是大勢使然。
俄烏雙方的「極大化要求」
俄烏衝突如今看起來,卻像是一個沒完沒了的僵局。普京希望能夠與西方「鬥長命」,堅持在烏克蘭戰場的苦戰,賭的是「烏克蘭對西方不如對俄羅斯重要」,最後西方只得接受烏克蘭屬於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命運。而烏克蘭則希望歐美本年以來的大量軍援將能使烏克蘭在本年夏天的反攻中打出明顯的戰果——即使未能收復克里米亞,也應當切斷亞速海北部由俄羅斯穿越多個烏克蘭州份直通克里米亞的「陸橋」——迫使普京以弱勢地位求和。
然而,兩種希望其實都是把世事過於簡化的期許。一方面,雖然美國有2024年質疑援烏的共和黨上台之險,但美國政客也不會不知道如果烏克蘭慘敗於俄羅斯之手,整個美國霸權體系即遭瓦解,其在印太制華陣線中的各國也會離心離德。且歐盟政界除匈牙利外的援烏意志幾乎一致,並非沒有局部補足美援的可能。於是,就算西方民間援烏意志減弱,歐美的對烏援助卻不會歸零,最多只會以成本較低的方式持續。這就代表俄方不必然會有最終勝算。
退一萬步而言,就算西方對烏援助歸零,烏克蘭也有很大可能變成另一個阿富汗,以散兵遊勇與俄軍死纏到底。這也很難算得上是最終的勝利。

另一方面,烏克蘭對於西方軍援的期望也是過於樂觀。首先是西方援助一直「留一手」,例如北約制式的戰鬥機(如F-16)又或者射程較遠的地對地導彈(如美製ATACMS)等,都沒有供應烏克蘭。其次,單靠大量裝甲車、步兵戰車加上主戰坦克的陸上推進,需要的是戰術上的配合,並非單靠軍備就能成功。烏軍3月中就曾在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 Oblast)以先進裝甲車嘗試衝破俄軍的戰壕防線,最終失敗收場。
退一萬步而言,就算烏克蘭地面推進大獲全勝,克里米亞於地理上易守難攻,就算攻下了也還要面對當地佔大多數的親俄民眾反抗,我們更不能輕易排除普京在克里米亞受到威脅時升級戰爭的可能。說到底,烏克蘭並不能完全擊敗像俄羅斯一樣的核武大國。
雙方對於最終勝利的期望,加上烏克蘭持續高漲的抗俄決心,就導致雙方都持有對方完全不能接受的停火條件。俄羅斯要的是尊重戰場事實,即俄羅斯已將公投入俄的烏克蘭四州大片土地實然佔領。烏克蘭則是要俄羅斯全盤退兵,甚至接受戰爭罪行審判。這兩種不同方向的「極大化要求」使得人們無法看到戰爭可以如何在戰場上終結。
歐美沒有促和的空間
可悲的是,人們在戰場之外也難以看到有任何可促使戰爭終結的可能。除了戰爭的直接參戰兩國之外,在戰爭中扮演最主動角色的就是美國、歐盟國家及其盟友。
歐美理論上都支持戰爭終結,但這種終結卻必需以某種俄羅斯失敗收場。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戰爭終結與否的影響並不如歐洲嚴重。其在俄烏戰爭的立場可算是一種「漸進主義」,以達成各種不同的國際政治目標:一是要維持美國霸權;二是要消耗俄羅斯國力;三是要以俄烏戰爭凝聚盟友,順道結盟制華;四是要以俄烏戰爭的發展「給中國上一堂課」。因此,戰爭的終結只是長遠目標,戰爭長期不終結也不必然是個大問題。
從歐洲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暫時將以波蘭等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堅定反俄派國家和親俄的匈牙利不管的話,其主流國家的立場長久以來也是「務實的和平主義」。其和平主義解釋了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去年開戰多個月之後一直保持與普京溝通的外交行動。但到了本年,他們都似乎得出了普京一心求勝不會罷休的結論,所以「務實」地轉而認為要達成和平就只有「以戰促和」一途,於是就開始支持大幅度增加武器輸烏,甚至作出歐盟聯合採購彈藥輸烏的長遠部署。
而對於特別講究人權、價值的主要歐洲國家而言,3月17日位於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以非法遣送俄控烏克蘭地區兒童的戰爭罪行對普京發出拘捕令,更使得一眾歐洲領袖出於政治正確的考慮只能敬普京而遠之。因此,就算他們看到在戰場外促進和平的機會,他們自己也沒有政治空間去把握。
於是,即使人們都知道俄烏戰爭最終需要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妥協才能解決,但如今積極影響着俄烏戰爭的各方力量都沒有動機或條件去喊停戰爭。要改變這個僵局,第三方勢力的介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這,也許一年以來也沒有直接插手烏克蘭問題的習近平此刻決定扮演更主動角色的原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0日至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會晤,中國如何形容是次行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稱此訪是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習近平將同普京總統就雙邊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促進兩國戰略協作與務實合作,為雙邊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習近平訪俄議題將包括什麼?
地區安全、中俄貿易、中俄基建、金磚國家、新的金融支付系統,以及備受國際社會注視的俄烏戰爭。
原文網址: 習近平訪俄「和平之旅」事出有因 為何歐美俄烏都不能喊停戰爭?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935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習近平訪俄:中國可解俄烏停火的最大難題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啟動一連三日的訪俄行程。行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以「和平之旅」形容習近平的國事訪問,而習近平也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當中花費一整段專論「烏克蘭危機」,重申「勸和促談」「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表明「平等、理性、務實對話協商」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危機的合理途徑。
配合起中方在俄烏戰爭一周年發表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以至習近平將會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進行戰爭爆發後首次通話的傳聞,加之中方才剛幫助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復交,人們當然不得不對這次習近平訪俄充滿想像和期待。
今天,俄烏戰爭沒有任何會停止的跡象。西方軍備依然源源不絕輸烏,俄羅斯政府也不斷提振軍備生產。國際刑事法院已據俄國非法遣送烏克蘭俄控區兒童的戰爭罪行指控向普京發出了拘捕令,使西方在政治上更難有跟普京談判的空間(馬克龍還敢跟普京進行電話外交嗎?)。普京本人亦首次到訪去年戰爭以來佔領的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視察重建工作,顯示出俄方不會放棄去年9月四州公投入俄事實之意。
然而,人們即使看不見戰爭的終點,也不會否認戰爭總有終結的一天。而在沒有任何國家能完全擊敗核武大國俄羅斯的前提之下,沒有人會否定戰爭最終也只能在談判桌上(而非戰場上)解決。
既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點,為什麼戰爭還要繼續下去?
答案很簡單:就是大家的談判底線互相抵觸、大家都有在戰場上取得明顯優勢的信心,因為大家都在執行各自的「以戰促和」政策,希望營造出在談判桌上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
要破解「明知戰爭不能在戰場上解決也要繼續作戰」的困局,就要有某一方能以非武力的方式去提出一個照顧到各方需求、有實際可能被接納的和平方案,並讓各方接納這個方案。這,也許就是和平愛好者對這次習近平訪俄的最大期望所在。
俄烏之間的爭執有至少四大難題,其中三個也是有較明顯的解決方法的。
普京開戰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去軍事化」,某程度上可以解讀為解除烏克蘭與北約愈走愈近對俄羅斯造成的安全威脅。而要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國際社會就必須為烏克蘭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這種安全保障大體上有兩個方向:一是讓烏克蘭自我武裝起來,使之能夠在常規戰爭中有能力抵禦未來來自俄羅斯的潛在入侵(英法德三國據報正為此作籌備);二是由其他國家(甚或包括俄羅斯)對烏克蘭提出安全保障。
前者有可能變成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暗度陳倉。後者則有失敗的歷史先例:1994年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讓烏克蘭交出核武換取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保證,最終就被俄羅斯單方面撕毀。不過,如果新的安全保證是由中國以有力的條文提出的話,烏克蘭未必不會接受——其邏輯就像沙特與伊朗復交一般,雖然沙特信不過伊朗,但伊朗對中國在各個範疇的依賴則可讓中國作為沙特對伊外交的信心保證。
第二是普京口中的「去納粹化」,某程度上就是要去除烏克蘭的「泛去俄化」和反俄力量。由於2014年以來烏克蘭當局限制俄語的政策早就受過歐盟批評,也同時引來在烏同屬少數族裔的匈牙利族不滿,我們可以預料,在今天烏克蘭人自己已在主動去俄化之際,烏克蘭政府將會願意用廢除去俄法律的方式去換取和平。
第三就是戰爭罪行和賠償的問題。在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完全擊敗俄羅斯的背景之下,大家都知道這種追責成效非常有限,最終大概只會變成一輪接一輪的「口水戰」。在西方國家中短期內都無法與俄恢復友好的前提之下,這個問題的實際解方最多只能是西方國家將部份被凍結的俄國資金和資產沒收作賠償和重建烏克蘭之用。
第四則是「戰爭可以停在哪裏」的問題——這也是俄烏在短期內達成停火的最大難題。
對於習近平或將提出的和平方案,歐美一直認為這將會是實際上有利俄羅斯的「就地停火」。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7日就表明此刻停火實際上就是對俄羅斯侵略所得的正式承認。
撇開美國借戰爭消耗俄國的私心不論,「就地停火」實際上就是由俄羅斯繼續控制大約18%的烏克蘭領土,當中除了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兩州部份地區之外,其他也是去年2月24日開戰以來佔領的。在佔領之下,俄羅斯不斷在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各個層面將這些地方「俄羅斯化」。如果此刻停戰再讓俄烏從容進行談判,這將有助俄羅斯製造管治權的「既定事實」。
另一方面,自上周以來,不少軍事分析都顯示俄羅斯各線軍事活動頻率大減,當中甚至包括已被三面包圍的巴赫穆特(Bakhmut),似乎顯示出俄軍要進一步進攻還有重整旗鼓的需要。如果此刻雙方在沒有重要前提之下停火,這無疑會給予俄羅斯進行進一步部署的空間,甚至有可能未來重新發動攻勢。
「就地停火」的倡議無疑能強化中國促進和平的國際聲譽,但這卻並不是西方以至烏克蘭能夠接受的停火條件。
於是,剩下來的選項就是某程度尊重烏克蘭領土完整的停戰,即是要俄軍在部份烏克蘭領土撤出,或直接交由烏克蘭管理,或交予聯合國維和部隊暫時接管。烏克蘭方面明顯希望中方能勸服普京至少局部撤軍——相對於美方對習近平訪俄的負責預判,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就強調其與中國外長16日在通話中談論了領土完整原則的重要。
但相對於「就地停火」的界線明顯,「不就地停火」卻沒有明顯的分界。對於烏克蘭而言,其一直堅持的目標是俄軍撤出包括克里米亞、戰前頓巴斯分離主義共和國領土在內的烏克蘭全境(當中部份地區可交聯合國暫管、土地誰屬問題可待未來決定);對於俄羅斯而言,其底線必然是俄羅斯經由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三州到達克里米亞半島的「陸橋」。兩者之間要如何找出一條雙方都有退讓、雙方都有可能接受的暫時妥協就是停戰的最大困難。
與烏克蘭一向關係甚佳、對俄羅斯和普京又有特殊影響力的中國,可算是最有可能博取雙方妥協的國家。到底習近平的訪問會否「能舉世之所不能」,我們很快就會知道。
俄烏「就地停火」為何對俄有利?
在佔領之下,俄羅斯不斷在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各個層面將被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俄羅斯化」。如果此刻停戰再讓俄烏從容進行談判,這將有助俄羅斯製造管治權的「既定事實」。
為何大家都知道戰爭最終也要透過談判解決,為何俄烏還在戰場上爭鬥下去?
俄烏雙方的談判底線互相抵觸、大家都有在戰場上取得明顯優勢的信心,因為大家都在執行各自的「以戰促和」政策,希望營造出在談判桌上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
原文網址: 習近平訪俄:中國可解俄烏停火的最大難題嗎?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918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评论
发表评论